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3
谢义超
摘 要:深山区初中作文教学存在许多困惑,原因是学生生活圈子小,缺乏生活体验,他们觉得无物可写,无话可说,无情可抒。结合山区特点摸索出了一套有效的写作方法。
关键词:山区;学生;作文
我的家乡位于八百里伏牛山脚下,如今人们依靠山区资源快步走上了富裕路。作为一名山区教师,有感而发,何不利用深山区极具特色的人文资源带领学生轻松踏上写作之路呢?丰富而独特的乡土“活水”,如何才能浇灌学生的心田?让学生写出虽朴实无华却情真意切的乡土作文呢?因此,我不断学习、思考,摸索出了一套有效的写作方法。
一、引导学生欣赏山乡风光,从原生态的自然美中丰富写作素材
我们这里四季分明,秀色可餐,多样的自然风光给山区孩子美的熏陶的同时,也为学生作文素材提供了新鲜独特的源头活水。因此,在日常作文教学中,我就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利用双休日、假期去老界岭、龙潭沟、五道幢、宝天曼等景点游玩,或深入自家的田间地头、房前屋后,从熟悉的自然画面中寻找美、感悟美,痴情描摹生态的美、豪放的情。或大处着笔,或小处精雕,由于感情充沛,学生感触的角度独特,因此,流露的情感自然逼真。比如,一个孩子游玩后写道:朋友,请来伏牛山做客吧,绵延八百里,足以让你流连忘返。龙潭沟,沟沟秀丽,似成群的仙女欢迎你的到来;五道幢,幢幢险峻,鬼斧神工;老界岭像长途跋涉的老人,一头挑着黄河,一头挑着淮河;伏牛是实力的象征,我为流着伏牛人的血统而自豪,美哉!我的家乡!又如,写猕猴桃,一个孩子写道:十月左右,果实成熟了,绿叶丛中露出了一盏盏褐色的小灯笼。它们两个一排、三个一束、四个一团,或抱团嬉耍,或惺惺相惜……沉甸甸的,毛茸茸的,灵性可人。一掰两半,就是鲜嫩的、金黄色的瓤,轻轻一咬,满嘴都是酸甜的汁,使人忍俊不禁,回味酣畅。这些片段告诉我们:只要用心观察、真情感悟这些熟稔的山乡风光,就能写出真情实感的美文。
二、号召学生体验生产劳动,捕捉成长轨迹,表达真情实感
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农村学生参加劳动的已经不多了。因为没有经历,许多学生在描写劳动场面、叙事时如果抓不住特征就写不出真情实感,语言苍白。因此,我有意识地号召学生利用闲暇时间帮助父母干活,挖地、割麦、掰玉米、摘猕猴桃、种香菇、摘山萸肉等都是学生力所能及的农活,每次参与,学生均有不同的体验,或自豪或沮丧,或成功或失败,写作时真情实感也就丰满可信了。例如,写帮妈妈摘香菇,一个孩子这样写道:快出香菇了,母亲和我把一袋袋菌菇搬到香菇架上,我看见母亲的额角始终渗着汗水……母亲一面摘香菇,一面轻轻地对我说:“孩子,种香菇也是一门学问,秋冬时节,出菇最旺,营养最丰富,若错过关键的两个月,一年就会白忙,因此,抓住时机最关键。就像你的学习,初中阶段最关键,可以说是人生的分水岭,若考不上高中,基本就与学校无缘了,更谈不上有更好的工作了……”听着母亲的话,似乎比课堂上教师的教诲更深刻、更容易理解。看着母亲两鬓的银丝,我顿时成熟了许多,振奋了许多。
三、激發学生探寻民风民俗,写出乡土情结
虽然我们生活在豫西南山区,但这里人杰地灵,文化底蕴丰富,民众又注重古老习俗的传承。这里是屈原文化、哪吒文化、重阳文化发源地,一年到头各类民俗活动纷至沓来。农村正月里“舞狮子”“摇旱船”“看高台”“闹花灯”,端午节“包粽子”,九月九登高赏菊花。多年来这里流行这样一种说法:西坪的狮子,重阳的灯,丁河的高台玩得精。这些古老传统的民风民俗,许多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表现着农家人的智慧和信念。这些民俗素材,学生耳濡目染,甚至参与某个“角色”的传承,这种本土文化特质,乡土情结浓郁,最容易打动、唤起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愫。我经常在节后不失时机地组织收集这些素材,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许多文情并茂、乡土味浓厚的作文频频见诸报端。
四、鼓励学生收集方言俗语,锤炼语言风格
城市的学生接触最多的要数网络文化,不懂网络文化的山区孩子们自有他们的文化宝库。几千年的农谚俗语同样包罗万象、富有哲理。如“谷雨前后种瓜种豆”“头伏萝卜二伏菜”“锄头下面一层水”“今年麦盖三床被,来年枕着馒头睡。”这些俗语都是常响在学生耳边的话,但学生缺乏利用它们的自觉性、目的性。这就要求教师及时鼓励学生随时收集这些极具特色的俗语,在班级交流、整合、锤炼、运用,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又形成了自己通俗的风格,可谓一举两得。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农村是一部大百科全书,从自然风光到劳动生活,从民俗文化到方言俗语,都是写作训练的重要素材。作为农村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活水”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收集、去感悟、去运用,那么学生就一定会由“怕作文”到“爱作文”的。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