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温文言文化之韵悟课堂教学之法

时间:2024-06-03

赵波

摘 要: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精华,在语文教材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由于学生积累欠缺,方法老套,心理作祟,氛围不够,即便是比较简单的文章,对于现代学生来说简直是“天书”。学生普遍流露出厌烦的情绪。课内文言文在老师的引导解析下,勉强可以理解,如果涉及课外文言文阅读,就会无所适从。要么读不明白,要么自我感觉心知肚明却不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那么,怎样才能激活思维,启迪智慧,真正走出文言文教学的困境呢?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总结经验教训。根据自己的体验,要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果,可从几方面入手。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情景;语文素养;方法;走出困境

一、借助影視,激发兴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许孩子从小就会背诵《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之类的文言文。我确信一部分孩子只是囫囵吞枣式地记住了,似懂非懂,甚至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淡忘。因为这些作品中蕴含的哲理从没被在实践中运用过,也不反复品味,很难在脑海中烙上印记。但是,如果孩子在接触这类作品的同时,能附以音像资料,让孩子边看边听边记,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前在教学诸如《隆中对》《出师表》这类文章时,我就会给学生播放与课文有关的影视作品,学生能根据场景画面、人物举态、故事情节,很快理解课文内容,背得快,记得准。倡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收看四大名著类影视作品,并号召学生阅读四大名著的原著。这样,学生就能根据影视作品的情节,揣摩原著中关键字词的含义,就能读懂读通,长期处于这样的语言环境中,学生的文言文积淀有了,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也就有了,语文素养自然就提升了。

二、点石成金,抛砖引玉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愿放手的家长,孩子自会走路”。课堂是练就学生技能的主阵地,翻译是理解文本的前提。课堂将增、留、补、删、调、换的翻译方法教给了学生,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利用课下注释及自己的文言积累对文章进行翻译,是训练和检查学生理解程度的手段。我在教学中,一般采取组织学生自主探究、互译课文,教师静心倾听,适时点拨,即时斧正。学生自主翻译,实际上既是学生加深对课文理解的过程,也是运用最基本的翻译方法检测自己知识欠缺的过程。经过长期训练,知识就会转化为能力,文言字词也能得到积累,对文章也会理解,意境便会得到体悟,情感自然得到升华。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我发现不论哪一个学生,在完成了课文的翻译之后,都会流露出满足、自豪、兴奋的神情。长期坚持,课堂参与度高了,自主学习习惯养成了,心智水平也提高了,自信心越来越强了,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畏惧心理也慢慢消除了。

三、多元构思,加深理解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通过优秀文化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文言文作为语言精华,无可厚非地承载着这一任务。所以,理解文本,同化思想,陶冶情操则显得尤为重要。教学中,除了常规方法外,不妨采取以下两种方法实现目标。

1.巧设疑问,顺势引导

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同时,采取小组合作,针对疑难,质疑讨论,步步为营,深入探究。例如:在学习《唐雎不辱使命》一文时,根据唐雎的形象,顺势引导质疑:你认为优秀的外交官应该具备哪些品质?学生在理解了唐雎的形象后,很容易归纳出成功外交官的品质。

2.文体整合,情景再现

课堂教学效果不再单纯地看好学生学到了多少,而是看所有学生进步了多少。一篇文言文学完后,不能排除部分学生还没有心领神会。为此,在备课上应多创新,不妨让学生将文言文改变成课本剧,分组展示,再现情景,学生定会不言自明。例如:在学习《狼》一文时,学生不能理解:“……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我让三名学生扮演角色,通过再现情景,学生自然理解了。在教学《公输》时,我直接让学生将课文改写成课本剧,学生一目了然,人物形象不言而喻。

四、类比迁移,拓展拔高

“积土成山,积水成渊。”知识积累并非一朝之功,能力的提高也不是一时之为。积累,不但能丰富学生古汉语知识,形成知识网络,也能转化为能力,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教学中,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学习课内文言文,布置一些与课文内容相似或者相近的文句作为练习,由浅到深,循序渐进,会举一反三,自会触类旁通。另一方面,我选择同主题文章,同时代的文章,进行比较阅读。在求同存异中加深学生的阅读理解,提高学生的迁移思维能力和深入分析能力。比如:以记叙为主的文言文比较阅读,首先对阅读材料的基本内容(观点、事件、段意、人物形象等)进行比较分析,先找出记叙的要素,留心标志性的语言,然后分别提炼信息加以概括,观点、主题问题就解决了。以写人为主的文章则要善于把握事件,从事件的前因后果中辨别轻重,剖析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最后概括出人物形象和文章的主题。然后融入文中,对比作品中的不同人物特点和不同感情倾向,设身处地捕捉微妙含蓄的情感,再抓住文句追问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言外之意,作品主题就会跃然纸上。当到了这一境界的时候,学生就学会了文言文阅读,我们也就实现了文言文教学的目标。

总之,文言文教学是一项浩大的系统性“工程”。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教育工作者只有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思路,激发兴趣,培养能力,更多的是让他们去探索、辨析,才能真正学到受益终生的东西。因为“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我们“教是为了不教”。这样才能真正走出文言文教学的困境。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