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课程思政在新媒体设计专业教学中的融合路径研究

时间:2024-04-24

付晓钰

摘要:新媒体设计专业是高校培养新媒体人才的重要专业之一,其教学内容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具有较强的跨学科性和实践性。课程思政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形式和载体。本文从新媒体设计专业出发,探讨课程思政在高校教学中的意义、原则、目标和内容,并提出课程思政在新媒体设计专业教学中的融合路径,包括优化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活动,旨在为高校新媒体设计专业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课程思政;新媒体设计;高校教学;融合路径

引言

新媒体是指以互联网为基础、以数字化为特征、以交互性为核心、以社会化为目标的一种传播方式[1],具有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参与度高、影响力大等特点,已成为当代社会的主流传播方式和重要社会力量。新媒体设计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如艺术设计、计算机科学、传播学、心理学等,这一专业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思维、专业技能、社会责任感的新媒体设计师。

1. 课程思政在高校新媒体设计专业教学中的意义

课程思政是指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专业课程内容相结合,通过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一种教育模式。课程思政在高校新媒体设计专业教学中具有以下意义:

1.1 符合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

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仅是专业技能的掌握者。课程思政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技能、能力相融合,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增强思想品德、道德情操、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素养[2]。

1.2 适应新媒体时代学生的特点和需求

新媒体时代的学生具有信息获取能力强、自主性高、创造性强等特点,但也存在价值观多元化、理想信念淡化、网络成瘾等问题。课程思政可以利用专业课程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激发学生对国家和社會的关注和热爱,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1.3 拓展新媒体领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平台

课程思政可以借助新媒体的优势,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新媒体的形式和内容相结合,创造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场景和体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和质量。

2. 课程思政在高校教学中的目标

2.1 提高社会责任感

社会责任感是指个体对社会所承担的义务、责任和担当的认识和行动[3]。课程思政应通过专业课程的教学,让学生了解社会的现状、需求等方面,激发学生对社会的关心和参与,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意识。

2.2 提升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指个体在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新的思维方式、方法和手段,产生新的技术、产品或服务的能力。课程思政应通过专业课程的教学,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理论和方法、原则和规律等方面,激发学生对专业领域的探索和创造,培养学生对专业领域的创新能力。

2.3 提高综合素质

综合素质是指个体在思想品德、知识技能、身心健康等方面所具备的综合水平和能力。综合素质是保证个体全面发展、适应社会变化、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人格力量[4]。课程思政在新媒体设计专业教学中的融合,应该让学生在专业领域内外,接受多方面的知识传授、技能训练、情感教育等,激发学生对自身发展的追求和完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 课程思政在高校新媒体设计专业教学中的原则

3.1 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立德树人是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课程思政也应以此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专业课程的教学全过程,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熏陶和影响,实现专业素养和思想素养的双提升。

3.2 尊重和发挥学生主体性

学生是课程思政的主体,也是课程思政的目标。课程思政应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参与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主动表达、主动实践,使学生在课程思政中成为积极的行动者和改变者。

3.3 专业特色和社会需求相结合

专业特色是课程思政的基础,社会需求是课程思政的方向。课程思政应结合专业特色,选择与专业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突出专业内涵和价值取向,提高专业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课程思政也应结合社会需求,关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变化,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服务社会的能力。

3.4 理论指导和实践探索相互促进

理论指导是课程思政的灵魂,实践探索是课程思政的动力。课程思政应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运用科学的观点、方法和原则,分析和解释专业课程中涉及的重要问题和现象,提高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同度和运用能力[5]。同时,课程思政也应以实践探索为途径,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4. 课程思政教学的内容

4.1 国家和民族相关内容

在新媒体设计专业教学中,可以通过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学思想、艺术形式、设计元素等方面,让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魅力和内涵,在设计作品中体现中国特色;也可以通过介绍中国新媒体领域的发展历程、创新成果、先进技术等方面,让学生了解中国新媒体领域的实力和潜力,在新媒体领域中展现中国风采。

4.2 社会和人民相关内容

在新媒体设计专业教学中,可以通过介绍新媒体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新媒体的社会责任和道德规范、新媒体的法律制度和监管机制等方面,让学生了解新媒体的社会属性和社会效应,在新媒体中实现社会价值;也可以通过介绍新媒体中的人民群众的需求和期待、参与和贡献、评价和反馈等方面,让学生了解新媒体中的人民主体地位和人民力量,在新媒体中服务人民利益[6]。

4.3 专业和创新相关内容

这部分内容主要涉及专业知识和技能、理论和方法、原则和规律等方面,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专业领域的基本内容,树立正确的专业观和创新观,提升创新能力。例如,在新媒体设计专业教学中,可以通过介绍新媒体设计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流程和方法等方面,让学生了解新媒体设计的基本知识,在设计过程中遵循基本原则;也可以通过介绍新媒体设计的前沿动态、创新案例、创新策略等方面,让学生了解新媒体设计的发展趋势,在设计作品中展现创新思维。

4.4 学生自身发展相关内容

这部分内容帮助学生认识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树立正确的自我观和发展观,提高综合素质。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介绍新媒体设计师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职业规划等方面,让学生了解新媒体设计师的职业要求,在职业生涯中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也可以通过介绍新媒体设计师的知识结构、技能结构、能力结构等方面,让学生了解新媒体设计师的发展空间,在个人成长中制定合理的目标。

5. 课程思政在高校新媒体设计专业教学中的融合路径对策

5.1 优化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是课程思政的基础环节,应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等方面进行优化和调整,使之符合课程思政的要求。具体来说,应明确课程目标中包含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并将其与专业教育目标相协调;应选择与专业相关且具有思想政治教育意义的课程内容,并将其与专业知识内容相融合;应构建符合专业特色且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课程结构,并将其与专业知识结构相衔接。

以某高校新媒体设计专业教师为例,教师在教授“视觉设计原理”课程时,将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有机融合。

首先,教师在讲解视觉设计原理时,不仅注重传统的设计理念,更侧重于新媒体设计的特性,尤其是互动性、实时性和数字化特点。例如,在讲解色彩、排版、构图等基本视觉设计原理时,教师可以结合新媒体环境下的应用情境,通过实例分析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这些原理在新媒体设计中的具体运用。可以以某款新媒体应用作为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其视觉设计如何引导用户注意力、如何增强信息传达的效率和效果。

其次,教师可以组织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入理解视觉设计原理,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设计能力。例如,可以设置一个设计任务,让学生设计一款具有中国传统美学元素的新媒体主题背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运用和实践视觉设计原理,还可以通过研究和体验中国传统文化,增强他们的民族文化自信和自豪感。

再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新媒体设计的案例研究,理解并反思新媒体设计背后的社会影响和伦理问题。例如,可以选取抖音短视频的设计、头条新闻的信息流设计等著名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视觉设计策略,思考其对用户行为、社会情绪、公共议题等的影响。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新媒体设计的影响力,还可以引导他们树立良好的设计伦理和社会责任意识。

最后,在课程项目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社会影响力的设计任务,让学生将专业知识和技能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例如,可以让学生设计一款关于环保、公益等社会热点主题的新媒体推广素材,如抖音短视频或微信小程序。这样的设计任务不仅可以让学生锻炼和提升专业技能,更可以使他们理解到自己作为设计者的社会责任和影响,进一步实现新媒体设计教育和课程思政教育的有机结合。

5.2 创新教学活动

5.2.1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课程思政的核心环节,应从教师讲授、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等方面进行创新和改进,使之适应课程思政的需要[7]。具体来说,应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参与讨论、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想活力。以某高校新媒體设计专业的“数字媒体设计”课程为例,教师首先介绍一些新媒体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概念,如信息架构、交互设计、用户体验设计等,让学生理解这些理论和概念背后的哲学和社会科学原理。其次,选择社交媒体平台的界面设计为案例进行详细解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从用户体验、交互设计、视觉美学等角度,分析这个案例的成功之处,讨论其中的设计原则,如“映射原则”“反馈原则”等,以及这些原则如何在实际设计中得以体现。最后,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设计对于社会和用户行为的影响,进一步体现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

5.2.2 设置实践任务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实践任务,让学生真实感受设计过程中的挑战,以及如何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设计一个公益主题的新媒体应用,学生需要运用用户研究、原型设计、用户测试等方法,从理解用户需求到最终实现交互设计,不断迭代和改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保证用户体验的同时,传达社会公益信息,体现课程思政的教育要求。

5.2.3 组织课外学习活动

组织学生在课外参加一些专题讲座、展览展示、主题沙龙等活动,能让学生接触更多的专业知识和社会实际问题,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思想素养。例如,教师可以组织一次关于“新媒体设计与社会影响”的主题讲座,邀请一些在新媒体设计领域有丰富经验和独特见解的专家和学者,或是一些成功的新媒体设计实践者,来和学生分享他们的思考和经验。这种课堂之外的学习活动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了解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案例,还能让他们直接感受到新媒体设计与社会、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的深入联系,进一步理解新媒体设计的社会责任和影响力。通过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学生不仅可以学到专业的新媒体设计知识,也能理解到这些设计理念与社会实践的紧密联系,以此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结语

本文认为,新媒体设计专业教学与课程思政的融合路径的研究及实践,有助于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他们的思政理论素养,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以及通过学习专业技能而对社会作出实质性贡献。然而,要想实现课程思政与新媒体设计专业教学的有机融合,需多渠道、多角度地进行探索和尝试,同时,也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尽可能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本文旨在提供一个理论框架和实践建议,希望能够为未来在新媒体设计专业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的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提供启示和参考。

参考文献:

[1]张媛.新媒体视域下课程思政的传播路径设计[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2, 38(10):121-123.

[2]彭玉宝,陈燕妮.《新媒体界面设计》课程中思政元素的融入[J].才智,2021, (16):46-48.

[3]李晓燕.融入思政教育的新媒体网页设计与制作实验课程实践研究[J].软件导刊,2021,20(11):229-234.

[4]夏爱月.新媒体视域下程序设计类课程思政的实践[J].福建电脑,2020,36(9): 158-160.

[5]余平.新媒体视阈下课程思政的传播路径设计与应对策略[J].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2020,37(1):76-80.

[6]王曼.新媒体视域下课程思政的探索与研究——以UI设计为例[J].大众文艺, 2021,(23):164-165.

[7]罗雄伟.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课程思政实现路径研究[J].今传媒,2023,31(6): 149-152.

作者简介:付晓钰,本科,讲师,研究方向:新媒体艺术。

项目基金:陕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一般课题成果——课程思政背景下新媒体设计专业教学方法创新研究(编号:SGH22Y173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