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互联网+”背景下世界科学中心转移与世界高等教育中心转移的关系研究

时间:2024-04-24

摘要:本文旨在基于“互联网+”的理念探讨世界科学中心转移与世界高等教育中心转移的关系,通过基于CiteSpace和VOSviewer的可视化分析方法,分析两个中心转移的趋势和特征。结果表明,两个中心转移的趋势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但也有一定的差异。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于深入理解科学中心转移和高等教育中心转移的内在机制,以及对于制定相关的科技、文化及教育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世界科学中心;世界高等教育中心;CiteSpace;VOSviewer;可視化分析

1. 研究背景

信息技术革命打破了高等教育的民族国家与时空等界域,高等教育的主客体、组织形式、内容、功能与价值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1],尤其是基于“互联网+”的理念基础,理论研究者和大学专家在科研实验室的诸多研究均开始使用互联网作为媒介,为世界科学信息的快速共通消弭了传统意义上的信息壁垒。一般来说,世界科学中心的具体定义是指全球科学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最为活跃的区域,而世界高等教育中心则是指全球高等教育发展最为先进和优质的地区。探究两个中心的转移趋势和特征,对于深入理解科技和教育的全球化和区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研究综述

关于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的研究,国内外学者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通过对不同时期科学论文和专利的统计分析,发现世界科学中心在欧洲、北美和东亚等地区之间不断转移,且不同地区的科学中心发展特点和转移路径存在差异。同时,也有学者对世界高等教育中心的转移进行了研究,发现高等教育中心的转移与经济发展和科技水平密切相关。世界科学中心转移和世界高等教育中心转移是指在不同时期,全球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的重心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发生转移的现象。

世界科学中心转移指的是在特定时期内,某一国家的科学研究水平超过其他国家,成为全球科学研究的中心和领袖。这一概念主要关注的是各国科学研究成果和实力的相对优势和劣势,以及在全球范围内科学研究的中心和边缘地区的转移和变化。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科学发展的全球趋势和不同国家在科学研究方面的竞争和合作。

世界高等教育中心转移指的是在特定时期内,某一国家的高等教育质量和规模超过其他国家,成为全球高等教育的主要中心。这一概念主要关注的是各国高等教育发展和质量的不同特点,以及在全球范围内高等教育的中心和边缘地区的转移和变化。世界高等教育中心转移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高等教育发展的全球趋势和不同国家在高等教育方面的竞争和合作。

世界科学中心拥有世界一流的战略科学家和创新团队,以及具有国际化创新生态网络[2],因此,世界科学中心的发展和前进对世界高等教育中心的快速更替起着迁移引导作用。与此同时,处于上升期的主流国家也在不断加快变革的步伐,且世界科技中心的拥趸也在不断拉近与世界高等教育中心之间的强链接。世界科学中心转移和世界高等教育中心转移是两个不同的现象,但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具体关联和影响。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往往是科学研究和高水平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因此世界科学中心和世界高等教育中心在空间分布上存在一定的重叠。

3. 研究目的

本文旨在通过基于CiteSpace和VOSviewer的可视化分析方法,探究世界科学中心转移与世界高等教育中心转移的关系,分析两个中心转移的趋势和特征,为制定相关的科技和教育政策提供参考。本研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3.1 时间上的关联性

分析两个中心转移的时间点,探究它们是否在时间上有一定的关联性。例如,是否在同一时期或相近的时期内发生了转移,或者是否存在一定的先后顺序。

3.2 地域上的关联性

分析两个中心转移的地域分布,探究它们是否在地域上有一定的关联性。例如,是否在同一地区或相邻的地区内发生了转移,或者是否存在一定的相互影响。

3.3 内容上的关联性

分析两个中心转移的内容,探究它们是否在内容上有一定的关联性。例如,是否涉及相同的学科领域或相似的研究主题,或者是否存在一定的相互促进。

3.4 影响上的关联性

分析两个中心转移对全球科技和教育发展的影响,探究它们是否在影响上有一定的关联性。例如,是否对全球科技和教育发展产生了相似的推动作用或相互影响。

4.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基于CiteSpace和VOSviewer的可视化分析方法,对学术期刊进行统计分析。首先,通过以“世界科学中心”和“世界高等教育中心”为“主题词语”进行总库筛选,剔除会议及新闻报道等与研究主题关联性不强的文献共计108篇,并利用CiteSpace VOSviewer对406篇学术文献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揭示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和世界高等教育中心转移之间的具体特征。其次,利用VOSviewer对高等教育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揭示世界高等教育中心的转移趋势和特征。最后,通过对比两个中心转移的趋势和特征,分析其具体关系和影响。

5. 数据结果

通过可视化分析方法,发现世界科学中心和世界高等教育中心的转移趋势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但也有一定的差异。相似性方面,两个中心的转移都与经济发展和科技水平密切相关,且在空间上存在一定的聚集现象。差异性方面,科学中心的转移更加注重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而高等教育中心的转移更加注重人才培养和教学质量。科学中心的转移,通常更注重科技创新和成果的转化。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科学理论和技术的突破创新,这需要大量的科研投入和人才支持;二是新技术的应用和产业化,将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三是创新生态的建立,包括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等。高等教育中心的转移则更注重人才培养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高等教育体系的建设,包括高等教育制度、管理体制和教学模式等;二是师资队伍的建设,包括教师的专业素质、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等;三是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包括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等。

5.1 CiteSpace关键词聚类数据

经过数据软件CiteSpace的可视化关键词聚类之后,分别形成了三个区域,三个区域的中心关键词分别为“世界一流”“科技中心”“科技创新”。从三个区域所占区域面积可看到,以“科技中心”为中心关键词的区域面积是占首位的,在“科技中心”最突出的是关键词“创新驱动”;以“科技创新”为中心关键词的聚类区块周围仍然有关键词“世界级”和“城市群”,以此构成第二梯队的聚类;以“世界一流”为关键词的聚类所占区域处在第三梯队,其所占比例也共同搭建了世界科技中心与世界高等教育中心之间的桥梁。例如,在科技领域,世界一流的机构可能包括全球知名的科技公司、研究機构、大学等。这些机构通常拥有最先进的科技研究设施和人才,能够推动科技进步和发展。

5.2 VOSviewer关键词图谱

以VOSviewer数据软件作为辅助工具,将406篇文献以特定的格式导入其中,按操作可得到图1。由图可知,在图1左侧以“科技中心”为关键词的圆圈所占比例是较大的,在图1右侧以“世界高等教育中心”为关键词的圆圈所占比例是较大的,并和“科技创新中心”之间有着链接。根据右下角的时间区段可知,在2018~2019年之间的发文量较多,且关键词较为突出,结合使用文献分析管理软件Noteexpress对文献梳理可知,2018~2019年共发布相关学术期刊共计67篇;2016年的发文期刊数为29篇,占研究文献的7.143%。从时间上可以看到,两个中心周围自身即有强链接的关键词,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世界科技中心”关键词之间的强链接。从地域上的分析出发,以“转移”作为中心关键词的圆圈也占了一定的比重。此外,从内容上的关联性出发进行分析可以看到,“科技创新”“科技革命”“金融科技”“研发中心”等关键词皆展示了科技与创新和推动两个中心的转移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从二者影响上的关联性出发不难发现,世界科技中心的发展与世界高等教育中心的发展互相推动,形成了互动、互惠的矩阵。

5.3 科技中心为科技创新中心蓄力

根据CiteSpace和VOSviewer的数据图可知,两个中心的转移都与经济发展和科技水平密切相关,且在空间上存在一定的聚集现象。此外,两个中心的转移还存在时间上的差异,科学中心的转移更加迅速,而高等教育中心的转移相对较为稳定。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于深入理解科学中心转移和高等教育中心转移的内在机制,以及对于制定相关的科技和教育政策具有重要意义。创新作为源动力为科技中心赋能。当原科技中心的发展状况逐步衰退,科技中心的科技力量、科技水平、科技成果数都退为普通国家水平,这时会形成一个世界科技的多中心甚至无中心局面[3]。为形成有序稳定的科技中心环境,理应融合多元的科技元素于一体。从科技中心到科技创新中心的升级,离不开多维中心的竞争与合作,并且在转换过程中,将创新驱动理念融合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进而有效提升创新实践的动力。

5.4 世界科技强国打通世界高等教育强国之间的壁垒

对于未来的高等教育与科技之间的关系理应提前擘画,而擘画的依据之一来源于自由畅通的链接。世界级的科技强国离不开高等教育内驱力的支撑,而科技强国在全球也有着一定的引领力,因此要着重提升引领力的内涵。更进一步地说,通过二者之间的关系转移可以看到,打通壁垒需要力量的冲击,一股力量的汇集包含了“钻石模型”中政治、经济、文化与人口和科技的互相支撑,由互联网支撑起的各个“织点”也因此再现了以往转移的路径规律。

从意大利到英国的转移期间,可以看到科学成果与各个学科葳蕤蓬勃发展之力。类似地,当英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时,对其周围的科技环境观察,可以发现在这个时期英国涌现了诸多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同时也就是在这个时期,大学教育自身的蓬勃发展也得到了有力促进。

当法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时,法国在大力发展理工学院的成长。通过搭建国内理工学院形成的高校行政和教学的大循环,并在同类理工学院中积极搭建相应学科建设的小循环,通过大小循环的交替工作,不同学科之间也逐渐形成了紧密的联系。

当德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时,观察其周围的科技环境,尽管德国在政治、经济等方面都落后于其他国家,但在哲学方面却率先摆脱了机械论和绝对论的束缚,从康德到黑格尔,德国古典哲学脱颖而出,而哲学的繁荣也给德国科学技术的崛起注入了催化剂[4]。哲学的发展与科技的兴盛最终会作用于高等教育的革新,在大学校园中,教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也在无形中传播着新鲜的知识“递质”,推动着高等教育中心的迅速成长。

当美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时,美国高校和科学研究机构成为全世界青年科学人才实现梦想的地方,而借助这些一流的大学和教育机构也吸引汇聚了大批科学人才[5]。由此可知,应关注科学教育、关注人才创新培养,打通世界高等教育之间的无形壁垒。

5.5 世界科学中心、世界高等教育中心和强国建设构建强劲链接

高等教育是教育、科技、人才的关键联结点和集中交汇处。从高等教育发展历程看,大学的知识生产和社会服务功能相互交织、相互促进。“高深知识”是高等教育区别于其他类型教育的核心特征。从世界范围内大学的发展来看,其职能从偏重教学到偏重研究,再到倡导教学、研究与社会服务并重,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多次发生变化。大学的研究对象是“高深学问”,生产的也是“高深知识”,现代大学所提倡的社会服务,必定也是大学应用自身所特有的“高深知识”来解决社会问题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科技发展与高等教育的互动,进一步拓展了“高深知识”,丰富了其类型和功能。从世界科学中心和高等教育中心的转移看,科技发展与高等教育密不可分,世界高等教育中心的转移与科学中心的转移高度相关,科学活动和高等教育在推动世界发展方面同频共振,凸显了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能力和全球影响力。

结语

本文通过基于CiteSpace和VOSviewer的可视化分析方法,探讨了世界科学中心转移与世界高等教育中心转移的关系。结果表明,两个中心转移的趋势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但也有一定的差异。尽管两个中心转移的趋势有一定的相似性,例如都经历了从欧洲到美洲再到亚洲的过程,但它们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例如,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更多地受到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世界高等教育中心的转移则更多地受到人口、经济和政策等因素的影响。总的来说,世界科学中心和世界高等教育中心的转移都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尽管两个中心的转移存在差异,但它们都反映了人类对知识和教育的追求是无止境的,而这也正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的动力。

参考文献:

[1]陆俊杰.无差异的差异化:“互联网+”时代的高等教育变革[J].现代教育管理,2016(1):1-6.

[2]褚建勋,王晨阳,王喆.国家有组织科研:迎接世界三大中心转移的中国创新生态系统探讨[J].中国科学院院刊,2023,38(5):708-718.

[3]谷兴荣.论科技三大发展规律的统一性原理[J].岭南学刊,2004(4):67.

[4]张云龙,马淑欣.论科技发展与人文精神的内在勾连——基于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的视角[J].自然辩证法研究,2022,38(2):86-92.

[5]刘钒.“汤浅现象”内涵解析及其现实意义[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7(7):4-8.

作者简介:苏炼,硕士在读,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创新创业教育。

基金项目:2023年度吉林外国语大学校级重点课题《世界科学中心转移与世界高等教育中心转移的关系研究——基于CiteSpace和 VOSviewer的可视化分析》(编号:JWXSKY2023A018)。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