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5G应用项目价值效益模型研究与分析

时间:2024-04-24

龚加剑 马刚 杨国锋 刘旭 张岫玮

摘要:本文旨在研究和分析5G应用项目的价值效益模型。通过将运营商5G投资和企业5G应用投资纳入范围,并结合数字经济产业统计分类和数字化转型价值效益参考模型,从微观(考虑折现核算)和宏观(采用生产法)两个角度进行测算。最后,根据相关数据和计算方法,得出5G应用项目的价值效益总量。

关键词:5G应用;价值效益模型;直接增加值;间接带动增加值;微观角度

引言

我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已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重要力量。5G作为引领性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新型基础设施的核心内容,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引擎。5G技术的广泛应用将对各行各业产生深远的影响,而目前业界对于5G应用项目的价值效益模型的研究还相对较少。为全面真实客观地反映各地区5G应用项目发展状况,加快推动5G规模化应用,推动5G赋能千行百业,加速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本论文通过构建5G应用项目的价值效益模型,为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帮助他们更好地评估和管理5G应用项目。

1. 5G应用项目的范围和价值核算思路

我们将5G应用项目价值效益模型的范围定义为运营商5G投资(TG1)和企业5G应用投资(TG2)。运营商5G投资是指由运营商负责投资建设的5G网络等固定资产投资部分,包括基站、传输网、核心网、无线网等基础设施,以及相关的配套设备和软件。企业5G应用投资是指由企业负责建设的业务应用层面的软硬件设备等固定资产投资部分,包括各类基于5G的应用软件、智能硬件、算法模型等。

在运营商投资(TG1)和企业投资(TG2)的基础上,结合数字化转型价值效益参考模型,5G应用项目产生三块核心价值效益,分别是A1、A2和A3[1]。

(1)A1产品服务创新:主要指基于5G网络的各类新产品、新服务和新业务模式的开发和应用。例如,“5G+无人机农药喷洒”“5G+虚拟现实/增强现实”“5G+智能家居”“5G+高清视频”等。

(2)A2生产运营优化:主要指通过5G网络和相关应用,企业实现生产运营的提质、降本、增效。例如,通过“5G+工业互联网”,企业可以实现工厂智能化、生产自动化和管理信息化;通过“5G+智慧物流”,企业可以提升物流效率、减少运输成本等。

(3)A3业态转变:主要指通过5G网络和相关应用,企业实现业务转型和升级,开拓新的产业领域和市场。例如,通过“5G+云计算”,企业可以开展数字化转型,开拓云计算服务市场;通过“5G+物联网”,企业可以构建智慧城市、智慧农业等新的业务模式。

数字经济是当前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而5G技术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基础设施之一,依据《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我们将5G应用项目核心价值效益A1/A2/A3与数字经济产业类型的五大类型进行对应,其对应关系见图1,该对应关系更有利于充分理解和分析5G应用项目的范围和价值核算思路[2]。

2. 价值效益的计算方法

我们将5G应用项目的价值分为直接增加值和间接带动增加值。

2.1 直接增加值的计算方法

直接增加值是指常住单位生产过程创造的新增价值。我们提出了两种方法计算直接增加值:微观角度方法和宏观角度方法。

2.1.1 微观角度方法

微观角度方法从企业(项目)角度出发,考虑折现核算,运营期间折现系数情况见表1;测算直接增加值=Σ年经济效益×折现系数。

年经济效益来源于:一是采用分项填报,按有无对比的原则,各个5G应用项目根据价值效益模型填报A1、A2、A3,A1增长为效益增量,而非产值增加;二是采用反推数据,通过5G应用项目总投资/预估投资回收期进行反推。

运营期:该数值的确定主要基于多种因素的综合考虑,包括项目的投资规模、技术更新速度、市场需求变化、经济环境发展等,为了能够适应这些因素变化并保持稳定的运营,运营期一般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根据第三版经济评价参数的推荐,通信项目的运营期一般取10年,这个数字是一个经验值,可以根据具体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折现系数计算:折现系数是指未来现金流在当前的价值比例,通过将未来现金流乘以折现系数,就可以得到当前的价值,参考过去类似项目投资所获得的平均收益率,或者查看类似项目在市场上的预期收益率,取定i=6%进行计算。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折现率只是一个初步的估计,可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例如,如果类似项目的收益率比6%更高或更低,那么可能需要调整这个折现率以得到更准确的估值。

2.1.2 宏观角度方法

宏观角度核算方法包含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生产法是从价值创造的角度来衡量经济活动,可以直观地衡量一个项目的总产出和中间投入之间的差异;收入法是从收入形成的角度来衡量经济活动,可以更全面地反映生产过程中所有参与者的收入;支出法是从最终使用的角度来衡量经济活动,可以直观地衡量一个项目的最终消费、投资和出口这些重要的经济活动。这三种方法都有其优点和局限性,具体对比见表2。综合考虑项目的研究和数据可获取性,宏观角度方法采用生产法测算,生产法测算GDP=Σ年经济效益(A1+A2+A3)=Σ(产值增量×直接投入利润率)×运营期,这里的直接投入利润率=(总产出-中间投入)/总产出或财务报表查询。

根据统计局的GDP核算方法,可以计算生产法(生产性)GDP,其中需获取产值增量、企业利润率等数据。这种方法较易理解,类似于微观角度的方法。

2.2 间接带动增加值的计算方法

间接带动增加值是指5G等投资所带动的上下游企业经济增加值的增长效应。根据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的报告,5G投资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如芯片、网络、运营和终端等增加值的增长,其比例为1:7。而根据中国西部数字经济峰会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提出的传统基础设施的投资乘数一般为3,5G投资乘数则大概是6。因此,可以通过投资乘数的计算公式来计算间接带动增加值。综合取定间接带动增加值=運营商5G投资(TG1)×投资乘数7+企业5G应用投资(TG2)×投资乘数3。以上间接带动增加值计算公式中,投资乘数指投资所带来的经济增长倍数。本论文中运营商5G投资的乘数取定为7,即每增加1元5G投资,可以带动GDP增长7元。而传统基础设施投资的乘数一般为3,即每增加1元基础设施投资,可以带动GDP增长3元。 通过上述公式,可以计算出间接带动增加值,从而更好地评估5G应用项目的经济效应。

3. 计算结果与分析

我国5G应用发展水平显著提升,综合实力持续增强,当前,行业融合应用深化行动正在进行,主要有“5G+工业互联网”“5G+车联网”“5G+智慧物流”“5G+智慧港口”“5G+智能采矿”“5G+智慧电力”“5G+智能油气”“5G+智慧农业”和“5G+智慧水利”等,我们将采用前面论述的效益分析思路对各个行业的5G应用项目进行测算和评价[3]。

总体来看,宏观测算直接增加值的方法需要的数据较多,测算复杂,所以我们推荐采用微观方法测算直接增加值。结合目前收集某通信管理局得到的案例数据,运营商5G投资(TG1)、企业5G应用投资(TG2)、经济效益/年产值、成本节约等为手动填报,直接收入和间接收入为自动计算,模拟测算见表3。

总增加值为经济活动的新增值,经济产出减去中间投入即为增加值。从上面七个项目的填报数据分析,直接增加值7.2亿元,间接增加值(包含5G拉动和项目投资拉动)3.1亿元;总增加值10.3亿元;这里面还有两个变量,如果不考虑折现,数据会更大一些;如果再考虑技术迭代,生产磨合后效率进一步提升,数据也会更大。根据相关数据和计算方法,可以得出5G应用项目的总价值效益。通过将直接增加值和间接带动增加值相加,可以得到全面的项目价值。为了更好地对5G应用项目数据挖掘分析,在上述测算方法基础上,我们通过对收集项目增加属性标签,如赋上各个项目的所属行业、项目启动时间、投产年份、承建运营商以及项目落在的地市情况等,就可以实现对5G应用项目总体情况、各省区市5G应用项目分析、运营商5G应用项目竞对分析、5G应用项目效益分析,更加全面、客观地反映某个地区的5G应用项目价值、产业投资方向、地市重点发展方向等。

结语

未来3~5年是5G规模化应用的爆发期和关键时期,各级政府出台了加快5G网络建设和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后期将会有大量的5G应用项目需要落地,本文研究了5G应用项目的价值效益模型,并提出了微观角度和宏观角度两种计算方法,通过对5G应用项目的价值进行评估和分析,可以测算出5G对地区经济社会的影响,分析地区5G行业应用投资及收益情况,帮助决策者对5G网络建设和产业规划进行良性引导和政策支持,统筹地区创新研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等相关专项资金支持5G应用重点项目,以便更好地制定决策并优化资源配置。

参考文献:

[1]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 数字化转型 价值效益参考模型:GB/T 23011-2022[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22.

[2]国家统计局.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国家统计局令第33号)[A/OL].(2021-5-27)[2023-9-20].http://www.stats.gov.cn/xxgk/tjbz/gjtjbz/202106/t20210603_1818135.html.

[3]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十部门关于印发《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的通知(工信部联通信〔2021〕77号)[A/OL].(2021-7-5)[2023-9-20].https://www.miit.gov.cn/zwgk/zcwj/wjfb/txy/art/2021/art_8b833589fa294a97b4cfae32872b0137.html.

作者簡介:龚加剑,本科,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数据中心、云计算和网络安全。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