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3
张津睿
琵琶是我国传统的弹拨乐器之一,在源远流长的历史进程中,以其优美的音色、丰富的表现力和强大的感染力,深受宫廷和广大民间艺人的喜爱,因而得以流传至今并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它是中华民族人文理念的传播者。在琵琶演奏的过程中,右手最基本的任务是击弦发音。右手演奏是否到位对一首乐曲的优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弹、挑、轮等右手最基本的指法是每个习琴者不断练习的基本功,一个科学的态度和一种正确先进的操作方法是取得良好音响效果的前提,那么右手该如何完善演奏的音响效果呢?
一、弹挑
(一)弹挑的概念和基本手型
琵琶二字的命名亦出自弹挑,“推手前曰枇,引手却曰杷”,便有了“琵琶”这个古老的乐器名称,因此弹挑是右手指法中最重要的指法。它的技术看似简单,实则是音点的技术和艺术,因此将其真正运用自如正确,不仅需要长期扎实的练习,更需要正确姿势的指导。
弹挑的手型姿势:手腕背面呈小量外突,手背面与面板呈斜状,即小指侧处的腕关节向外前方稍稍抬出;拇、食指的指尖要一般齐,拇指的指甲需偏向外侧,以便“挑”弦时的发力不会触到手指而影响音色。拇、食指端要捏成“凤眼”,不能相互错开弹挑,用“凤眼”姿势演奏弹挑时,更易于使拇、食两指的指甲端在弦上触弹,发音时的音量音色也易于一致。
(二)弹挑中易出现的问题
很多初学者为了单方面追求音量,容易用拇指或中指抵住食指去用力弹,用食指抵住拇指弹挑或用手腕、肩关节等用力摆动帮助弹挑都是不正确的用力方法,这样长期用力不当,会使弹挑在速度快的乐曲中无法正常快速运用和达到音色的统一,更甚者造成手部关节的炎症等严重的问题。
(三)“松”和“通”在弹挑中的运用
在初学或练习“弹”“挑”时,可以先通过夸张的呼息,抬起手臂,慢慢放在准备做弹挑的正确位置,使手臂充分放松,从而使手指到手臂之间的肌肉没有因绷紧而形成的阻塞,再将力量集中在指尖,通过手指自己的力量推送食指与拇指。
方法一:空弦练习
左手充分放松,将注意力放在右手上,从一弦开始,结合一定的节奏型,以4∕4拍为例;从一拍一个四分音符,到一拍两个八分音符,再到一拍四个十六分音符,即由慢渐快,周而复始练习(X X X X;XX XX XX XX;XXXX XXXX XXXX XXXX),当右手可以在一弦上自如用力弹挑时,可逐渐转向二、三、四弦重复以上节奏型练习。由于二、三、四弦软硬程度不同,可以充分锻炼右手食指与拇指的过弦力度,同时要注意在二、三、四弦上弹挑时的力度和手指方向的控制,尽量不触碰到两侧的空弦造成音响效果的混杂。
方法二:结合练习曲练习
当右手在空弦练习时可自如发力后可以结合一些练习曲,将空弦练习的方法融入练习曲。例如刘德海每日必弹中的《快速按弹练习》,初始练习时要放慢速度,在乐句之间刻意加入抬手呼息等动作,使大臂小臂得到放松,与手指之间没有因肌肉紧张形成的阻塞,当慢速练习弹挑音色均匀时可逐渐增加练习曲的速度,练习食拇指的独立快速过弦能力,通过倾听练习曲的音色效果来衡量弹挑的技术。当弹挑技术比较成熟后,可以结合乐曲《野蜂飞舞》练习,《野蜂飞舞》既是乐曲也是一支可以充分练习左手按弦能力和右手快速弹挑能力与技巧的练习曲,长期练习可以增强左右手协调能力与右手弹挑的独立性。
二、轮指
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大珠小珠落玉盘”用于形容轮指再恰当不过,轮指手型美观,有一轮柔梅花之喻,那么如何轮出珍珠落玉盘的动听声音和美丽的梅花之形态呢?
(一)轮指中的常见问题
1.各指发音不均:轮指主要靠手指关节运动发声,而我们的手指一般大、食指关节较粗、力度大,中、名、小指相对较细,力量也相对小,尤其是小指日常生活中一般承担精细的任务,因此要同其它手指的力量统一均匀,只能做更多的单独力度练习。2.轮指整个音量较弱:初学者在学习轮指时,常常会觉得轮指的音量力不从心,轮指时间稍一长便会觉得累,这些均是由于手指不够灵活力量小。增强手指的力度和灵活度,从每一个手指的独立性出发,需要长期耐心的练习。3.轮指的杂音大:由于轮指是五个手指轮流触弦发声,因此产生的音响效果也比较杂乱,造成噪音的原因可能是指甲的戴法不正确,使得指甲与弦的接触角度有所偏差,摩擦力较大;更多则是因为每个手指的力度不够,没有真正的达到用力度过弦,仅仅是靠指甲擦过弦造成了过多的杂音。
(二)“松”和“通”在轮指中的运用
初学轮指或练习基本功时,轮指不益过快,要从半轮开始,充分使肩膀、大臂、小臂放松,一指一指单独弹出、分解练习。从食指开始每弹出一个手指,都可以抬起手臂换一次气或将手臂放松的落于腿上,从而使关节到手臂处于非常通畅和放松的状态,再抬起手臂弹出第二个手指。五个手指中无论哪一个手指在做单独弹弦练习时,其余四个手指也都要放松,不能互相帮助用力,既不过分捏成拳,也不过分张开。通过每天多次并且缓慢的独立指尖练习,再将轮指加入乐曲,才能游刃有余。
三、“松”和“通”在扫拂中的运用
扫拂在琵琶乐曲中极富表现力的演奏技巧,运用的好可以轻重、收放自如,增强乐曲的感染力。
在联系如何扫弦前,可以先通过划弦找到扫弦的方向与着力点的感觉。划弦时要抬起小臂与大臂,做出扫弦动作的准备,培养动作的习惯性,放松手臂的各个关节,使各部分肌肉没有紧绷,大臂与小臂相通,小臂与手腕相通,手腕与手指相通,在这样的状态下练习划弦,动作成熟后的扫弦才会放松。倘若没有将“松”“通”很好的运用在扫弦中,常会出现扫弦快不起来。因为手臂肌肉在紧张的状态下会增加阻力,不能做连续的快速运动,当演奏《十面埋伏》一类的武曲时,干净利落的扫弦可以更好的表现出东伐战斗的恢宏场面,而肌肉紧绷则会因扫弦的速度问题拖延节拍和时值,造成音响效果的差异,如果演奏者坚持演奏完整首曲目,会感到在最后抒发气势时力不从心、胳膊酸痛,因此,保持“松”“通”的状态对扫弦的表现力和练习都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