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与生活教育的共融共生

时间:2024-06-03

王征

生活是思想品德课的源头活水,没有生活元素融入的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是枯燥乏味的,让学生失去对思品课的兴趣,乃至产生“食之无味”的倦怠感。思想品德教育对于初中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教育,是对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学生人生态度、价值取向、精神品质塑造的关键时期。思想品德的教育效果如何,直接影响着初中生的健康成长。诚然,学生的认知主要来自于课堂,但课堂撷取的素材则来源于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生活。教育的最终流向是回归生活,因此,思想品德教育和生活教育是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教师要树立生活化的教学理念,设计与生活相连的教学环节,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从生活的影子里发现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用头脑中驻扎的思想品德知识来修正自我在生活中的一言一行。因此,作为教育者要坚守德育生活化的理念,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都要基于生活原点展开,德育就是生活教育,生活教育也是德育,笔者就此谈几点浅见。

一、融进生活经历,设计新课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伊始,如何抓住学生的眼球,如何凝聚学生的关注力,如何启发学生使其积极开动心智功能,投入到新课教学中,这些都是教师巧思妙想设计导入环节要考虑的问题。让学生能够调动主动性、积极性进入到授课环节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导入环节的设计要具有亲切感,让学生自然关注,教师的设计要从学生的生活经历入手,从其最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学生的兴趣自然生发。如,教学《我爱我家》,教师来了段深情的开场白,“谁会没有家,你们都爱自己的家吗?家,是港湾,是皈依,是幸福。当你疲倦时,家是唯一让你安然如梦的地方;当你沮丧时,家是给予你新生力量的复原地。家,有大有小,可每一个家所流淌的温暖都是一样的,从你牙牙学语,家就在哪里,到你升入初中,家还在哪里,直至我们有一天也白发苍苍,家却永远不变,记载着我们的稚嫩、我们的纯真、我们的青春……谁不爱自己的家呢?”家对于学生来说再熟悉不过,教师声情并茂的述说令学生怦然心动,思绪万千。教师观察学生此时心绪饱满,顺势问道:“我们怎样做才能让家的温暖永远不减,生生不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可以让家的温暖、让爱的温度永在。”学生顿时激情沸腾,对于新课学习充满了迫切心理。

二、捕捉生活信息,开展实践活动

教师是教育的组织者。认识德育教育的源头活水就是生活,那么,原来“照本宣科”死板教学的观念就要彻底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和触角就要延伸到生活中来,通过对学生所处现实生活的热点、焦点现象及时捕捉,作为贴合学生生活经验的学习、讨论、实践的信息和素材,教师通过搭建生活实践的平台,让学生能够自主获得更为自然而有益的社会经验,将课堂所学知识融入实践活动中进行体验和感受,从而深化学生的思想认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如,就《热心公益、服务社会》一内容进行授课时,教师不仅要从生活中搜集鲜活事例,引发学生的共鸣,还要通过实践性作业,诸如孝敬老人、做家务、义务劳动等,让学生亲身体会,深化认知,浸润思想,学生从实践中感知怎样去关爱老人,如何成为父母的小帮手,从义务劳动中体会奉献的价值和意义。

三、挖掘生活素材,创设教学情境

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可以从生活中收集素材,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能够符合学生的认知和体验,同时也符合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和年龄特点,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体现出初中生对事物初具的判断力。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引发情感认知的共鸣,深有感触,自然对教学内容充满兴趣,有了兴趣作为学习的原动力,教学效果自然会得到保证。如,“两代人的对话”一课,教师借鉴曾在《中国青年报》上刊登的那个叫晓琴的孩子所写的《给妈妈的十四条建议》,以及读者张心爱所写的《给晓琴的十四条回答》,教师先用语言创设情境,“同学们,你们已经成了初中生,有自己独立的思想,我很想知道,你和父母之间的关系还融洽吗?如果现在让你给妈妈写十条建议,你想写些什么?”无疑,这样的话题刺激到初中学生的神经,因为初中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判断观念,有自己的思想和个性,但是作为家长,总是认为他们还是小孩子,处处保护,处处告诫,反而让自己的孩子产生了厌烦、难以理解,甚至是叛逆的心理和举动。教师提出话题让学生分小组进行交流,互相倾诉心声。教师创设合作交流的情境,让同龄的学生互相沟通,要求将对家长所提的十条建议写下来。事实上,从学生交流、讨论中,教师听到的最多的两个字是“沟通”,与自己的爸爸妈妈很难沟通,家长让往西,自己就爱向东,学生率真的性格也在交流中显露无疑。因为有了倾吐心声的空间,学生畅所欲言,很快每个小组就交上来写好的十条建议。接下来,教师一一对应,进行耐心细致的剖析,并用柔和的语言引导学生冷静思索,在自己认为父母不理解自己时,是否要反思本身的出发点的对与错,父母担心的、唠叨的究竟是什么?就这样,教师利用教材創设情境,通过话题展开讨论,既体现出生活的真实,也反映出两代人存在的矛盾,以及矛盾如何化解的方法策略,教师点化学生的内心,通过“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浸润,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去理解父母,并学会与父母沟通,认清自己应该尽到孝敬父母的责任,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我感恩意识,培育良好的道德观念。

总之,生活教育融入德育中,二者融会贯通,相辅相成,教师要不断搭建生活的桥梁,让德育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学生道德品质的印证需要生活来检验,而学生认真投入生活,可以将无形的德育化作真实的行动,从而培养良好的道德观,为树立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奠定良好的基础。

编辑 段丽君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