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论专业教师到企业锻炼实践与思考

时间:2024-06-03

胡丽

【摘 要】专业教师到企业锻炼是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的重要举措。针对教师到企业锻炼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学校、教师、企业三方共同努力,健全制度、积极配合,构建长效机制,推动高职院校教师下企业锻炼活动的深入开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师;下企业锻炼;良性机制;“双师型”教师

专业教师到企业锻炼是提升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举措,是以市场为导向,研究人才培养模式、特色专业建设、课程开发与建设等工作的重要内容。教师通过到企业锻炼,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提高动手能力,为专业设置、构建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作好市场调研。国家示范建设的核心内容是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真正体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要进行工学结合教学改革,前提与保障就是师资队伍。通过教师到企业锻炼把原来的“双证”改为“双能”,培养教师既有理论教学能力,又有实践教学能力,成为符合需求的真正“双师”素质教师。

一、教师到企业锻炼的重要性

教师到企业锻炼是经济社会发展必然要求。企业锻炼不仅是提高教师技能教学能力和专业技能水平的重要途径,更是职业院校紧密联系企业的纽带、强化校企合作、落实相关政策的重要保障。

(一)有利于职业院校教师转换教育理念。

高职院校的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大多毕业于普通本科院校,具有学士、硕士乃至博士学位。普通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知识型人才,而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这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理念。由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的教师进入高职院校任教后,会受到本科院校教育模式的影响,教学活动无法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经过下企业锻炼,教师可以切身感受到高职教育的内涵,逐渐转变教育理念,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宗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执教能力。[1]

(二)有利于职业院校教师提升业务素质。

高职院校在师资结构上,存在着“从校到校”教师所占比例过大的问题,这些教师学历较高,理论知识非常丰富,但缺乏实践经验,动手操作能力不强。由于他们对课程教学中所涉及的实际操作没有切身体验,在讲授时难免会照本宣科,课堂讲授缺乏生动性,单调乏味,严重影响教学质量。教师到企业锻炼,可以切身地体验实际操作的过程,有利于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2]

(三)有利于职业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平台,校企合作可以使学校和企业达成双赢。高职院校教师下企业锻炼可以密切校企联系,增强校企感情。教师在企业锻炼期间,可以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从而明确教学过程中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而在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方面做到有的放矢。同时,教师下企业锻炼也可以提高学校的知名度,有利于进一步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

二、教师到企业锻炼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一)职业院校对于教师下企业锻炼缺乏健全的体制,使得教师不想去企业锻炼。

很多高职院校包括已经开展此项活动的一些高职院校在制度方面都不够健全。例如,教师下企业锻炼期间的津贴发放制度,很多院校都没有明确的规定,造成使一些专业教师担心下企业锻炼期间给予的津贴会少于在校任课的津贴,收入会受到影响。又如职称评定制度与下企业锻炼衔接不上,很多院校的职称评定都将教材编写、论文撰写与科研课题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而对于生产实践与执教能力则轻描淡写;还有一些院校的课时制度规定了教师的年工作量,使一些教师疲于备课与上课,无暇顾及自身操作技能的研修与提高。此外,高校教师的生活与工作环境较好,相对于其他行业远离灰尘与嘈杂,久而久之使一些教师不愿到工作和生活环境相对较差的企业去风吹日晒,对下企业锻炼缺乏积极性,即使勉强为之也是走过场,收效甚微。[3]

(二)企业对教师的要求不同,需要给企业带来更多的效益。

教师下企业锻炼的过程中,作为接受方的企业所起的作用至关重要。很多企业从自身经济利益出发,认为教师到企业锻炼学习,目前的状况是,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同时企业还要派专人进行指导,徒增了企业的负担,无利可图。因此,很多企业都不愿为教师提供机会,使得目前教师下企业锻炼的机会很难找,专业对口的实践锻炼岗位缺乏。

(三)企业对学生的要求不同,需要根据企业需要的人才进行针对性的培养。

企业要求院校在制定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调整等教学工作等方面征求企业或行业的意见,使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同社会实践紧密联系,使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知识能够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例如机械专业,现代机械企业由于转型升级的需要,需要大量的既能操作现代数控加工设备,又懂机械加工工艺与质量控制,还能够进行产品设计与管理的复合型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这就形成了我们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与企业需求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基本素养之间的差异,为职业院校进行的“教育转型”提出具体的目标,为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提供有力依据,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于机械专业课程教学中提供新的思路。

对于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企业也特别要求,当前大学生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缺乏社会责任感,应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加强应用技能训练的同时,还应注重学生礼仪礼貌、吃苦耐劳、责任心、团队意识的训练。

三、关于教师到企业锻炼活动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基于以上几点的分析,高职教师下企业锻炼必须要有良性机制作为支撑才能发挥其自身的作用,这需要学校、教师、企业三方的共同努力。

(一)学校健全制度,加大师资培养力度,使教师到企业锻炼与“双师型”教师认定资格相结合。学校应将进一步加大选派教师赴行业、企业挂职锻炼的工作力度,加强对取得“双师型”资格教师的认定聘任管理,增加“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积极打造一支具有职业院校特色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为学校转型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资源支撑。[4]

2、教师选择实践锻炼的企业,应充分满足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设计的需求。企业顺应环境和市场的需要不断调整经营模式,学院应根据企业的发展趋势,优化整体设计,增加需要的课程,减少与企业需求不相适应的内容,提高人才培养整体设计的实用性、针对性。在教材编写中,课堂教学应体现企业需要的内容。教学中少讲空洞理论,应根据企业实际删繁就简,削枝强干。多创新教学方法,精讲多练增强教学内容的实效性。学院不定期举办各类技能竞赛,调动教师积极性,提高专业技能。

(二)学校应加强对教师在企业中的过程管理,形成院、系、教研室三级督查、指导。人力资源部统筹管理教师到企业锻炼工作的开展院、系、教研室三级督查小组分批至少一次下企业督查,解决教师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给予多方面的指导帮助。锻炼结束后,由教师本人填写考核表,撰写锻炼总结、调研报告,进行自我评价。[5]

(三)通过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活动,可以加大校企开展深度合作,拓展校企合作和订单式培养渠道。通过政策引导,学院鼓励教师在企业设立技术工艺和产品开发中心或技术工作室,成为校企合作研发、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教师到企业锻炼的基地。学院全程关注到企业锻炼的教师,帮助解决困难,创造良好条件让教师安心到企业锻炼,使得企业、教师与学校三方共赢。

参考文献:

[1]姚岭.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的问题成因分析[J].教育时空,2013(5):67

[2]王婷.高职教师到企业锻炼的重要性和实践体会[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4):167.

[3]詹立平,赵鑫.关于高职院校教师下企业锻炼的几点思考[J].辽宁高职学报, 2012(11):92.

[4]胡幸鸣,葛永明,高水琴.有效推进高职教师到企业下企业锻炼的管理与督导[J].高教论坛,2010( 5):32.

[5]徐春燕,王平安.破解“瓶颈” 提高专业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的有效性[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 7):5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