时间:2024-06-03
陈馥珺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数量不断加大。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问题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问题是伴随经济体制和高校体制改革出现的一个重大问题,要切实做好资助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强化资助和育人的结合。本文将从以人为本的视角出发,结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主要现存问题,和湖南文理学院在资助工作中的举措,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贫困;资助;双联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的参差不齐,负担教育能力的差异情况,造成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问题”也越来越受到政府、高校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所谓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指高等学校中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难以支付其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学生。这个定义包含二层含义:第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应该是在校大学生;第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必须是家庭经济条件困难,并难以支付其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作为弱势群体,经历着同龄人不曾经历的生活艰辛,承担着与其年龄不符的经济压力和心理压力。为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够顺利上学,上的起学,党中央、国务院逐步建立健全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不断完善资助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理念,优化教育结构,促进教育公平,帮助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人成才。
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校园内生活学习现状分析
在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工作中,首先应当要充分了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学习现状,唯此才能够有针对性的展开资助工作,才能够真正意义上改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学习状态。现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校园内的生活学习中所存在的主要困境,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首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条件较差,学习阻力较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大多主要依靠借贷上学,因此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中特别注重勤俭节约。他们的日常开支除每天必不可少的伙食费外,还有购买必需的日常生活、学习用品,一年一度的计算机和英语过级考试的报名费以及班费等等。他们大多来自经济、文化、教育较为落后的地区,文化基础较差,在学习等方面比其他学生困难更大,学习更为坎坷艰难。
其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状况堪忧,在人际交往方面面临一定困境。据相关数据统计,在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普查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由于其特殊的家庭环境和生活条件,他们在抑郁、自卑、孤独、偏执、焦虑、恐惧和敌对等因素上,心理异常的人数比例偏高,心理问题比较突出。[1]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或自身弱势,少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在大学边缘,人际关系冷漠,交往动机薄弱,缺乏活力和自信心,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在人际关系上趋于封闭,他们抗拒师生善意的同情。这种巨大的精神压力也产生了种种心理障碍,使其不愿积极主动地与人交往,不愿参与社交活动,人际交往面临困境。更有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由于贫困而对社会持极端的观点,影响了心理健康。
最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最为明显的就是其经济来源少,生活费用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费用主要来源于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助学金、勤工俭学、社会助学基金等,部分成绩较好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还可以获得奖学金。由于国家助学贷款基本上用于缴纳学费,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又不能够同时享受,再加上勤工俭学、社会助学基金资助人数和金额的有限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每月从外界获得的经济资助依然较少,经济来源少直接导致生活费用低。有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存在困难,有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月生活费只有几十元到一两百元,约为普通学生的四分之一,甚至更低,有的连最起码的吃饭问题都无法保证。他们在生活上大多比较拮据,不得不时刻限制着自己生活上各个方面的花费,乃至连学习用品都难以保证。
二、现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中现存主要问题
(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存在难度
随着国家、高校、社会对大学生奖、助力度的增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但目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还存在不科学性和不规范性,一方面,存在名额分配的现象,即为了操作方便,简单地按学生人数分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指标,学校将指标分到各个学院,各学院再按比例分配到各班。[2]另一方面,缺乏量化的指标体系,目前高校还达不到去每个受助学生家里去了解实际情况,只能根据提供的《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等证明及平时的在校表现评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身份,尤其是大一学生,依据证明的比重更大。
(二)社会参与力量不足
社会力量主要指的是社会各界包括企事业单位和个人,他们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中的主体之一,但是,当前我国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资助工作中社会力量参与却严重不足。一是资助金额投入的少,目前我国资助的经费来源主要靠国家拨款和高校自筹,来自民间企业投入的资金很少,与国外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二是从勤工助学岗位来看,社会力量的支持不足。首先,提供给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助学岗位有限;其次,对待学生缺乏基本的关心和指导,只是简单的当做廉价劳动力,甚至有的无良商家利用学生急于求职的心理和单纯的社会观欺骗学生,随意克扣工资、工作条件恶劣等等。
(三)财政投入不足,法律保障机制不健全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我国高校资助经费很大一部分来源于财政的直接拨款,但是政府的财政能力又是有限的。随着高校的扩招和规模的不断扩大,教育发展速度加快,但这种发展需要以国民经济的支撑作为前提,如果不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来推动教育的发展,则可能会进一步加剧大学生的家庭经济困难程度。我国大学生的教育资助工作长期停留在一般性的救助层面上,未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另外,目前我国相关的政策和机制还不健全,无法快速有效的帮助高校判断和把握学生提供的家庭经济情况的真实性,这使高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存在难度。
三、优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具体对策
(一)优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工作体系
本文认为,要优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体系应在现有助学体系的基础上,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为辅助、自助为根本的助学工作体系。首先,政府为主导的资助是指由各级政府和学校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经济帮助。资助形式主要是奖学金(包括国家奖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专业奖学金、定向奖学金、研究生奖学金、学校自行设立的各种奖学金);贷款(国家助学贷款、高校利用财政资金对学生办理的无息贷款、一般商业贷款);学费减免以及“绿色通道”等。其次,社会力量为辅助的资助模式是指各级政府和学校以外的各类企事业单位、慈善团体或个人以奖学金、助学金、海外奖金、各种捐赠等方式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资助,它是对国家现行资助体系的重要补充。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经济扶助是真诚和热情的,有很大的潜力,需要很好地宣传和组织。
(二)进一步加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工作体系的动态管理
首先,高校可以通过座谈会、调查问卷等方式,开展学生经济状况调查。许多资料表明,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教育资源享用、消费水平、精神和心理状况、业余生活和身体素质等方面是存在一定差别的,因此,可以通过对这些方面,特别是消费水平的了解来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最大限度地减少资助工作的误差。[3]同时,应摸清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数、困难程度、分布状况等,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管理档案,为有效、公平地资助提供依据。再者,高校应当与银行之间加强合作,推动助学贷款工作顺利实施。针对国家助学贷款办理中笔数多、金额小的特点,高校要设立专门的国家助学贷款服务中心,及时与银行沟通学生对国家助学贷款的需求,配合银行做好贷款的基础性服务工作,对申请者进行认真审核,负责任地推荐符合条件的困难学生。
(三)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工作的组织机构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工作繁琐而具体,是一项意义重大且艰巨的工作。因此,必须建立一套科学、高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加强系统化、科学化管理是做好助学工作的基础。因此,各高校都应建立专门的机构负责全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和办法的制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确认、各项资助的评定、审核、审批、发放等管理工作。同时,由各院系学生工作负责人、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干部层层落实各项工作,具体了解、处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各种问题,并及时向学校主管部门反馈,确保问题得到妥善、及时的解决。
(四)完善助学工作的监督机制
从管理监督的角度来看,首先,对助学工作要做到严审。助学工作机构要对学生经济情况、各项资助的评定、审核、审批、发放过程严格把关,最大限度地发挥助学手段的作用。其次,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管理档案。摸清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具体情况,并将这些情况记入困难学生登记表,以备查询,为有效、公平地资助提供依据。再次,建立网络系统,实行公示制度,使资助工作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从经济角度的角度来看,建立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保证会计资料合法、真实、准确、完整。配备专业审计人员,对助学资金的使用、管理等情况进行监督。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侵占、私分或挪用助学资金。同时,助学资金的使用和管理也要接受社会监督。
四、湖南文理学院以“以人为本”理念为指导,创新高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
为了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湖南文理学院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于2015年4月推行双联工作制度(即学校在职处级干部每人联系一个学生班级,学校党员干部与专任教师每人联系一个学生寝室制度,以下简称双联),将资助与育人相结合,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格局,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模式,赢得了学生的好评。
(一)坚持“以人为本”思路,切实落实“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从双联制度推行后,学校较以往强化了“以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资助工作理念。从学生实际需求出发,坚持贯彻资助育人目标,有效促进大学生生活指导与思想教育工作,使学生班级、寝室成为融“思想教育、行为指导、生活服务、文化熏陶”于一体的第二课堂,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学校在职处级干部、党员干部与专任教师积极深入学生班级、寝室,了解所联系班级、寝室学生的基本情况,相对以前更主动去关爱学生,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情况,尤其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学业、生活给予及时帮助解决,并将一些难点问题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原来学生问题处理难的局面有所较大改观。
(二)坚持“以人为本”思路,开展“四导两助”工作
从双联制度推行后,我校在职处级干部、党员干部与专任教师结合联系班级、寝室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四导两助”(包括思想引导、专业辅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和就业上的帮助和经济上的资助)工作,对家庭经济苦难学生不仅重视经济解困,更重视思想帮扶,关心他们的精神文化需要,重视他们的自信、自立、自强精神的培养,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经济、学业和就业等方面面临着压力的时候,能够细致的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采取一些措施,帮助他们解决好各种心理问题,缓解了辅导员、班主任的工作压力。
五、结语
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对于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维护社会公平,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如何有效地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内容,它关系到每一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成长成才,关系到千万个家庭,也关系到社会的公平与整个民族的发展。因此,研究国内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自主政策,对于学生自身、高校、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吴庆.公平述求与贫困治理一中国城市贫困大学生群体现状与社会救助政策[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2]李红桃.《国家助学贷款运行机制》[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3]莫军成,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探讨,高教论坛,2003.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