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3
杨小渊
摘 要:作文和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长时间以来,学生提到写作都怕,缺少写作兴趣,觉得无话可说。然而,情境作文可以激起学生的写作灵感,激发写作兴趣,让学生产生想表达的欲望,进而写出好的作文。因此,针对小学情境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情境作文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创设情境;写作水平;教学模式
在作文教学中,我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课堂上尽管我已把写作的要领和技巧毫无保留地教给了学生,可学生仍然对着作文纸一筹莫展。而有时学生在写随笔时,平时写作水平不算好的学生也能写出情文并茂的文章。
这是什么原因呢?我认为,这是学生进入写作的情境中。每位学生只有亲身经历过,情感和思维均达到一定状态时,文章才能呼之欲出,跃然纸上。在指导作文时,我们给学生左一个“要求”,右一个“注意”,学生的写作情绪立刻受到约束压抑,无法进入情境中去。因此只有让学生进入情境,才能写出文质兼美、富有个性的文章,这就要求老师在作文教学时进行大胆的尝试和改革。因而我在作文教学中做了有效的尝试——创设情境法,即创设写作情境可以让学生进入良好的写作状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创设生活的情境,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生活即语文,语文即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是生活的再现,教师有意识地创设生活的情境,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可以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拓展学生的写作空间,彻底改变学生作文无话可写、瞎编乱造的现象。
刚入初一时,由于学生刚到一个新的环境,会结识新的同学和老师。因此我布置了这样一道作文题“新的 (老师或同学)”,让学生进行写作训练。
写作要求:
1.写某老师必须是现任老师中的一名,写同学必须是现在的同学,不能写出教师或同学的姓名可用A、B、C代替。
2.肖像、语言、动作、性格力求逼真,同学们读后猜猜是谁。
这样的写作要求等于给学生创设了生活的情境,就需要学生在生活中认真观察老师(同学)的肖像、语言、动作等,分析老师(同学)日常行为习惯,以便使自己的作文生动逼真。这次作文由于迎合了学生的生活体验,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写作空间,因此学生的写作欲望尤为强烈。为了使别人能猜出自己写的是谁,一定要自己的作品力求“神似”。事实证明,这次作文较以前有了质的飞跃,这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可谓立竿见影。
二、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1.创设虚拟情境
虚拟情境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虚拟某个事物、某个场景,通过这种虚拟让学生置身其中,体会当事者的感受。
如结合《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一课,我设疑:如果你是在场的一位送行人员,你此时会有怎样的表现,心理感受如何?请你把它写下来。
2.创设迁移情境
迁移简单的理解就是由此及彼,感同身受。迁移情境就是教师根据需要由某个内容迁移延伸至与此相关的内容和场景。例如我在教学《背影》一课中的经典段落“父亲买橘时的背影”一段时,借助图片和视频,细致地品味该段生动的语言和感人的情感,使学生更能深刻体会作者当时激动的心情。就在学生完全地被作者所渲染的父爱所感动时,我及时进行了迁移:同学们,朱自清父亲的爱感人至深,其实我们的父亲也如此。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的父亲对我们的爱又有怎样的表现呢。请你选择一个让你感动的场景或瞬间展现父爱,写一则练笔。(生动的描写,真挚的感情)
这样的写作会让学生感同身受,唤起生活的点点滴滴,有话可说,有情可抒,写出感人至深的文章来。
三、创设活动的情境,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综合实践与探究和专题的设计,是我们语文教科书的一大特色。这些综合活动的开展,增加了学生的体验,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写作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活动前的收集整理,活动中的踊跃参加,活动后的感受總结,都成为学生作文的源头活水,教师要利用这些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结合“荷专题”这一活动,我给出了以下话题:“荷之韵”“荷的遐想”“我也来谈‘荷”,由荷的品格,你还会想到生活中哪些“荷”等,这些问题的设计,使学生释放心灵,张扬个性,畅谈感受。再加上学生都置身于其中,亲身经历了一回,就能写出颇具特色的文章来。
另外,我还通过组织一些其他的综合实践活动,如读书会、辩论会、成语故事会、演讲等小型活动,把活动和写作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阅读和写作。这样写作文就会“下笔如有神”。
四、创设鼓励的情境,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去写,破除他们的畏难情绪。评改作文时,多一些“你的语言真美”“你的感情细腻动人”“你的描写生动细致”“你的作文进步很大,继续加油”等的评价,能极大地满足学生的成就感。这种鼓励的情境,才能让学生信任老师,想把自己的话说出来,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
总之,我认为只有积极创设好的写作情境,才能使学生进入良好的写作状态,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让学生写出优秀的作文来。当然,学生良好写作状态的创设与引入是一项慢功,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一项艰巨的工程,需要教师长期的指导与塑造,只要我们有信心、有恒心、有毅力,相信我们今后的作文教学一定会走出一条成功之道,学生的作文也一定会走上成功之路。
参考文献:
[1]李景隆.作文法概要[M].辽宁人民出版社,1982.
[2]任遂虎,崔宝国.写作训练教程[M].甘肃文化出版社,1996.
编辑 郭小琴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