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3
杜良根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要求教师在课堂中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科学素养。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在联系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生活下充分运用实验资源,探究出创新化的物理实验过程才能突破传统教学的桎梏,改善以往物理实验课堂中的单一说教模式。此外教师也应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基础知识,并在构建趣味性实验课堂下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使每个学生能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共同学习,并均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和发展。就初中物理课堂中如何有效开展实验教学进行探究,并结合教师多年教学经验提出了几点具体策略。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科学素养
在初中物理中,实验教学的有效开展不仅有利于学生深入探究物理本质,也促进了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所以高效化的物理实验课堂对于优化物理整体教学是必不可少的。在传统教学中实验课堂往往无法高效开展,一方面是由于实验空间、设备资源等的不足导致教师在实验教学中仅能讲述实验的器材、原理、步骤、现象、结论等理论知识;另一方面是在实验中学生仅是根据教材内容操作而缺乏了课堂主体性。所以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应结合学生的基础认知能力并从学科特点和教学目标出发,从而改善传统教学的不足和开展创造性的高效实验课堂。
一、结合实物演示和多媒体教学,创新物理实验教学
现阶段的物理课堂中对于多媒体、投影等信息技术的过度使用,导致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动手能力不足,无法完成物理实验并从中进行有效探究。而实物演示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产生直观化感受,在亲身接触和实践中增强对实验内容的认知能力,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对物理实验的乐趣,巩固其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所以在实验教学中有效渗透实物演示法是必不可少的。
在物理实验课堂中,要求教师能够合理地应用实物演示法并在多媒体的辅助下开展教学。为增加课堂的高效性,教师可以提高实验现象的可见度,通过学生的视角反差可以促进其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有利于学生对物理实验产生持续性探究的兴趣。此外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共同制作简易实验器材并进行同桌或小组间合作学习,通过学生亲手制作器材并在小组探究中自主思考步骤操作、观察现象、分析结果的过程,使学生共同參与到实验课堂中,达到强化学生操作能力和启迪其自主思考的教学目标。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物的演示也可以加深其对物理规律的认知和掌握,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使物理实验教学得到有效开展。
例如,在教学“力的三要素”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开展推纸盒的简单实验。首先教师在授课前应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制作出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纸盒,在学生制作完毕后,教师则引导学生先用较小的力往一个方向推动而无法推动,再用较大的力推动而纸盒开始移动,这说明了力的大小对于作用效果的影响。然后教师再改变力的方向即沿反方向推动纸箱,随后提问学生此时的实验现象,并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关于这两种现象产生的物理本质,从而引出“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和方向”,这也是初中物理力学的重点理论知识。通过合理的引用实物演示法使实验过程的条理清晰,结论明确且易于学生讨论与观察,促使课堂的有效开展。
二、引入问题导学法,创新物理实验教学
在传统实验课堂中教师往往提供给学生固定的步骤和实验方法,使学生通过模仿已有实验过程进行操作,这种流于形式化的教学模式使课堂缺乏创新意识且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所以教师不应仅仅局限于课本教材中的已有实验内容和实验步骤,而应当借助问题导学法并结合学生的思维能力设置一系列带有逻辑顺序的问题,促进学生物理思维的形成,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对于难度较小的实验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同桌或小组探究,并参考教材内容自主设计实验步骤。
例如,教师在开展粗略测量声速实验教学时,首先应使学生掌握声速的性质和测量原理,并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教材内容自主设计实验方法,随后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声音传播的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是否与传播介质有关?”随后启发学生利用不同的传播介质来设置实验并对于固体、液体、气体等介质均进行探究。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按照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的顺序有目的的设置并展开实验,在学生自主探究后教师也可以提问“在哪种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最快?对于不同的距离声速相同吗?”从而引发学生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究并培养其正确的物理思维。
总而言之,初中物理课堂中创新实验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基础并将培养其科学素养和学习能力作为主要教学目的,在合理运用教学方法的同时引导学生能够亲自动手做实验,培养其实际操作的能力。同时教师应使物理实验课堂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避免以往课堂中的常见问题,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物理的自主性。此外,教师也应通过探索和学习更为深入的专业知识不断地提升自身素养和专业水平,使物理课堂得到持续性的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张峰.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物理实验创新研究[J].读书文摘,2017(2).
[2]谢光飞.初中物理实验创新性思维的培养方式之研究[J].都市家教(创新教育),2017(4):202.
编辑 刘瑞彬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