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探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误区

时间:2024-06-03

李敏君

摘 要:探究教学是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教学方式之一。为了克服传统教学的不足,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模式的改变,由原来的讲授式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探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误区》一文分析了在实际教学中,运用探究式教学存在的一些误区,并对走出误区提出了具体建议。

关键词:探究教学;新课程标准;中学化学

在实施探究教学的过程中,教育实践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是由于对探究教学的涵义理解不够透彻,存在一些带有共性的“误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过多包办代替,将探究教学形式化

化学课程标准对探究学习的要求是:“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调查、资料收集、阅读、讨论、辩论等多种形式,在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活动中,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长期以来,很多教师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太深,存在对新课程标准理解不到位、对“探究教学”理解和执行的错误,在教学中,严格按照探究教学的全部步骤,一个不漏,如果有一个环节没有做到,就认为不是探究教学了。知识在教师事先设置的路线上,达到教师想要的结果的形式化探究,教师“满意”了,学生却感觉这条线路太枯燥,一碰见“探究”就却步了。这样的做法违背探究过程中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成为教条主义,有悖于探究教学是焕发学生自主性教学的精神内涵。

二、探究的内容选择不当,弱化探究的功效

探究教学,首先要选择好具有探究价值的内容。具有探究价值的内容主要有以下两个特征:

1.要具有明确的探究目标。探究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学生的观察去发现问题、猜想问题出现的原因、设置方案、收集证据和材料、交流得出结论。这样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体验科学家探究的乐趣,习得科学知识,养成严谨的思维习惯。

2.要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经验相联系,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所选择的探究内容必须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和知识的迁移范围内,而且贴近生活,这样才能符合学生从已知到未知的认知规律,才能激起学生的探究兴趣。探究的问题不能太容易,这样的问题学生没有探究兴趣,如去探究“常见酸碱指示剂的变色情况”等;但也不能太难,学生会望而却步,知难而退,削弱学生对问题的探究欲望。

比如,教师设计探究实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即要求学生分组探究500 mL0.5mol/L NaCl溶液的配制。问题:(1)选用什么仪器溶解NaCl?(2)知何将NaCl溶质全部转移到容量瓶中?(3)如何加水使液面不超过容量瓶刻度线?……一个全新的内容,在既无可借鉴经验又没事先阅读自学的情况下,完全靠学生课堂上的时间自己摸索,还要回答出教师想要的结论显然不现实,在此学生出现漏洞百出的答案就不难理解了。那么,选择这样的无基础的内容实施探究,显然弱化了探究的功效。

三、过于强调探究过程,忽视知识的整体性

新课程要求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并不是说结论就不重要。在实施探究教学时,既要重视过程,又要重视知识的整体性和连贯性。概而言之,通过探究学习,使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两个方面都能得到良好的培养。因此,在一节探究课中,必须留出一定的时间对探究过程和探究结果进行整理。

在学习电解质概念时,一位教师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提出问题,设计探究方案,自己动手实验。并采用了分组交流、多媒体投影、电解质水溶液的导电实验等教学手法,通过让学生参与酸、碱、盐在水溶液中或在熔融状态下的导电实验,从而了解电解质概念是怎样形成的,由此得出电解质的概念。结果是由于整堂课充满了太多让学生足够兴奋的元素,反而在这一个重要的概念上,已经没有时间进行结论汇总了。我们在强调探究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科学能力和态度价值观的时候,并不是说知识不重要,恰恰相反,它是对学生进行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和培养的载体。因此,探究教學在注重对学生进行“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同时,不能忽视知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四、淡化讲授教学的价值和作用,泛化探究教学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化学知识的生成中运用探究的方法,让学生对知识的产生、发展和形成过程有情感的体验,突出对学生科学方法、能力和价值观等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改变课堂教学只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状况。有的教师就片面地理解了这一观点,只要是教材中的内容,就要求学生探究。而从教学理论的角度来说,讲授和探究乃至于其他的教学方式并不是你长我短的关系,它们各有长处,在教学中教师运用得当,则相得益彰,使学生的方法、能力、价值观得到培养和提高的同时,也使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更加完整、系统。

淡化和泛化某种教学方式和手法都是片面理解教育价值的表现。我们通过教学实践分析和回顾可以发现:对课本中的一些描述性知识,如物质的物理性质等内容,可让学生自学;对于比较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如物质的量、氧化还原反应等,则一般可由教师主讲;而对于“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转化”“金属活动性的强弱比较”“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等,就是很好的探究课题了,我们要认真研究,发挥其探究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成贻详.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4(2).

[2]张静,田水泉.化学教学中运用探究教学的误区及对策[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7(7).

[3]李佳.有效探究性学习策略浅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1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