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机电教学

时间:2024-06-03

毛远静

【摘 要】“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为目标,以市场所需要的人才素质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建立与社会就业价值导向相适应的教学体系,其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及实施途径是目前教育界和职业教育广泛关注的热点。本文以中职机电课程教学为例,谈一些相关的经验与体会。

【关键词】中职学校;机电专业;就业;导向;教学

当前的职业教育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一些专业设置与就业市场未有机衔接,人才结构与需求存在差异,社会需要的新兴学科发展滞后。在职业教育的开展中,以就业为导向,调整办学思路,指导专业设置,盘活中职教育,能否将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观念,贯穿于课堂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目前的学生不愿学、不想学、学不进的现状呢?为此,笔者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下面结合机电课程的相关教学实践,试做探讨。

一、讲好“绪论”课,站稳讲台

在“绪论”课上,将本门课程与学生将来的就业岗位结合起来,讲述学好这门课与就业岗位的联系。笔者在上课中经常有学生这样问:学这门课有什么用?我们今后会从事这一行吗?

教材上对“绪论”这一部分的内容,主要介绍的是中职机电这门课程的性质、如何学好这门课等。笔者在给学生讲授《机械制图》“绪论”课时,不仅讲述这门课是基础、是工程界的语言,而且着重讲述这门课在机电行业中的作用,从一个零件的生产、一个机器设备的维护、一个工程的建设等去体现《制图》的作用,让学生走出“电力系统”,明确《制图》这门课是与自己今后的岗位紧密相连的。在给机电专业学生讲授《工厂电气控制设备》的“绪论”课时,首先从车床、刨床、铣床等如何使产品具有丰富多彩的形状入手,指出这就是本课程将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我们将要从事的岗位,要站稳自己今后的岗位,就要学好这门课。

二、营造就业环境,浓厚学习氛围

课堂就是职场,将课堂营造成人才召聘的现场,让学生感到就业的压力、岗位的召唤,这不仅仅是让学生认识到本课程与今后岗位的联系,更重要的是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创造一个只有认真学,学到一门专业技能,才有适合自己的岗位;只要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岗位即召手可得的良好氛围。因此,我在课堂上,将学生回答问题设计成面试,将老师设计成用人单位的面试官,将学生设计成应聘者,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从其精神状态、语言、态度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评价,将对、错等效为是否聘用、是否加薪,将全面评价的结论等效为是否升职、是否适合什么岗位等。有时就某思考题的探讨,设计成考官、应聘者均由学生来得当,旁边再设职业顾问,对考与被考双方作出综合评价。课堂气氛活跃,更重要的是在这整个过程中,学生为了表现自己,总是积极思考,勇于回答,一旁的顾问也是挖空心思,力求找到准确、有趣的评语,或给应聘者以合适的岗位和合理的报酬。

三、将市场导向,能力本位贯穿于每一堂课,贯穿于每课内容之中

我们面对的许多学生既缺乏恒心,又没有信心,激情容易激发,更容易泄气,开学初还知道上学的目的,学期中就忘记了读中专是为了什么,因此我根据课程性质、特点将整个课程设计为该专业的岗位能力分支,将每一堂课的内容设计为不同的岗位能力点,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将课程内容串起来。比如,在机电专业《工厂电气设备》课中,也是将内容与能力联系起来,讲到开关设备、继电器时,联系到常用机床、起重机等的控制,讲到电动机的控制时,结合自己工程实践中关于水厂供水泵起停的控制,既对学生讲述电动机的控制原理,同时又讲述老师在工程实践中摸索的过程,一边传授知识,一边告诉学生岗位是以能力为本位的,告诉学生学习过程的艰辛,技能掌握的不易,并使学生明确,每一堂课的学习都是在长知识、长本事,能力就是经过一堂课一堂课的学习而取得的,书本知识的学习其实就是专业技能的学习,学书本与学技能是统一的,既纠正学生总认为书本知识的无用,老师只会照本宣科的片面认识,又使学生重视课堂学习,不仅对本课堂的效果产生良好的影响,对其余课程、对学生在这一段时间的学习都会产生良好的影响。

四、围绕就业,坚持有用性、有效性原则处理教材,提高课堂质量

中等职业教育应是以就业为导向,岗位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但教学的基础——教材,总是滞后的,加之教学中,很多教材采用的是高等学校的教材,教材的重点,仍是重视理论的系统性、原理性,知识的传授性,因此我们在教材的处理上,应将以知识的掌握为主线改变为以能力的形成为主线,根据应用的需要,坚决舍弃现在用不着将来也用不到的内容。

笔者在对《机电一体化管理概论》教材的处理上,以简明实用为宗旨,将熟悉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本概念、特点作为教学重点。例如:

(一)机电一体化是在机械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微电子技术,并将机械装置与电子装置用相关软件有机结合而构成的系统的总称。

(二)掌握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组成结构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以机械为主体、以微电子技术为核心,强调各种技术的协同和集成的综合性技术。

(三)熟悉机电一体化关键技术

由于机电一体化是一个工程和大系统,发展该技术面临以下共性的关键技术及其发展:传感检测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伺服驱动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接口技术、精密机械技术及系统总体技术等,同时也要受到社会条件、经济基础的重大影响。

(四)了解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机电一体化是集机械、电子、光学、控制、计算机、信息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它的发展和进步依赖并促进相关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因此,机电一体化的主要发展方向包括智能化、模块化、网络化、微型化、绿色化和人格化等。

总之,在中职课程教学的实践中,以就业指导办学,以岗位指导课堂,以有效与实用处理教材,以培养技能引导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值得我们认真探索的,也是大有可为的。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