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以景结情,以物传情

时间:2024-06-03

何士魁

摘 要:李清照的《醉花阴》是一首思夫词,真实委婉地反映了词人离别丈夫后的那种失魂落魄,无法排遣的相思之情。这首词运用了移情于物,以景结情;活用典故,借助隐喻;以身传情,声色双绝的表达方式。它充分体现了李清照在词的语言方面不断创新的探索精神。

关键词:醉花阴;抒情艺术;隐喻

被清人王士祯称为北宋词坛婉约派宋主的李清照恪守词“别是一家”说,使词与诗分工,作词以柔婉为主要风格,以含蓄为基本笔法,靠景物、形象传情,以家常言语生致,不求尽诗所能言,能达诗所不能至之妙。她的《醉花阴》词作于宣和二年(1120),当时赵明诚出守菜州,而李清照仍居青州,因此这是一首思夫词,真实委婉地反映了词人离别丈夫后的那种失魂落魄、无法排遣的相思之情。

一、移情于物,以景结情

这首《醉花阴》词的上阕写独处寂寞,落笔即移情于物:白天香烟缭绕如云雾,“愁永昼”定下全词的基调,次句即写室内光景:炉中薰香一点点地燃,时光一分一秒地换,实在难以忍受。从抒情主人公不时去看香炉里的瑞脑燃烧了多少的细节中,我们可以感到她简直是度日如年。“佳节又重阳”,用内转发点明时间,一个“又”字,则暗示:分别已两年,平时思念,佳节更甚。饱寓对时光流逝的感伤,极具意境。但李清照不直接写“每逢佳节倍思亲”,而是写失眠“半夜凉初透”,不只是身体感到凉,主要的还是心里感到凉,写得委婉,意在言外。这首《醉花阴》从字面上看没有写离别之苦、相思之情,但是仔细寻味,它的每一个字都浸透了这一点,它借助了景和物结,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李清照对赵明诚的那种苦苦思念之情。愁情与薄雾、浓云、瑞脑、金兽、玉枕、纱橱、昼长、夜凉、西风、黄花融为一体,妙合无痕。前人所谓“镂金错秀而无痕”,正可概括这一点。

二、活用典故,借助隐喻

这首词下阕写思夫深切,转换空间,从室内又转到庭院,写把酒赏菊,菊香盈袖,借“东篱”之典,超越了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距离,近合“暗香”,远应“黄花”,不仅写出孤寂难耐之感,同时也包含了陶渊明“泛比忘尤物”,借酒驱愁之意。典故的活用,即便不了解原来的典故,也能明了词意。“帘卷”两句,以黄花之“瘦”,塑造了一对“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相思形象。“瘦”一般是形容人的,用来形容花,自有新意。因为李清照怜花,所以在她看到西风吹开帘子的同时,也就想到西风拂动着菊花,感到菊花随着气候变冷而逐渐枯萎了。“人比黄花瘦”尤为绝佳,一个“比”字,一笔两写:她先把丈夫比作菊花,其“瘦”固然是因为思念自己,而自己的思念更深、更“瘦”。人类丰富的内心感受和体验是一种存在,人类认知、理解这种存在并进而表达这种存在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隐喻即其一种。人类内心世界中的喜、怒、哀、乐、忧、怨、恨等情绪,并不直接作用于人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它们是无形、无声、无嗅、无色的存在,要想抒发这些情绪并为他人所感知,只有借助隐喻。这首词所用的隐喻,既新奇有形,又含蓄传神。

三、以身传情,声色双绝

李清照词,擅长白描,善用口语,能炼字、炼句、炼意、炼格,形成“易安体”。她作词十分讲究声律。她的《声声慢》开头连用七个叠音词,改押入声韵,變舒缓为急促,变哀婉为凄厉,使读者为之屏息凝声。同样要表达愁苦的心情,这首《醉花阴》的语音却是另一种面貌。虽然也押仄声韵,但通篇未用一个叠字。全以接近口语的朴素清新的词句度入音律,谱入心声,不仅同样令人感到幽细凄清,声色双绝,而且令人感到和谐雅畅,不落窠臼。这体现了词家不加雕饰的本色,也说明了李清照在词的语言方面不断创新的探索精神。

编辑 高 琼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