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3
摘 要:小学的语文教育是基础性的语言教育,其中读和写的能力是最重要的。只有具备优秀的读写能力,才能提升语文的综合能力和语文素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语篇的应用,在文章的讲解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读和写在语言能力中是相辅相成的,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读写一体化策略的运用,提升语文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读写一体;策略
语文学科在小学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语文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传统的语文教学是“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也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更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需要改变课堂的教学策略,实现语文的一体化教学。
一、语文读写一体化的含义及重要性
读写一体化的含义是指通过文章的阅读,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对于文字的掌控能力得到提升,进而可以将自己内心的思想和情感用更加准确的文字表达出来,写作水平也能得以提高。从读写一体化的概念可以发现,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分为两部分:阅读和写作[1]。首先要经过长时间、大量的阅读的熏陶,然后再将这种阅读的能力转化为写作能力,在写作的时候,注意借鉴所读文章中的写作技巧和语言。例如《秦兵马俑》这篇文章运用的是总—分—总的结构,学生可以在学完这篇文章之后,写一篇这种结构的练笔。
读和写是语言能力的一体两面,二者相辅相成,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学自然也不例外。读写一体化的教学策略有效地将两种语言能力结合起来,通过这种双向教学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提升语文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二、小学高年级语文读写教学存在的问题
经过课程改革,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学方式、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改变,但是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从阅读教学的角度来说,阅读教学中比较容易出现两种教学的极端倾向,一种是非常粗浅的阅读教学,学习一下字词,读一下文章就过去了,这种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不够透彻;还有一种是过于细化的教学方式,像在考试中经常会出现的文章,教师一般都讲得非常细致。当前的语文教学也是一种应试教育,所以很多学生和老师都把时间放在教材上,而对课外文章的学习较少,阅读面较窄[2]。其次,从写作的角度来说,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并没有教授相应的写作技巧来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甚至在一些学校中没有写作课。即使开设写作课,教师一般只是解释范文的题材和其中的写作手法,然后要求学生把这些当做知识点进行记忆,在自己的写作中进行模仿。这种写作模式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自然也无法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再者语言的表达能力并不只是书面的表达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也非常重要,但是当前的语文教学往往忽略了对学生口语能力的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欠缺。
三、小学高年级语文读写一体化有效对策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只有广泛的阅读才能将阅读文章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写作技巧运用于写作中。随着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教师在小学高年级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在阅读的时候,可以边思考边阅读,将自己的想法随时写下来,遇到不懂的问题要学会自己寻找资料,注意借鉴文章的写作技巧。同时老师和学生应该注重课外阅读,课堂上的学习是有限的,只有广泛的阅读才能开阔视野,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写作素材。
(二)开展丰富的读写活动
不拘形式的读写活动对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具有重要作用。首先,教师可以以班级为单位定期开展学习交流活动,找一些读写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分享自己在阅读和写作上的心得。其次,可以开展一些读写竞赛活动,每次竞赛可以确定一个主题进行阅读和写作,并适当地给予奖励,激发学生的阅读和写作的热情。还可以在课堂上展示优秀的文章。
(三)对现有教学资源进行整合
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读写能力,所以教师可以整合手中的教学资源,利用多媒体技术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前导入部分使用图片或者视频,介绍所要学习文章的背景,这样做的目的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例如在学习《郑和远航》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前将郑和远航的相关资料背景做成PPT,然后在课堂上展示,丰富文章的细节,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加深学生的印象。
为了提升学生的读写水平,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实行读写一体化策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开展丰富的读写活动,整合现有教学资源等方法加以改善,从而真正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实现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
参考文献:
[1]罗启坤.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读写一体有效策略的研究[J].速读旬刊,2016(2):15.
[2]陳妮妮.新课改下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读写一体有效策略分析[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3(19):73.
[3]杨思梅,顾三霞.语文读写一体有效策略分析[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4(17).
作者简介:苗倩(1989—),女,江苏淮安人,常州市潞城小学教师,中小学二级,硕士,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
编辑 谢尾合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