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网络背景下初中班主任工作的挑战和应对之初探

时间:2024-06-03

陈杰辉

摘 要:21世纪是互联网的新时代,初中班主任要善用互联网,帮助初中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网络;班主任工作;挑战;应对策略

21世纪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革命给各行各业带来巨大的变化,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教育,我们班主任要善用互联网、因势利导,有针对性地开展初中班主任工作。

一、网络的特性

(一)使用的便捷性

学生现在可以自由上网,进行学习、游戏等活动,非常方便,自由度很大。

(二)知识的丰富性

以往的任何时代都不能和现在相比较,网络为我们获取知识提供了无限可能。

(三)内容的新颖性

网络基本上可以做到记录与事实的同步,而且公众的参与程度也是传统媒介无法比拟的。

(四)世界的虚拟性

网络世界的虚拟特性,正是让许多初中生患上网络综合征而沉迷网络、荒废学业的原因。

(五)信息的不可控性

尽管这些年来相关管理部门一再进行整顿,但整个网络世界仍旧存在大量的不良信息,需要让学生学会辨别。

(六)作用的两面性

一方面,网络为初中生的学习提供了方便;另一方面,网络中的不良信息对初中生的健康成长具有极大的危害。

二、网络给初中班主任工作带来的挑战

(一)网络上的不良文化影响着初中生的基本道德价值取向

网络上的信息给初中生的学习、生活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但是这些信息鱼龙混杂、良莠不分,对他们的成长极为不利。

(二)网络的娱乐性、虚拟性会使初中生沉迷其中,不能自拔,对初中生的正常学习、身心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网络上的丰富游戏会使部分初中生失去自控,沉迷其中而不能自拔,导致一些心理问题。

(三)网络中人的主体性、创造性的张扬和人的自由、平等的体现以及人的隐私、尊严得到保护并不意味着初中生人性的优化

在网络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个体性的发展也导致孤独、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的出现。

三、现在的初中生的特性

(一)追求的享乐性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生产力发展,科技进步,社会物质生活有了极大丰富,又因为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现在很多初中生都是独生子女(即使不是,其兄弟姐妹也不多),父母舍不得孩子吃苦,孩子也没有养成吃苦耐劳的习惯,认为吃好穿好是理所当然的。

(二)追求的娱乐性

现在的初中生人手一部手机的现象是非常普遍的,有的学生甚至上课的时候也偷偷地将耳机塞在耳孔中,有的初中生出入网吧,沉迷于网络游戏,恐怕有点“玩物丧志”的可能。

(三)追求的盲目性与从众性

因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远未形成,初中生在追求上具有盲目性和从众性。互联网上的网络小说、网络游戏、网络歌曲和其他信息等诸多内容都给中学生以深刻影响。

四、网络背景下初中班主任工作的应对举措

(一)辩证看待网络游戏

初中生爱玩是天性,如何引导初中生正确对待网络游戏就显得十分重要,我们要教育初中生,应把网络作为一种辅助学习的工具,而不是作为高级的游戏机。还可以告诉那些喜欢玩游戏的初中生,如果想自己编出更好玩、更有趣的游戏软件,现在开始就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从而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发正确的学习动机。

(二)积极建设校园网络文化

在网络时代需要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不断丰富校园生活内容,设置校园网络文化平台,同时,发挥班主任的指导作用,帮助初中生树立健康的网络意识,提高初中生正确分辨、判断和选择信息的能力。

(三)注重加强网络道德建设

学校还应加强网络法制教育、网络爱国主义教育,不断提高初中生对网络文化的识别、自律、抗诱惑能力,使网络最大限度地发挥积极作用。引导初中生正确看待网络,正确处理虚拟和现实的关系,是网络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四)密切配合家庭与社区教育

家长应当多花时间与孩子交流,多让他们参加家庭和社区活动,以避免他们沉溺于虚拟的网络世界。要让他们树立正确的网络交往道德观。要将电脑安置在家中共用区域,定期地察看他们。

(五)合理利用网络有效信息

班主任要引导初中生在网络世界中善用网络资源,并教会他们分辨其中的有害信息,让他们学会运用网络去实现自主学习,学会用正确的观点去分析信息,更好地利用网络信息。

(六)密切关注初中生的身心健康

初中生正处于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有其社会压力,也有情感方面的需要,这就需要班主任对症下药,因人而异地进行心理辅导。学校可以开设心理辅导站,也可以在学校网络主页上开辟心理咨询专栏,甚至可以利用QQ、微信等进行心理辅导。在绝对安全和自由平等的交谈氛围下,初中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敞开心扉,远胜过苦口婆心的正面教育。

初中班主任要因势利导,兴其利,去其弊,帮助初中生正确认识和使用网络,让网络成为初中生健康成长的好帮手。

参考文献:

[1]卢勃,陈娥.利用现代远程教育开展网络道德教育的实践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4(10).

[2]范國睿,陈洁.走近“网络教育”:关于发展“网络教育”的理性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1(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