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自主学习 放飞个性

时间:2024-06-03

李永春

随着社会的发展,合作成为现代人的一种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团队作战越来越成为达到成功的最佳途径和载体。善于与人交流,善于取长补短,能够提升个人能力和水平。良好合作关系的建立,可以提高办事效率,做到事半功倍。合作学习历来被我国教育家所推崇,尤其是在现代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进行之时,合作学习也一次次被推向教育的重要地位,强调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并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设计合作学习,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呢?笔者就此谈几点体会。

一、合理搭配,明确分工

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合作学习的开展需要适时进行。在开展这一方式之前,教师必然要对每一小组人员的搭配进行科学组合,不能完全按照学生自愿组合来建立,而是做到小组与小组之间的整体学习水平相当。具体到每一小组,要做到优劣搭配,人数控制在四到六人间最佳。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关键就是要不断挖掘个人的潜能,让强者更强,让弱者向强,一组成员的性格普遍和谐,情感也能共融,则整个小组的交流合作会更为顺畅,学习效果更为有效。当然,每一小组组建后,小组内的成员具体如何开展合作,此时,就是学生各尽所能、各自张扬个性的时候,需要的平台就是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来具体分工。甲同学组织能力强,反应灵敏,认知能力强,担任组织者和首席发言人;乙同学认知能力水平较一般,作为小组的第二发言人;丙同学尚能跟上教师的讲解进度,作为小组的资料员;丁学生性格温和,做事认真,但是认知能力较弱,小组将其定为记录员……当然,第一次分工并不是“终身制”,而是随着相互之间的磨合,小组内各成员互换角色,不断体验感受、锻炼提高。合作小组的组合也多以相邻座位的学生为最好的搭配形式,这种组合为合作学习提供了便利条件,相互之间能够充分交流,顺畅通达。

二、把握契机,精心设计

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研教学内容,并结合教材准确把握合作学习的契机,精心设计合作学习的问题,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内容,一些覆盖面广,规律性强,应用范围广并能够迁移的公式、定理等,都可以进行合作学习。例如,教学“等边三角形的定义及性质”一课时,教师将定义的得出和性质的探讨作为合作学习的重心。上课伊始,教师让各小组坐好具体分工,并交代具体任务,即5分钟内用本组材料制作等腰三角形,并画出所制作的图形。随后,教师让各小组的发言人阐述本小组制作等腰三角形的过程和理由。这其中包括等腰三角形,也包括等边三角形(特殊的等腰三角形),教师顺势提出了“在三条边不能改变的前提下,你能摆出不同形状的三角形吗?”各小组成员经过一番交流后,得出答案,那就是等边三角形。接下来教师引出了“底边和腰等长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的课题,同时让各小组根据图形演示试着给等边三角形下定义。小组1中的学员说:“三个角都是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小组2中的学员说:“三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小组3中的说:“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小组4中的说:“三条边相等,三个角都相等,是等边三角形。”面对各个小组的答案,教师让各小组继续谈论,究竟哪一种说法更合适。各小组成员展开了积极讨论,很快,大家认为前一章学习的内容,学的就是等腰三角形,而现在的学习内容是等边三角形,这是等腰三角形的特殊图形。那么,相比较而言,小组3所言更为贴切,等边三角形的定义决定用小组3的说法。之后,教师又带领各小组一起研究等边三角形所具有的特征。从这一案例可知,教师把握契机,设计有利于集体研究和合作学习的问题,不仅让小组合作操作实践,还让各小组自主探索,在活跃气氛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識。

三、学会交流,培养习惯

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习惯,当形成人人参与合作,人人主动交流的氛围,学生就能从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解题的成就感。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必须要保证课堂上合作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只有获得较为舒适的心理体验,学生才能够投入到自主探索之中,大胆表达自我的见解。在小组讨论交流之际,对同一数学内容有更为清晰的理解,并逐步迈向深入。如,教学“轴对称图形的性质”一课时,教师为了让学生深入探索,先让各小组学生动手实践,并思考问题,随后的小组交流中,学生就自己的独立观察和初步感知发表见解,这一层层递进的过程,就是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探索、交流探讨的合作习惯。各小组成员在面对同伴进行阐述时,学会认真倾听,从中听明白对方阐述的要点,通过信息的获取,对自己所要表述的见解进行补充或者是丰富。经过合作学习,每一名学生的思维必然会受到他人不同见解的冲击,大家协商、交流、比对不同观点的异同,认识自我的局限性,学会反思与调整,积极采纳合理见解,从而检验自我学习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总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正常运转需要教师的巧安排、勤引导,让各小组合作学习不仅体现出参与的个性风采,还能张扬出团队的集体力量,促成小组各成员与教师的高效互动,最终建构数学课堂最为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从而达到教学相长、共同进步、全面发展的目的。

编辑 刘瑞彬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