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如何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提问有效性

时间:2024-06-03

尹瑞锋

摘 要:道德与法治是初中阶段重要的课程内容,教师要重视课堂的提问环节,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针对于此,探讨初中道德与法治提问中所存在的几个方面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式,以此来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提问的有效性,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提问

课堂提问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能够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进行有效的锻炼与培养。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学校更加重视对学生的提问,但是教师所采用的提问方式,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包括问题设计不合理、忽视提问的过程等,无法切实发挥提问的价值,这一点需要广大教师重视,早日弥补提问中的不足。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提问存在的问题

1.问题设计存在的问题

在教学的过程中,课堂提问是最为重要的环节,而问题应该具有开放性、层次性、目的性、生活性、思想性等特征。但是,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教师所设计的问题,通常具有较高的难度,并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课程的需求完成设计,从而影响课程的有效性。例如,教师的问题内容不具有较强的思维性,很难将道德与法治的特征体现出来,或者所设计的问题不符合生活,无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长此以往,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就会与教育点、重点、难点偏离,从而降低提问的有效性。

2.提问过程存在的问题

在提问的过程中,其所包含的内容较多,如提问、叫答、候答与追问等,其中存在明显的问题有:

(1)提问与叫答的环节中,教师常常不明确教学中提问的动机,未能与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关键知识点结合,从而影响提问的有效性。除此之外,教师没有关注自己的语速、语调等,导致学生不能清晰地掌握问题主旨。在叫答时,教师很难兼顾所有的学生,通常会为了加快课堂的进度,将班级中的尖子生作为叫答对象,降低公平性。

(2)候答与追问的环节中,教师并没有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思考时间,学生无法对开放性的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思考。同时,教师还常常忽略追问环节,缺乏对问题的深入探究,无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提问有效性的方式

1.优化问题的设计

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遵循相应的原则,同时和道德与法治的知识点结合,细致分析班级中学生的特点、能力水平等因素,以此来保证问题设计的科学性。以目的性原则为例,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必须可以解决学生存在的疑惑,并借此机会激发学生的道德意识、情感,实现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目标。例如,在“根本政治制度”的教学中,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本次课程的重点、难点,教师可以设计以下的问题:

教师:结合所学知识,谁能说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原则?

学生: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教师:那在座的你们,属于我国的人民吗?

学生:属于。

教师:那你们回想一下,生活中你们有没有参与到国家大事中呢?

学生:没有。

教师:为什么?

学生:未成年人不能参与政治事务。

教师:那你们的家长有没有参与呢?

学生:好像也没有吧。

教师:好了,那我们今天来学习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通过上述的问题能够发现,教师所设计的问题有着明显的目的,就是引入本次课程的内容、重点,从而保证提问的有效性。

2.重视提问的过程

(1)提问与叫答。就提问来说,教师应该把握好提问的时间、对象、方式等。实际上,只有学生全面掌握课程内容以后,教师才可以提出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否则将会影响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根本政治制度”課程中,如果学生未掌握知识点,教师不能提问“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或者“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什么特征”等问题,而应该通过上一部分所设计的问题进行引入,避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关于叫答方面,教师应该秉承公正性的原则,不能只关注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或者关注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例如,在提出具体的问题以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使学生都能够得到思维的锻炼,同时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保证课程可以顺利推进,提高教学的整体质量。

(2)候答与追问。候问就是在提出问题以后,对于具有明显开放性、探究性的问题,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便于学生梳理自己的思路,有利于提高学生回答的水平。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发现,即使是提出简单的问题,教师也至少需要给予学生10秒左右的时间,假设学生答不出来,则应该及时停止候答,避免使学生产生挫败感。而追问的环节,就是在学生完成回答以后,教师发现答案并不完善,需要对学生进行引导,提高答案的完善性,并在这一过程中对学生思维进行锻炼,增强逻辑性、严密性。需要注意的是,教师的每一次追问都必须有意义,保证追问能够服务于道德与法治的课堂,在密切师生关系的同时,还能够产生更多的情感体验,使学生获得更强烈的成就感,强化提问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中,确实存在提问方面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课堂的效率,因此教师必须采用针对性的方式进行解决。基于这一前提,可以提高问题设计的合理性,加大提问过程的重视,进而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现课堂提问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施莉霞.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如何渗透生命教育[J].教书育人,2018(34):21.

[2]王明亮.生活化教学法引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理论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8(46):50.

注:本文系甘肃省平凉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课题《新课程背景下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思考与探索》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立项号[2018]PLG465。

编辑 张佳琪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