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体验课堂快乐 感悟体育魅力

时间:2024-06-03

郑程

摘 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这也是体育教学过程中实现改革的重要措施,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问题是体育教师需要不断探究的问题。因此,针对初中体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进行探讨,对体育教学有效性的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初中体育;课堂;有效性

新形势下的体育课堂教学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教师的教学理念也逐渐受到影响,这给初中体育的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然而,在目前的体育课堂教学中还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教学过程比较枯燥,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得到激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比较辛苦,这些方面的因素对体育教学新模式的推动形成了阻

碍,所以,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特点和相关改革进行结合,有效地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培养创新

新课改要求是以学生作为主体,教师作为主导,教师要让学生发挥主体的作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的创新态度进行培养,体育教师要对传统的教学理念进行创新和完善,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要培养创新性的学生,教师自身要具有创新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同时,还要增加师生、同学之间的交流机会,让师生之间都可以得到不断发展。所以,体育教师要清楚地了解自身在教学中的位置,同时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不断创新。对不同的教育对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主动参与的精神品质。

二、应用趣味的教学方式,增强体育氛围

在体育实际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积极参与,要采用趣味性的教学方法,通过采用做游戏或是讲故事的方式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升学生的体育意识。初中生的主要特点就是爱动,教师要紧抓学生爱动的特点,从实际出发,让学生在体育课上尽情地活跃。比如,在校学生的短跑教学中,受到传统方式的影响,首先是做热身,在讲解最后冲刺的重要部分时,这种教学模式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无法达到相应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用一个比较有趣的游戏帮助学生进行短跑学习,首先让学生在接力赛跑中,在第一个学生跑到第二个学生前与其进行击掌,然后第二个学生跑到第三个学生前进行击掌,以此类推。

三、丰富教学内容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体育项目也得到了发展,大多数比较流行的体育项目学生都无法在课堂上学习,由于教师都会有指定的教学内容,这使学生学习内容具有局限性。所以,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创新和完善,将比较流行的、学生感兴趣的体育项目合理地运用在实际的教学中,让学生可以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专业指导,学习体育项目,同时有效推动学生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比如,目前比较流行的运动项目有骑单车、游泳、打羽毛球等,教师可以结合学校的办学条件,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运用到课堂上进行教学,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起到锻炼的目的。

四、教学方式创新化,课堂评价具有针对性

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要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例如,身体素质好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他们更多的学习内容来让学生学习更多的体育技能;对于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教师尽量让他们融入集体的活动中。同时,体育教师在对教学方式创新时,要重视课堂评价的具体性及针对性。如果学生课堂上表现较好,并且努力完成体育项目,老师应该鼓励别的学生以他为榜样。如果教室里有学生不服从老师的安排,老师要采取合理的方式对其进行批评,同时要注意不能伤害到学生的自尊,让学生明白遵守课堂纪律要从自身做起。

五、组织体育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体育实践和课堂教学具有共同作用,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组织相应的运动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运动技能和自身素质。在体育教学中,体育实践也是一种教学创新,可以促进学生对体育的热爱。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周末让学生在公园里锻炼、爬山、放风筝,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空间。此外,学校还可以定期邀请体育专家为学生讲授一些体育知识,鼓励学生积极开展体育锻炼,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总而言之,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以学生的运动习惯为教学的出发点,以锻炼身体、心理健康发展作为教学目标,而不是单纯地进行体育运动技能的教学,体育教师要在日常的教学中,既保证硬件和软件设施符合要求,在这一基础下,还要结合初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通过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等方式的应用,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转变,最大程度地发挥体育课堂教学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郭志.浅谈如何提高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2(8):187.

[2]曹躍俊.浅谈如何提高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中学),2012(10):63.

[3]杨艳.浅谈如何提高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3(1):63.

编辑 郭小琴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