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初中生活动性德育课程的实施对策研究

时间:2024-06-03

韩晓英

摘 要:从成立各种课外兴趣小组、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活动性德育课程、充分发挥学生在活动性德育课程中的主体作用,积极挖掘校内外资源,自主创新,增加活德育课程的趣味性等方面入手,讲了活动性德育课程的实施对策。

关键词:活动性;德育课程;实施对策

就当前我们学校活动性德育课程改进的总体思路而言,首先,我们要从根本上清楚活动性德育课程与学校教学的关系,特别是要转变教师对活动性德育课程的偏见。其次,要实现活动性德育课程由“外铄”向“内生”的转变,让学校和学生成为活动性德育课程的主人。增加活动性德育课程的数量,扩大学生参与校外活动性德育课程的渠道。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拓宽德育课程的空间和时间,成立各种课外兴趣小组

一些学生在谈及对学校发展的建议时,曾提道:“学校能成立更多的社团就好了,我非常喜欢围棋,我们班上有很多男生喜欢魔方,如果学校能成立专门的社团,并提供固定的时间给我们活动就好了。”兴趣小组可以让学生展示除学业成绩之外的优点,培养其更广泛的学习研究兴趣,发展其多方面的能力。学校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可以设立很多的兴趣小组,并统一安排兴趣小组的活动时间,这样,可以让越来越多的学生从兴趣小组中获得真正的乐趣和满足。特别是学校德育部门,更应该重视这方面的课程拓展,成立专门的德育工作管理小组,通过制度明确活动性德育课程的开展和管理,尤其在兴趣小组的建立和日常活动开展的管理上形成良好的约束,带动各科组老师和有个人特长的老师,在兴趣小组的组织上发光发热,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在玩中学,在活动中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和习惯。

二、正确认识活动性德育课程,加强安全防护教育

学校开展的各类活动,应该是面向所有学生的,是培养学生某方面的兴趣及其欣赏能力,增强其人文素养的,这是活动性德育课程真正意义之所在。学校如果仅仅基于安全、纪律等原因,而剥夺一些学生参与活动性德育课程的权利,无形中使活动性德育课程演变成了部分“好学生”的福利。这样做,一方面会损害活动性德育课程,在其他学生心目中的声誉;另一方面也会削弱活动性德育课程应有的、更加广泛的教育功能的实现。

因此,在开展一项活动性德育课程,特别是校外活动时,一定要首先考虑活动的公平性问题,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权参与其中。对于老师和家长都非常关注的安全问题,教师在平时的德育课程中,就要不断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處理能力。

三、 让学生真正成为活动性德育课程的主人

德育课程只有能够真正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才有可能取得良好的育人效果。要有效地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一个重要的举措,就是让学生成为活动性德育课程的主人。

首先,学校在活动性德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具体来说,就是要通过各种渠道,吸引学生参与到活动性德育课程的设计当中,并在此过程中多听取学生的意见。其次,学校要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引导学生开展自发的活动。如班级祝福、国旗下讲话、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学校可以采取活动招标的方式,让有意承担这些活动的学生和班级申请筹备。这样不仅可以增加活动的民主性,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体会到学校主人翁意识,还可以锻炼学生策划、沟通、组织、协调、合作等各方面的能力。

四、积极挖掘、利用校内外资源

当前,学校所开展的各种活动性德育课程以校内活动为主,校外活动相对缺乏。这固然有安全等方面的因素,但也与学校对校外活动性德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程度不高有较大的关系。据我们了解,学校周边其实有着丰富的活动性德育课程资源,如学校周边的福利院、敬老院和农校等,这些都可以成为学生开展社会服务活动的重要场所。同时,社区的资源也是非常丰富,活动多样,也可以充分利用社区的资源。学生只有在道德活动的实际参与中,才能够更好地体会其中的意义,产生并增强道德动机,进而形成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五、联系生活实际,自主创新,增加德育课程的趣味性

学校现有的部分活动性德育课程缺乏趣味性,从学校历年的活动记录来看,大多数活动都是为了满足上级行政部门的检查而开展的,活动过于形式化,似乎活动就是为了做给“外人”看,而不是为了学生品德的成长服务。这种为应付检查而开展的活动性德育课程,不仅浪费时间,而且难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甚至还损坏活动性德育课程的声誉。因此,学校应当明确自身在活动性德育课程的定位,立足本校,自主创新,尤其在内容和形式上做到与时俱进,开发设计与学生日常生活经验紧密联系的活动,让学生能全身心参与到活动中来,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

活动性德育课程的实施,就是要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关注学生情感的体验与认知的感悟,关注其自主和谐的发展,帮助学生完成品德认知建构过程,从而真正达到培养学生的道德能力和行为习惯的德育目标。

参考文献:

[1]冯以宏.道德教育与课外活动[J].现代教育论丛,1985(2).

[2]程红兵.学校文化建设的路径[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吴德刚.积极开展课外活动有机渗透德育[J].课外阅读旬刊,2013(7).

[4]姜瑞云.大学生活动性德育课程的研究及应用[D].河北师范大学,2009.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课题研究成果,课题名称:“中小学课外活动课程增进德育实效性的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18]GHB302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