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有效融合提升课质

时间:2024-06-03

陈美兰

摘 要: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融合悄悄地改变着我们的课堂,学生不再是课堂的守望者,而是课堂的积极参与者;课堂不再是少数优秀生的小舞台,而是全体学生个性化的大平台,这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优化了教学模式,提高了课堂教学实效。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前导学;课后迁移

课程整合,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技术与阅读教学的整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给教育带来了许多机遇与挑战。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一条快速通道,成为引导学生 “学会—会学—爱学”、启迪学生的智慧、促进学生学科综合素养发展的舞台。那么信息技术如何与语文学科有效融合呢?

一、利用信息技术于课前,让导学更有针对性

预习是学习的好方法,能够提高课堂学习效率。通过预习,学生了解了大致的内容,对不懂的地方早已在心中打了问号,听课时自然更有针对性。在听课时,因为预习过,思维不会受困于对内容的不熟悉,思维的主动性得到提升,变一直被诟病的被动听课为主动听课,变低效的盲目听课为带着问题听课,课堂学习效率得到大大提高。但是一直以来,我们给学生布置书面预习作业,要花不少时间回收、批改,常常还来不及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就要进入新课的教授。

当教学际遇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原先备受困扰的状况发生了巨大的扭转。比如,在教《乞巧》这一课前,笔者通过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发布了课前导学作业:(1)查找《乞巧》诗人简介。(2)收集有关乞巧节风俗的课外资料。(3)查找有关乞巧的民间故事。同时,笔者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素材,上传了“乞巧节简介”和不用下载即可播放的“乞巧视频”,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课文。通过该服务平台,笔者只要点击“回答情况”,每个学生完成预习的情况便一清二楚。通过浏览学生所提交的作业信息,笔者发现他们对乞巧节的风俗很感兴趣,搜集的资料特别丰富。

二、巧用信息技术于课中,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1.化枯为趣,激发情趣

信息技术带来了交互式电子白板,给予教学内容多方位的展示,引发学生积极参与,能够更好地促进生生、师生之间的互动协作。如,交互式电子白板中的批注、拖动、拍照时时上传功能,以其图文并茂,直观性强的特点,让教学充满趣味,不仅增进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激情。

在《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中,笔者针对本课写景文的特点,特别设计教师化身为导游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在文中找出旅游景点,并利用白板上批注出旅游景点,课堂由老师主导转为学生主动学习,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化枯燥为有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全身心投入学习,大大提高了学习效果。

2.化难为易,启迪思考

在教学中,教师适当地运用多媒体,去激发学生的灵感,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开启学生的心智,达到理解知识的目的。

如,在进行四年级下册《生命生命》教学时,对于“生命是什么?”这个问题作者没有从正面回答,而是从“飞蛾求生、砖缝中长出瓜苗、倾听心跳”等几件小事展示了生命的意义;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利用多媒体画面展示,学生易于理解作者所表达的人生态度:学会珍惜生命,珍惜时间,决不能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精彩。

3.化静为动,身临其境

巧用信息技术,会带来意外的惊喜。笔者利用白板拖动功能,常常让课堂由静变动,让学生看到学习是这样生动有趣。如,在《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中,课文中所描写的珊瑚、海参、龙虾、鱼类等生物,作为远离海洋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陌生的,但他们又对这些充满了好奇。为了让学生走进文本,生动活泼地学习,笔者就化静为动,突破时空。在学生汇报学习思考时,伴随他的反馈在白板上相应地拖出珊瑚、海参、大龙虾等图片,孩子们被眼前五彩缤纷、活灵活现的海洋生物给吸引住了,个个瞪大眼睛,仿佛已置身于海底世界,边尽情欣赏,边啧啧称赞。多媒体的运用帮助学生对文本有了更直观的感受,也使得他们对文本的写作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体会。

4.化远为近,练笔分享

巧用信息技术,能促进师生间的交流互动。如《富饶的西沙群岛》第二自然段对珊瑚的描写和第四自然段对各种各样的鱼的描写,都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得生动、形象、活泼。此处,笔者设计了读写结合的环节,引导学生抓住特点,展开想象,用修辞手法进行仿写。有了这些精彩图片作为基础,学生情绪高涨,写起来得心应手,妙语生花。在分享环节,为了让学生更便捷地享受成功的喜悦,笔者运用了“希沃”白板实时拍照上传功能,把学生写的练笔拍下来,上传到白板上。巧用信息技术获得了高效的切换,生动的展示,让学生更直观地分享互动,在愉悦的情境中高效获得了语文知识,培养了学习能力。

三、巧用信息技术于课后,让练习更多样化,教学更扎实

1.信息技术成效在线检测

教学的成效如何自我监控,如何及时有效发现问题并及时服务于教学呢?笔者利用手机家校帮,针对学生水平的差异,设计了难易程度不同的五道课后练习题,主要是以选择、判断等客观题型进行呈现。如果做错了,还有标准答案供学生参考学习。

教师从系统已生成的大数据分析,不仅可以了解全班学生完成的总体情况,也可以查看某个学生的答题情况,还可以针对本次的课后习题进行分析,比如:笔者发现《乞巧》的五道课后习题,第4题学生完成得不够理想,错误率较高,针对这道题,笔者进行重点讲评。通过查看详情,知道哪些同学做对了,哪些做错了,还可以对个别同学课后辅导。

2.信息技術让课后作业生动起来

信息技术让作业也有了温度。笔者在课后布置音频、视频等作业,比如背诵,让学生使用手机录音,声情并茂地背诵并上传,这样突破了时空的限制,改变了以前同桌互背、教师抽背的传统检查模式。当然,我们还可以布置图片作业,并同步呈现在平台上的班级圈中。

参考文献:

[1]徐飞.高中语文教学与多媒体整合[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10).

[2]李俊霞.多媒体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10).

编辑 郭小琴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