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创新

时间:2024-06-03

白捍东

【摘 要】本文就学校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论题,说明了创新意识内涵;指出了创新是知识的基础,更是知识的完善;阐明了创新教育中教师首先要具有创新意识的必要性;创新又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与源泉。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创新意识;培养

何谓创新?创新是一种不依赖他人的独立人格、见解和意识,是不服输地能接受挫折、克服障碍的意志,具有批判精神。创新是知识的基础,更是知识的完善。每个人都有创新的意识和可能性。正因为如此,人类才能不断的创新、发展和进步。为迎接本世纪“知识经济”的到来,世界各国对创新教育都特别的关注和重视。

一、创新是教育“超市”的首选

当今社会,各种门类的教育形式林林总总,用现在时尚的话来说,就像是一个教育大超市。而在教育这个“超市”中,创新不仅成为首选,而且形式多种多样。知识经济的灵魂是创新,而创新的关键是人才,人才的成长又靠教育。创新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与教育的竞争。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如何尽快通过创新的教育培育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创新人才,是当前教育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二、思维是影响创新能力提高的主要因素

第一,思维定势,或称习惯性思维。它是人们在先前考虑某一问题,获得成功后形成的一种固定的思路。当以后再碰到同类问题时,就会采取同样的思路或思维方式去思考这问题。这种思考每利用一次,思考观念之间的联系就会加强一步。所以思维定势在某种程度上是不利于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的。

第二,传统思维模式。我国数千年的封建宗法社会塑造了我国传统思维方式。尤其是这种思维方式中的:“大一统”思想和儒家注重向内用功的的方法,认为对客观世界的探索并不重要,只要发挥“心”的主导作用,便可求得大道和窥见一切宇宙玄机的唯心观念,对培养现代学生的科学意识、实事求是的精神、创新能力造成了来自我们主体本身和社会的双重障碍。

第三,守旧势力。创新和守旧总是相互对立的。人们在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时,总会遇到守旧势力的刁难和压抑。尤其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素质教育虽搞得轰轰烈烈,但应试教育依然是根深蒂固。而创新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与核心。

三、 目前教育应该如何创新

首先,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每个人都有创新的需要。当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不顺和欠缺时,就会产生诸如不满足、遗憾等心理不平衡的状态。于是就需要采用已有的方法或手段去解决现存问题,如学生们仍无法使自己的心里恢复平衡状态,就又会产生改革新方法手段或寻找新的需要和行为,这种创新的需要就是创新意识。教育的一个很大的作用就是要把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出来并使其发挥积极的作用。

其次,教育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就是要充分利用创造性思维活动中的两种科学、有效的思考方法。一是运用扩散思维,二是运用聚合思维。实践中,学生扩散思维与聚合思维交替运用的过程就是他们创造性思维活动进行的过程。

再次,教育要通过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使学生实现创新能力的三个目标:(1)使学生实现对自己而言的创新;(2)使学生实现对全体学生而言的创新;(3)使学生实现对整个社会而言的创新。前两个目标对社会并无现实价值,但对学生自身的学习而言,却又有着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意义很大。最后一种创新是具有社会意义和实践价值的。学校的创新教育要以第一层次为核心,以第二层次为奋斗目标。对有特殊才能的学生,创造条件帮助他们实现其具有社会价值的创新目标。

最后,教育要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学校领导和教师。要培养大批社会所需要的创新人才,就必须要依靠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校领导和教师。如果创新教育只强调学生的创新而不提倡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创新,那么学校的创新教育就只是一句空话。因此,要实现培养大批创新人才的目标,就必须对学校领导及教师进行诸如多方面的培养和训练。(1)学校领导及教师要能充分认识到创新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核心作用,从而使自己首先具有创新的潜能、创新的激情和创新的教育观。(2)学校领导及教师要能具备全新的、并能不断更新和调整的知识能力结构:第一,善于获取新知识的能力;第二,不断地改革教学方法,实践创新的能力;第三,运用现代化手段进行多种媒体组合教学的能力;第四,指导学生学习和成长的能力;第五,教育科研的能力。

四、 创新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源泉

可持续发展是指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并能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就是当学生忘掉在学校学得的一切书本知识后所剩下的东西——创新的能力。它能使学生在以后的成长道路上仍能愉快的学习、生活,健康的成长。所以,创新又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与源泉。

综上所诉,创新能使教育在改革的大潮中自动适应新环境,主动革除自身存在的弊端,始终保持自身旺盛的生命力,在竞争中能立于不败之地;创新能引发人的创新意识、需求,并付诸行动产生一定的社会经济价值,使教育回归其原有的自然境界;创新能不断地扬弃人类文化遗产中的糟粕;创新能使人内在的更本需要得到满足,因而更符合人性;创新有利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参考文献:

[1]《学校管理心理学》熊川武 华东师范出版社 1996年版 .

[2]《师道》2001年6期.张小舟 “师生关系中不和谐因素及协调方法”.

[3]乔远慧.探寻师生互动途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3,07:54-56.

[4] 黎加厚 信息时代的教育叙事与教师主体意识的觉醒[J],《中国电化教育》2004 年第10 期.

[5] 丁钢 教育与日常实践[J],《教育研究》(北京),2004 年第2期.

[6] 丁钢 我们如何做教育叙事——写给教师们[N],《中国教育报》2004年10月21日.

[7] 丁钢 教育叙事:接近日常教育真相'[N],《中国教育报》(北京),2004 年2月19 日.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