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刍议

时间:2024-06-03

刘志强

摘 要:文言文在我国的传统文化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对其进行的教学工作是中学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当前的课堂中,文言文教学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学生对文言文学习也普遍兴趣不高,针对这一现象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为中学文言文教学能够更好地发展建言献策。

关键词:初中;文言文教学;现实意义

文言文承载着我国的民族精神及传统文化的精髓,其在提高学生文化及道德修养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中学语文教学也在不断地进行着改进,然而有关文言文的教学改革却几乎没有进展,教师和学生对这一部分的重视程度明显不足,这一现状亟须改变。

一、文言文教学的现实意义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的书面用语,它是现代汉语的源头。我国对于文言文的教学已有悠远的历史,然而在民国期间展开白话文运动后,文言文的教学逐渐被人们所忽略,甚至更有人质疑是否还需要开展文言文教学。其实,文言文对学生来说,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1.传承文化

我国经典的文言文作品中保留着丰富的古代文化遗产,它记载着我国优秀的文化内容,帮助我们了解古代社会的各个方面。学生阅读经典的文言文著作,可以潜移默化地被我国经典文化影响,从而逐渐陶冶自身的情操,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拓展自身的精神世界。

2.增加语言储备

语文教材中选取的文言文,不仅思想优秀,其遣词造句等语言使用技巧也十分高超,学生学习文言文,能够积累文中的好词好句,丰富自身的语言,长此以往,词汇量能够有很大的扩充,写作水平也会随之提高。

二、文言文教学的现状

在现代初中教学中,文言文的教学情况并不理想,首先文言文自身有着一定的学习难度,它与现代汉语的用法差距较大,学习起来较难掌握;其次,语文教学对文言文不够重视,学生在该部分投入的时间也不够。具体来说,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如下。

1.教师教学方面

因文言文与现代汉语间的差距较大,故而教师在教授文言文时,将重点更多地放在字词句的讲解上,力求让学生理解每个字每个词的字面意思,从而忽略了整体上对文章思想的把握。如果学生厌烦学习文言文,就会忽略对文言文基础知识的巩固,无法积累文言词汇,文章看不懂,进而更不想学习文言文,最终陷入恶性循环。此外,许多教师因中考压力,使教学十分功利化,教师为了考试而教学,学生为了考试而学习,无法真正地欣赏文言文的美感,无法在文言文学习中感到快乐。

2.学生学习方面

由于学生对文言文学习没有兴趣,学习的目的也只是为了考试,这就使学生没有形成正确有效的文言文学习方法,大部分学生只是按照教师讲解的顺序进行学习,没有真正的自主学习方法。此外,学生因古今文化差异等原因,使其对文言文感到陌生,进而产生畏惧心理,不愿学习文言文,大部分学生翻译文言文时仍然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方式,望文生义地对文言文进行理解,造成对文章的错误理解,阻碍了文言文的学习进度。

三、如何进行文言文教学

想要让初中文言文教学走出现在的困境,就必须從观念及方法两方面入手进行改进:

1.改进观念

教师及学生要明白,文言文虽和现代汉语有差别,但仍是汉语。学习文言文绝不能切断其与现代汉语的联系,只有确立对文言文正确的认识,才能从内心消除对文言文的恐惧感。此外,教师在讲授文言文时,不能只看重对字词意思的讲解,更要对文章的整体进行把握,要将文字所包含的思想、存在的价值教给学生, 使学生能够在认知的基础上深化思想,使自身的情感得到升华,这样才能拉近文言文与学生间的距离,使学生对文言文产生学习兴趣。

2.改进方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朗读的作用,要适当减少讲解的时间,增加学生自主阅读的时间,通过朗读学生可以形成文言文的语感,进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字词,教师可采用多元化的朗读方式调动学生朗读文言文的积极性,如,提示法、限时记忆法等,这些方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帮助其更好地记忆,总之,朗读应是文言文教学最重要的教学方法。其次,教师要学会在课堂上放手,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学习,许多教师害怕学生读不懂文章,便一字一句地进行串讲,这种方式枯燥乏味,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教师只有敢于在课堂上放手,让学生自主钻研,带着疑问学习,才能突出教学的主体地位,更牢固地掌握文言文知识,也能更好地提高其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最后,教师对文言文的讲解应以文章鉴赏为主,避免对文言文进行不必要的肢解,否则会减少文章的美感,也不利于学生形成优秀的品德素养。

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学生性格、品质的形成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教师要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位置,采用合理科学的方式进行文言文教学,才能改善当前文言文教学的问题,更好地促进初中语文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鲁絞华.对新课标下文言文选材、教学的困惑与思考[J].新课程学习,2011(11).

[2]杨东增.初中文言文教学低效归因及应对策略[J].科学大众,2011(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