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家庭教育中父母言行影响及策略研究

时间:2024-06-03

梁雪芬

摘 要: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导师,家庭教育贯穿于孩子生长生活的整个过程。父母作为孩子的表率和榜样,其一言一行对孩子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着重对家庭教育中父母言行的重要性进行分析,提出父母言行在家庭教育中有效发挥作用的相关意见和看法。

关键词:家庭教育;父母言行;成长环境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大众的重视。由于我国历史条件和传统文化的制约,父母在家庭教育方面缺乏经验,忽略了父母言行在家庭教育中的影响,盲目追求教育效果,导致自己的言行和教育目的严重脱节,造成孩子人格的不健全。综上所述,父母应该正确认识自身言行在家庭教育中的影响,以正确的方式方法进行家庭教育,培养孩子独立健康的人格。

一、父母言行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

1.父母言行對婴幼儿认知世界的导向作用

婴幼儿阶段,即人0~6岁的阶段,属于人类成长的早期阶段。从神经学上看,这一阶段是人发展最迅速、发展潜力最大的时期。人对于世界的初步认知也就是在这一阶段形成的。任何一种生物在发展初期都会受到其生长环境的影响和制约,正如人类和狼孩虽属于同一物种,但生长环境(人类社会、狼群)的不同导致了他们之间的千差万别。北京师范大学的学者曾运用生态学的方法对影响人类成长的三大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家庭环境因素在人类成长的婴幼儿时期影响程度最高,达到70%(亦有一种说法为80%)。可见在这一时期家庭环境对婴幼儿成长的影响力是十分巨大的。这一时期,婴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是模仿,父母是其主要模仿对象。通过父母的言传身教,婴幼儿学会了说话、走路等一系列基本生存技能,同时对世界有了一定的认知,意识形态开始形成。这一时期的教育是基础性的,也是完全由父母主导的。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将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并且将在孩子脑海中留下较为稳固的印象。

2.父母言行对青少年独立人格形成的推动和引导作用

经过婴幼儿时期对世界的初步认知,人已经掌握了初步的意识形态和基本的生存技能。进入青少年时期,随着神经系统的发育和更为广泛的社会活动,人的独立的思维能力逐渐加强,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在这一时期逐渐形成。上文提到的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结果表明,青少年时期家庭环境因素对其成长的影响程度为60%左右,依旧是三大环境之首。说明这一时期,青少年的成长环境还是以家庭为主。在这一时期,父母要特别注意自己的教育方法,引导孩子向形成独立人格的时期过渡。这一时期,孩子对新事物的好奇心较强,父母的言行是青少年判别是非善恶的第一标准,因此父母要做好表率,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父亲喜爱抽烟酗酒,出于对父亲的崇拜,青春期的儿子觉得这是男子汉的行为,自己也开始学习抽烟喝酒。而父母也没觉得有不妥的地方,就听之任之。这无疑是一个错误的表率和示范,青少年抽烟酗酒不符合行为规范要求,也不利于其身体健康。值得注意的是,青少年在这一时期很容易对家长对社会产生逆反心理,因此父母要时刻关注孩子的成长状态,若不及时发现并及时纠正孩子的逆反情绪,孩子就有可能就此偏离家庭教育的轨道,甚至误入歧途。

3.家庭教育对父母的反作用

家庭教育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是孩子和父母一同学习、一同进步的过程。父母在家庭教育中不是绝对的权威,也不是百分之百的正确。作为教育主体,其需要不断完善自己,为客体提供正确的教育。作为教育客体的孩子,受多方因素影响在认知方面与父母存在一些差异,看待问题的视角也不同于父母,其对父母的教育自然存在一些反馈。父母若能及时读取这种反馈,思考自己在家庭教育方面和待人处事方面的错误或不足之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但能在教育孩子上取得进步,也能完善自己的人格,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和精神文明层次。

二、让父母言行在家庭教育中发挥积极作用的策略

1.提高自身科学文化素质和精神文明层次

父母作为家庭教育过程中的施教者,自身的文化素质和精神文明层次直接决定着家庭教育结果的好坏。许多父母受知识水平和精神层级的限制,缺乏家庭教育意识、家庭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仍是现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父母科学文化素质和精神文明层次的共同作用影响着其一言一行。若父母温文尔雅、明辨是非,教育出来的孩子自然也会有相对正确的价值观;若父母语言粗俗、是非不分,教育出来的孩子在价值观方面恐怕也会有一定的扭曲。因此,父母在进行家庭教育前,要着力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养和精神文明层次,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学习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为家庭教育打好文化软基础。

2.以身作则培养孩子良好的人格品行

心理教育学家斯特娜夫人曾说过:“孩子的心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大多是在家庭生活中形成的,父母是孩子最直接、最主要的模仿对象。“上梁不正下梁歪”,如果父母在家庭生活中时常做出错误的示范,那么孩子就会形成错误的认识、错误的模仿。一些父母在家庭生活中容易忽视他们自身的不良习惯和嗜好,认为只要对孩子严加管教就可塑造其健康的人格,但孩子在父母的日复一日的“熏陶”下,也比较容易沾染上这些坏的习惯。因此,父母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正视和改正自己身上的不良习气,从细微之处为孩子做出正确的示范。父母言行不一也不利于教育效果的实现和孩子良好的人格品行的形成。笔者随机对某中学3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79%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父母的言行很难一致,欺骗孩子的时候更多一些。比如,给孩子的许诺不兑现、教育孩子的东西自己都做不到……真诚对待孩子、尊重孩子,是我们家庭教育最基本的要求,父母的言行不一,只会导致孩子阳奉阴违。

3.适度关怀,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和我国“独生子女”的出现,父母长辈溺爱、骄纵孩子的情况不在少数,这不利于家庭教育的有效进行,也不利于孩子独立人格的养成。溺爱的反面是孩子“情感饥饿”,父母对孩子缺乏关注,将孩子受托或交由长辈抚养、对孩子不管不顾等现象也并不少见,这又使得孩子缺乏家庭教育的必要环境。父母在家庭生活中的不和谐也会给孩子的成长留下阴影。由此可见,父母的关怀、温馨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家庭教育的进行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父母,应对孩子投入适度的关心,营造融洽温馨的家庭环境,建立起父母和孩子间的有效沟通渠道,及时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关注其成长动态。父母在教育过程中,应该将孩子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以平等尊重的态度对待他们、教育他们,切忌高高在上的绝对权威。

父母言行是家庭教育过程中最生动的教材,对孩子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要求父母正确认识自身言行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科学文化素养和精神文明层次,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孩子做出正确的表率,促使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孙丽华.论家庭教育中儿童道德情感的培养[J].江苏社会科学,2012(5).

[2]朱水萍.过犹不及,能而不为:现代城市家庭教育问题探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8).

编辑 段丽君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