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3
周琴秀
摘 要:教学设计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和关键,没有教学设计的探究就没有学生主体的解放。那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究教学设计,解放学生的主体呢?可从以下四方面尝试:灵活使用教材,为解放学生主体奠定基础;抛出质疑问题,为解放学生主体创设氛围;设计开放习题,为解放学生主体增添内涵;善于置换角色,为解放学生主体提供心境。
关键词:教学设计;学生主体;教材
布鲁纳说过,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而教学设计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和关键,没有教学设计的探究就没有学生主体的解放;没有学生主体的解放,便谈不上课堂教学的素质化。所以,我们课堂教学每一环节的设计都应为解放学生的眼、耳、手、脑等着想,为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着想。那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究教学设计,解放学生的主体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四方面尝试:
一、灵活使用教材,为解放学生主体奠定基础
教材是教学的基础,也是教学的例子。在教学中我们教者应不拘泥于教材,要灵活处理、组织和使用教材,创造性地用好教材或改编教材,为开发小学生的创新潜能服务。我们教者要有一种勇于实践的探究精神,必要时要对教材进行大胆的重组,达到学生主动求知、乐于探究的目的。
二、抛出质疑问题,为解放学生主体创设氛围
问题是数学思維的核心。有价值的问题能成为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学生具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固然重要,但是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有意义、更具有价值。学生能够提出问题,是敢于和善于揭示自己认知上的矛盾与冲突,积极探求未知的心理需求的具体表现,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学习品质,也正是我们培养学生具有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只有在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有可能去实现创新的目标。如,我市教研室王老师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开头处和结尾处均为学生提出问题创造条件。其中新课导入板书“百分数”三字后,问学生:“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关于它的什么知识?”学生思考后提出:“百分数的意义是什么?”“百分数怎么读?怎么写?”“百分数有什么用?”“百分数是不是分数?”等。听者能清楚地看出王老师尊重学生天生好问的心理,为学生创造了质疑的机会。这样做,既保护了学生独立思考、质疑问难的主动性,也鼓励了学生勇于探求知识奥秘的信心。
三、设计开放习题,为解放学生主体增添内涵
开放性习题综合性强,知识容量大,极富挑战性。教学中,我们教者要有意识地设计一些开放性习题,选择适当的时机,以灵活的方式渗透到教学中去。这样做能把解放学生主体落到实处,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有利于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如,一位教师在教学“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一)”单元练习课时,设计了这样一道开放题:给每位同学20元人民币,面对着文具店里以下学习用品及其价格,你准备买什么,就买什么,数量不限,但须把这些钱正好用完。请你设计一种购买方案,同桌也可合作完成。
这道习题的设计极富开放性、趣味性,既能使学生熟练掌握6以内的乘法口诀,又能使学生拓宽解题思路,更重要的是注重了学生个性和合作精神的培养,有效地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四、善于置换角色,为解放学生主体提供心境
教师在设计中经常转换角色,宜创设一种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能使学生的学习心理由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求索。这无疑对培养和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起着有力的推动作用,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全面达成。如,“分数的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同课异构的另一位教者,当学生通过积极探究,已经初步学会时,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细节:拿出一个圆形纸片,随意撕成2份(一边大,一边小),然后高举起其中一份说,这一份是这个圆片的,“我”说得对吗?这样一来,师生位置互换,学生也尝试做一回老师,学习情绪自然高涨,更易集中注意力去思考,倍添能解决好问题的自信感。自信是一个人的探究品质之一,是一个人创造性不竭的动力源泉。
综上所述,没有教学设计的探究便没有学生主体的解放。学生主体的解放必须建立在教学设计的探究上,只有教者从以上四方面努力探究,才有学生主体的解放,才有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编辑 张珍珍endprint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