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合作学习对初中语文教学的积极影响

时间:2024-06-03

王鱼甪

摘 要:进入21世纪以来,新课程改革在全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语文课程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在培养学生的汉语语言素养和语文口语表达能力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初中作为学生学习语文的关键性阶段,为学生高中、大学的语文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新阶段,初中语文新课改给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倡导学生的合作学习,不断提升学生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促进语文有效学习。

关键词:语文教学;合作学习;积极影响

《初中语文新课程论》中强调,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进新型的团队合作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学习探究精神、团队意识和创新思维,不断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在传统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普遍采用讲授式的教学模式,即在课前按照课程标准进行备课,在课堂上按照课文的行文顺序进行讲授。本文通过分析三种新型的初中语文合作学习模式,希望为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有效教学提供一些借鉴。

一、注重合作学习讨论的技巧

在语文合作讨论过程中,教师要积极给学生讲述语文讨论的技巧,使学生掌握讨论的基本形式和方法,改变传统教学中“无目的”的讨论模式,使学生掌握讨论的真谛,从而促进有效学习。

例如,在教学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人教版)《小石潭记》时,由于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分析文章中的实词和虚词,理解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达特点,掌握作者写景过程中情景交融的描写模式,通过体会这些描写的特点,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在进行本课教学过程中,教师把学生分成三个小组,并在每一个小组内部设置一名组长,配合老师监督学生的学习进度。本课主要采用讨论的形式进行教学,教师指导学生先从简单的讨论开始,再逐渐深入,最后再升华主题,引导学生一步步地讨论。首先,教师先给学生提出简单的问题,即“作者为什么能够发现小石潭?小石潭的全景是什么样的?作者在描写小石潭上景物时是怎样表达的?”这些问题的答案都是显而易见的,学生经过讨论,很快就能回答出来。之后教师层层深入,继续提出“本文在描写景物的时候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手法?作者写潭水用的是什么样的技巧?”小组学生经过讨论,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回答了问题。之后教师对文章进行深化,继续提出“作者描写小石潭,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教师指导学生结合具体的描景特点分析作者悲苦凄凉的心情。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给学生们讲述具体的讨论技巧,促进学生的理解,从而促进有效学习。

二、组成“同等生”小组进行讨论

在初中阶段,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还没有完全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各有差异,所以教师在小组教学过程中,把学生分成同等生小组,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促进学生平等健康地发展。

例如,在讲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人教版)《在山的那边》时,由于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熟悉掌握一些基本的生字词,同时通过分析课文内容获得对大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基本认识。在进行本课教学过程中,教师把学生分成同等生小组,即全班分成A、B、C三个大组。A组学生是学习能力很高的学生,B组学生是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C组学生是学习能力较低的学生。所以在进行课程教学过程中,对于C组学生来说,他们只需要掌握文中的基本生字词,即“痴想、隐秘、铁青、凝成、枯干、一瞬间”等。对于B组学生来说,他们除了需要掌握本文的基本生字词外,还需要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即“借助群山和大海这两个意象来进行描述”。对于A组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的学习能力比较强,所以他们除了需要掌握文章中的基本生字词和写作思路之外,还需要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即“通过山和大海,表达作者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坚持奋斗的伟大精神。”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组成同等生小组,可以考虑每个学生的基本需求,促进学生平等发展。

三、鼓励学生在合作中提出质疑

我们所倡导的合作学习,在本质上并不是强调一致,而是在合作讨论学习中发挥学生的质疑精神。学生只有不断提出新的问题,才能真正发现问题的本质。同时,质疑在本质上也是一种创新精神,可以开发学生的思维,真正体现合作的本质。首先,学生在课前预习环节就要敢于质疑,并把自己的问题带进小组中进行讨论,让其他同学帮助自己解决。另外,对于教师在课堂上所总结的定论,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要敢于提出质疑,并把自己的真正思想表达给老师,这样才能培养自己的思维模式,使全班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这样才能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初中语文合作学习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带领学生掌握具体的合作技巧,组成同等生小组,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质疑,不断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促进教师的高效教学和学生的有效学习。

参考文献:

[1]刘潇.浅谈合作学习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学园,2016(5).

[2]田莉.浅谈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J].亚太教育,2016(1).

编辑 李琴芳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