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互联网+”背景下社区教育模式研究

时间:2024-04-24

李继伟 袁建华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和社会变革,社区教育已成为构建全民终身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平台。社区教育通过充分运用社区资源进行居民素质和文化教育,对构建学习型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提升广大人民素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基于“互联网+”的时代背景,探寻“互联网+”与社区教育模式的新路径,构建深层次、多维度、精准覆盖的学习模式,建立跨界融合的学习平台,打造优质师资队伍,探索互联网时代社区教育的新路,对于促进社区教育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互联网+”;社区教育;教育模式

引言

随着科技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我国社会全面进入“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是以互联网主体技术为基础的现代化信息技术体系,能够实现无处不在的网络覆盖,通过元宇宙、沉浸式体验等形成虚实结合、虚实相生的新型社会空间,同时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可以实现对过程进行全方位的采集、存储和分析,及时改变策略优化进程。“互联网+”背景下,社会各界都在思考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实现深层次发展,“互联网+”与教育的融合发展也成为社会焦点话题。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为支撑,数字化赋能社区教育,创新社区教育模式,构建社区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和数字化学习资源,不断提高社区教育的现代化水平,可以实现“互联网+”与社区教育的协同发展和充分融合。社区教育的逐渐发展,已为基础教育提供了有效补充和强大助力。

教育部等九部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社区教育治理体系初步形成,内容形式更加丰富,教育资源融通共享,服务能力显著提高,发展环境更加优化,居民参与率和满意度显著提高,基本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教育发展模式[1]。社区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途径,对构建学习型社会,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伴随着互联网与各行业的快速融合发展,社区教育的发展也面临了新起点和新征程,因此,完善社区教育的理论体系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以下就“互联网+”模式下社区教育的一些现状进行剖析,并对教育模式进行研究探索。

1. 社区教育模式的现状

建设学习型社会,已经成为各国政府的普遍共识,社区教育是一种通过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促进民众学习的教育形式。我国部分地区已经着手进行社区教育的体系建设,通过搭建教育架构、整合社区教育资源、发展不同层次的社区教育,使社区教育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目前已经建立的社区教育多围绕本地社区教育学院或社区教育基地,辐射的区域有限,总体来说,我国社区教育仍处于探索发展阶段。我国社区教育开展的主要形式有以下4种。

1.1 以街道办事处为中心进行的联动型社区教育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通过街道办事处组织和管理,进行社区教育的实施,对政府的依赖程度较高,同时,社区教育资源、课程安排、活动组织等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的积极参与。目前,这种由政府牵头的教育模式,是我国社区教育建设的主要方式。这种模式能够发挥街道办事处在社区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同时能够有效调动社会资源,但由于教育的开展形式是自上而下的,可能会流于形式,教育的实际效果欠佳。

1.2 依托中小学开展的活动型社区教育模式

这种模式从学校自身出发,利用其资源和影响力优势开展校外活动,实现教育社会化。这种模式早期主要由中小学校牵头,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参加,实现学习资源共享。但由于中小学资源的局限性,很难满足成人的各类教育需求,因此出现了将成人高等学校与社区教育相结合的模式,丰富和发展了这种社区教育模式。

1.3 以社区学院为载体开展的综合型社区教育模式

这种模式将我国成人高等教育模式與西方国家社区学院模式相结合,社区学院为提高居民素质、培养专业技能,开设涵盖技能、生活、兴趣等不同种类的课程,为社区居民提供不同种类的社会教育,包括职业技能提高、学历提升、老年人再学习、失业人员技能培训等,系统化地整合了教育资源[2],保证社区教育面对群体的整体性和补充性,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社会认可度不高、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等。

1.4 以地域为边界实施的自治型社区教育模式

这种模式依靠社区居民开展社区教育,居民各自发挥自身优势,分享学习资源,参与者具有较大的自主性,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地点和进度相对较自由,可根据学习者自己的情况进行自由安排。自治型社区教育模式要求参与者有很高的独立性和自觉性,能够积极主动发挥自身优势。但是,较大的自由性会导致组织松散,缺少较强的凝聚力。

2. “互联网+”对社区教育的助力作用

传统的社区教育形式通常为面授教学、沙龙、讲座、参观体验等,教学活动常局限于教室或某一具体场所,使很多被各种因素困扰无法进行现场学习的居民难以参与其中。

由于“互联网+”的发展,人们拥有了“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新型学习环境,线上学习普及范围越来越广,受众面越来越大,线上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为社区教育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契机[3]。互联网具有虚拟性,能够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为社区教育创造跨越时空、开放性的教育环境,为学习者提供充分的学习自由。互联网具有交互性和开放性,能够让社区教育集百家之长,使学习者能够自由选择和使用资源,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同时互联网的移动性提供了移动学习的条件,创新了社区教育的形式。基于“互联网+”的时代背景,探寻“互联网+”与社区教育模式的新路径,对于促进社区教育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1 信息化技术创新教育教学手段

在“互联网+”时代,网络教育以数字技术为基础,教育资源涵盖了大量本专科专业课程资源、各种非学历教育的资源、各类技能培训视频等,将各行业各领域的优质课程资源集中到一个平台上,能够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层次、不同阶段的学习需求。运用网络化的教学模式和手段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使社区学员足不出户就可以获取所需要的知识,并且可以反复观看、研究、自主学习,从而提高了学员的学习热情,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改变他们被动学习的状态,提高学员主动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随着大数据的发展,可以对学员进行喜好和需求分析,对他们进行对应资源的推送,进一步提高社区教育的针对性和教育效果。利用信息化技术可以创新教育教学手段,弥补传统社区教育的学习内容和学习形式的不足,提高社区教育的教学质量。

2.2 搭建社区教育网络平台,整合社区教育资源

网络教育平台具有覆盖面广、适应性强、随时随地性等优点。将社区教育与大数据、智能化、云计算等高端技术相结合,搭建社区教育网络平台,才能够提高社区教育的构建水平。运用网络化、信息化手段,利用行业、企业和职业教育的数字化教育资源,整合集中通用的优质教育资源,建立集学历、非学历教育和终身学习服务于一体的社区教育网络平台,是社区教育紧跟时代发展需要实现长久长足发展的重要条件。

社区教育平台的构建要紧密围绕和谐社会建设、科学发展观、提高民族整体素质、构造全民终身教育体系这些重要的要素,要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不同层次的居民的需求,可以通过需求调研的方式,根据调研结果,有针对性地调整社区教育网络平台的内容,开发符合当地居民需求的课程,不断建立健全和完善社区教育网络平台的资源,使社区教育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使社区学院的学习更灵活、更自由。

3. “互联网+”背景下社区教育模式探索

3.1 构建深层次、多维度、精准覆盖的学习模式

社区教育的受众群体大,涉及不同层次、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人群,学员具有复杂性和差异性,他们的学习目的不同,对于学习内容和形式的要求也不尽相同。这决定了社区教育的形式和内容需要多样化,因此在社区教育模式探索中,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方式,而应该把社区教育与满足居民需求相结合,形成多维度、深层次、精准覆盖的学习模式,打造新型社区教育平台。一是可以在社区居民中广泛开展关于学习需求的调研,根据结果确定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依据共同的兴趣、爱好和需求,开发出符合当地居民需求的学习资源,形成涵盖文学、艺术、科学、体育、法律等各个领域,包括早教、青少年教育、成人教育和老年教育等不同阶段的学习模式。二是在“互联网+”背景下,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教育资源,拓展教育类型,丰富教育形式,打破传统社区教育的时空限制。三要充分利用各类高质量教学资源,实现区域内优质资源的整合共享。加强社区与学校、企业及社会团体之间的沟通,建立良性的交流和互动平台,不断延展教育范围[4]。

社区教育的发展关乎终身教育和全面教育,因此不能只热衷浅层次、大范围的覆盖而忽略其他维度的、更深层次的精准覆盖。要围绕社区教育发展的目标,建立健全文学、科普、体育、法律、医疗等教育网络;加大社区教育中师资队伍的建设,使其专业化、职业化;开展各类系列学习主题活动,因地制宜,突出社区和岗位特色,立足长远,做好规划,构建深层次、多维度、精准覆盖的教育模式。

3.2 借力“互联网+”建立跨界融合的学习平台

“互联网+”背景下,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技术深刻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和生活方式,也为社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网络教育的普及,为社区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不同层次、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居民都可以在社区教育中接受高质量的教育和指导,从而能够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因此,社区教育要借力“互联网+”打造一个跨界融合的学习平台。社区居民的结构复杂,因此社区教育要满足不同层次、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需求。通过互联网与社区教育相融合,积极开发社区教育的线上教育教学产品,建立跨界融合的平台,如社区教育的移动客户端APP。居民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实现随时随地的学习,不再受限于使用电脑。移动APP可以设置很多目录,居民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轻松地从相应的分类子目录里搜索学习内容。移动APP还可以推送社区新闻和社区动态,使社区居民了解社区工作的进展,搭建社区与居民之间沟通的桥梁。同时,还要注重设计与完善平台互动功能,让线上学习的学员也能体验线下学习的参与感,提高学员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3 扩大师资队伍建設,强大教育力量

与基础教育一样,教师也是实现社区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社区教育师资队伍主要由专职教师队伍、兼职教师队伍和志愿者构成[5]。由于我国当前的社区教育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所以在师资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师资力量不足、师资结构单一,专职教师数量缺乏,兼职教师和志愿者人员构成不稳定,流动性较大;由于社区教育师资的来源比较复杂,所以出现师资水平能力层次不一的情况,师资专业素养有待进一步加强。

针对师资力量不足、师资结构单一的问题,我们要打造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以兼职教师和志愿者为主体的师资队伍。定期招聘专职教师,扩大师资队伍,同时对他们进行职业化的培养,充实社区教育知识,强化职业道德规范。聘用具有专业特长的兼职教师,包括各行业的专家、经验丰富的技术工,以弥补专业教师在实践方面的不足。另外,可以从社区内招募一批热衷于教育事业,具有一定专业特长的志愿者。

加强社区教育师资培训,通过培训不断强化社区教师的专业知识,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做好制度保障工作,提升教师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

总之,“互联网+”背景下,对于社区教育的模式,我们要大胆设想、科学规划,不断尝试和创新。

结语

本文通过对社区教育的研究,归纳总结了当前社区教育的四种模式及其优势和不足。结合“互联网+”的教育背景和技术优势,分析了通过信息化技术对教育教学手段的创新、教育平台的搭建、教育资源的整合的巨大潜力,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培养信息化学习模式、建立“互联网+”学习平台、打造社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三个方面,提出了如何利用互联网技术促进社区教育的普及和提升的可行路径。

参考文献:

[1]王茹.“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社区教育[J].云南开放大学学报,2016,18 (2):33-36.

[2]刘春朝.终身学习视角下的我国社区学院发展研究[D].徐州:中国矿业大学,2014.

[3]刘畅.终身教育背景下社区教育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6(5):154-157.

[4]刘耀钦,袁承芬.“互联网+”到“互联网×”教育转型研究[J].汉江师范学院学报,2019,39(2):136-139.

[5]林洁.成都市社区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8.

作者简介:李继伟,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计算机技术、网络安全技术、职业教育;袁建华,本科,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职业教育。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