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3
周璠
【摘 要】“四个全面”是***主席在新时期提出的伟大战略布局。“四个全面”以当代中国的时代背景为依据,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解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阶段面临的重大现实课题,在推进实践创新的同时,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新成果,增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势,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抓手。
【关键词】四个全面;理论新成果;增强优势;战略抓手
一、“四个全面”战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新成果
(一)“四个全面”战略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四个全面”以当代中国的时代背景为依据,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解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阶段面临的重大现实课题,在推进实践创新的同时,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它既是邓小平“三步走”战略第三步的顺利实现的保证,又超越了“三步走”战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的落脚点,而是指向了完整的、全面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它是继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之后,我党又一大理论成果。
(二)“四个全面”战略贯彻了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在新常态下,***总书记以高度的责任感,在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和对中国国情、世界形势深入了解研究基础上,对国家与民族发展战略问题再次进行了审慎的思考,提出了“四个全面”的伟大思想。“四个全面”立足中国实际、总结中国经验、针对中国问题,反映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回应了人民的诉求,体现了实事求是这一党的思想路线的精髓。
(三)“四个全面”战略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方略
“四个全面”的提出,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工作的关键环节、重点领域、主攻方向更加清晰、内在逻辑更加严密,成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总方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指引。
二、“四个全面”战略增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势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党和国家一以贯之的主题。 “四个全面”战略坚持和发展了这一主题,它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实践,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现途径,增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势。
“四个全面”战略回答了在新常态下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就在于深化改革创新、坚持依法治国和加强党的领导。“四个全面”战略大大增创了中国优势。
(一)全面深化改革,迸发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活力
1.简政放权,增强市场活力
中国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好吃的肉都吃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骨头”。改革的核心问题是经济体制改革,关键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的职能。这要求政府以自身改革为突破口,坚持依法行政和建设法治政府,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和治理方式创新,加强廉洁政府建设和责任追究机制,简政放权、放管结合。
2.释放改革红利,再造经济增长新动力
新常态经济是全方位转型升级的经济,无论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还是经济效益的提高等,都需要全面深化改革,以改革红利再造经济增长新动力。在传统动力不足的情况下,要助推中国经济发展,就必须形成新的发展动力。例如,“互联网+”。它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融合发展的新经济形态,为传统产业插上了互联网的翅膀,注入了新的活力。当前正在形成的新动力还有:工业4.0、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建立四个自贸区等,它们将助力中国经济新一轮发展。
3.加快“走出去”,形成发展的内外合力
新形势下,中国需要更开放的视野,形成全方位的主动对外开放格局,形成良好的外部环境,助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尽管我们也曾磕磕绊绊,但成长和收获是主要的。“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已经可以与发达国家同台竞技,联想、海尔、华为、中兴等一大批中国科技企业登上了国际消费电子展、世界通信大会等知名品牌亮相的大舞台,竞逐新产品、新技术、新规则。
近来,我国提出“一带一路”构想、倡议建立“亚投行”,在国际社会得到了广泛认同。借助“一带一路”、“亚投行”等,中国加快了资本输出和技术输出,这样,通过对外开放形成了发展的内外合力。
(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匡正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现路径
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引领和推动作用。”这深刻阐述了良法与善治的关系,揭示了依法治国的核心理念是良法善治。只有良法善治,才能保证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
1.良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提供规范
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第一步,建法治中国,立法要先行,有良法才有善治。形势在发展,时代在前进,法律体系必须随时代和实践发展而不断发展,要在“立、改、废”的动态过程中保持法律的稳定性与变动性的统一,使重大改革都有法可依,充分发挥良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今年以来,我们制定的新法有“水十条”、《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反垄断法》等。
2.善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匡正路径
十八大提出“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这是新时期依法治国的十六字方针。有了良法,还要善治。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对法治负有义不容辞的职责,要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用法律的利剑为中国的善治保驾护航,用法律权威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确保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依法治国,要求在全社会营造出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十八届四中全会特别强调,要明确执法责任、严格责任追究,切实保障执法权力规范正确行使。要明晰执法主体责任,建立完善执法责任清单制度。要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建立冤假错案责任终身追究制,严格落实办案责任制。这些要求有利于把良法落到实处,真正做到善治,而良法善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走向胜利的法治保障。
(三)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增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力
1.推进从严治党常态化,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
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八项规定,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到“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越往后执纪越严、处分越重,凸显中央从严治党的坚强决心。依法治国关键在党。解决中国的问题要靠中国共产党,解决党自身的问题,要靠强化党的自我监督和人民群众的监督。只有从严治党,才能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和廉洁性。
2.严守八个要求,使党成为强有力的领导核心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中,就新形势下坚持从严治党提出八点要求:落实从严治党责任、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坚持从严管理干部、持续深入改进作风、严明党的纪律、发挥人民监督作用、深入把握从严治党规律。从严治党是中国共产党巩固执政地位、完成历史使命的关键所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法宝,使党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
三、“四个全面”战略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抓手
在“四个全面”战略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则是三大战略举措,它们共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告别过去传统粗放的高速增长阶段,进入了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的中高速增长阶段。在这种情况下,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并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其中的统帅地位,对我国走出三期叠加时期、跳出“中等收入陷阱”、实行现代国家转型具有高屋建瓴的意义,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正确道路上蓬勃健康发展。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里程碑
1.小康全面升级
党的十八大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包含五个方面的目标:一是经济发展方式得到根本转变,建成世界经济强国;二是社会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建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三是政治文明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建成社会主义民主国家;四是文化建设大繁荣、大发展,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五是生态文明建设进入新阶段,初步建成绿色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要求。可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五位一体”的小康,是“不分地域”的小康,是惠及十3亿人的小康社会,是进入“共同富裕”阶段告别了“先富论”阶段的小康。
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民族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我国经济将更加富强,社会将更加和谐公正,社会主义民主将得到进一步发展,生态环境将更加美好,共同富裕将逐步实现,中华文化底蕴将更加厚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我们的第一个百年目标,它为人的全面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了必要前提,为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二)全面深化改革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1.攻坚克难,凝聚发展正能量
改革越深入,难度越大,越需要有担当责任的勇气。***同志强调:“改革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全面深化改革,啃硬骨头、涉险滩,更需要领导干部敢于担当,尤其要牢固树立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这向全党指明了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责任,蕴含着激励改革信心和勇气的强大能量。解决“中国问题”的关键在于发展,而要发展就必须破除前进道路上的体制与机制障碍。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覆盖了“5+1+1”的广泛领域,即覆盖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改革,加上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以及国防和军队改革,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336项,这些措施具体得力、切实可行。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全方位的革命,是破除分利集团的有力武器,有利于打破垄断,遏制腐败,防止两极分化加剧,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凝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正能量。
2.破旧立新,打造新的增长极
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强调,要学习邓小平同志不断开拓创新的政治勇气,把开拓创新作为一种常态,敢破敢立、敢闯敢试,义无反顾推进改革。改革需要破旧,更要立新。一方面,积极破旧。例如,打破垄断,维护市场公平;取消行政审批,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推行公车改革,对公车进行阳光拍卖等。另一方面,努力立新。例如,制定新的法律法规;鼓励创客自主创新;设立四大自贸区;构建“一带一路”等。边破边立,既扫清了前进路上的障碍,又打造了新的经济增长极。
(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保障
1.法治中国的目标明确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法治国家目标。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积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定不移推进法治领域改革,坚决破除束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体制机制障碍。全会在法治领域改革共提出了190项重要举措,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领域。
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保驾护航
当今中国问题的最大症结便是法治权威不足。要想解决我国“成长中的烦恼”,推进法治是最现代、最文明、最有效的手段。可以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关乎经济能否持续健康发展,关乎执政党能否长期执政,关乎良治社会能否顺利实现,关乎民族复兴能否实现,意义非常重大。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有利于制约权力,惩治腐败,净化市场,匡护正义,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驾护航。
(四)全面从严治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保证
1.治党要求更全面更严格
全面从严治党涉及到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各个领域,它不仅是党中央的责任,也是各级党组织都的责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到更加重要位置,要求把从严治党常态化、制度化。
2.全面从严治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组织保障
一个管理严格、纪律严明、制度执行力强的中国共产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如果党内不纯洁,缺乏理想信念,没有正气,组织涣散,被各种团伙、利益集团充斥,无视制度和规矩的存在,是不可能引领中华走向复兴的。中国共产党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执政党,有着一份强烈的历史担当,那就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只有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中国的现代化才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才大有希望。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3-11-16
[2]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4-10-29
[3]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10-9
[4]陈兴国、陈婧靓.“四个全面”的价值分析[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15年5月,第3期,27-31.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