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3
顾巍
摘 要:数学学科有着鲜明的教学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该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而要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在问题中进行探究,以自己的能力获取知识,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与综合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设计有效的问题推动数学教学,成为广大教师思考的热点问题。主要从当前的实际教学情况出发,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从多方面论述如何设计有效问题提升数学教学效率。
关键词:设计问题;提升效率;有效策略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数学学科有着明确的教学目标,改善传统的教学思想尤为重要。因此,需要数学教师能够根据教学内容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充分思考,通过对问题的探究来获取知识、提升能力。这样可以让学生数学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帮助学生以数学的观点来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让数学思维严谨化,有效地促进学生取得全面的进步。那么我将针对数学教学,浅谈设计问题的有效策略。
一、设计导入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对于课堂导入的开展,很多教师都十分重视,设计导入式的问题,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比如,教师在进行二次函数应用题的教学时,在导入阶段,教师可以提出一个这样的问题:“假设你们是一个服装店的老板,你们知道要怎么确定折扣,才能保障旺季和淡季的利润吗?或者说怎样才能使全年的利润最大化?”学生听到这样的问题,立马疑惑起来,要如何运用数学知识才能解决这样的问题呢。于是学生对下一步学习表现得十分积极主动,并且在问题讨论的过程中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更快地进入到学习状态。这时教师则可以利用典型的例题进行讲解,让学生将二次函数知识与实际的问题情境结合起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这样的方式设计导入式的问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设计探究问题,加深知识掌握
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并不是简单地背诵几个定理就算完成学习任务,而需要学生深入理解,能够将这些知识嵌入个人的数学思维。那么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探究问题,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掌握。比如,在函数教学单元,学生面对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等多个函数类型,总是出现混淆的问题。教师可以提出一个这样的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函数特征以及性质吗?”学生听到这样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深入的思考。在探究性学习当中,学生就以函数的特征与性质作为探究的方向,能够获取到有用的知识,并且利用这些知识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从而将整个函数知识单元进行串联,实现整体性的掌握,也让数学思维更加严谨。通过这样的方式,设计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知识探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也锻炼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三、设计实践问题,实现活学活用
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也是教师十分重视的。于是教师可以设计实践问题,来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活学活用,也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就以三角形的教学为例,这一章节主要引导学生学习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性质。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性质,也不知道这样的性质在实际的生产生活中有着怎样的运用。于是教师则可以以“三角形稳定性的运用”为主题,让学生进行实践的模型制作。学生在模型制作中充分动手动脑,联系三角形的稳定性进行思考,学生能够想到要让整个模型更加坚固稳定,就必须要有一个稳定的结构作为支撑物。这时,学生则能够想到三角形的稳定性,从而制作三角形的结构支撑物来维持整个模型的稳定,实现对这一知识的理解与运用。通过这样的方式,设计实践问题,引导学生活学活用,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
四、设计课后问题,提升学习效果
课后学习一直是教师十分关注的一个话题,那么设计课后讨论的问题,旨在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让学生在课后学习当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就以应用题的教学为例,这类题型要求学生具有严谨的数学思维,能够将实际背景与所学知识结合起来,实现融会贯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仅要让学生完成应用题练习,还要从这些应用题出发,构建有效的解题模型,使数学思维严谨化。于是在课后,教师为学生选择一些经典的练习题,让学生先完成这些习题的练习。随后再让学生从这些习题的解题思路出发,进行再一次的梳理,能够总结有效的解题模型,在今后遇到同类题形式就能有效地套用,从而提升解题的效率。通过这样的方式,设计课后探究的问题,提升学生的课后学习效果,增強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总而言之,数学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师不应该过分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而要引导学生在问题中进行探究,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数学思维。那么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教师重视问题设计,结合教学内容,从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与学习情况出发,设计具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充分思考,促进学生数学思维与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林玮.情境教学法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计算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好家长,2014(48).
[2]王婉玲,徐利兰.小学数学教学管理的研究与实践[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12).
编辑 李琴芳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