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中职生自我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时间:2024-06-03

王桂荣

自我教育是相对于被教育而存在的,是学生在实现自己的理想或目标过程中,有意识地调控自己的心理和行为,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的过程。而教育过程从根本上就是一个自我教育的过程,作为教师,在教给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也要在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方面应给予充分的重视和引导。

一、指导学生做好正确的自我认识与自我评价

中职的学生,对自己的认识有很大的偏差,有的学生对自己的期望值过高,一旦实现不了那不切实际的目标时,就悲观失望,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对自己有个较全面客观的评价,是主体自我教育的基础和前提。

首先要引导、提高学生探究自我的积极性,帮助他们积极地积累自我经验和生活经验,形成一个衡量自己的尺度。其次是疏通自我信息渠道,自我认识的根据一般来源与将自己与他比,与他人对自己的态度比、与自己行为的结果比等自我比较的过程。再次是进行有效的社会比较,在教育的过程中,可以进行心里测验、有朋友同学谈心、写日记、举行各种适合职校学生特点的团队班级活动等来进行。

二、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设定

自我设定是学生为了满足成长需要,制定出一定时间范围内要达到或取得的目标和结果。包括终极目标、中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如果学生对自己的目标要求过高,必然会产生挫折感;如果过低,则难以达到自我激励的效果。

教师要帮助学生了解自我动机水平的状况,帮助学生强化自我动机。如在开始在劳动学习、课外活动中布置较轻松易完成的任务,使之从中体会到满足和成就感,然后进一步提高要求,同时给予认识上的指导和榜样的示范。

三、帮助学生进行自我监督、自我控制

教育的根本就是以学生为本,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也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因此教育的过程是鼓励学生不断地进行主动探究的过程,促进学生思考的自主性,行为的自我制约过程。自我教育中的监控,并非学校和教师外部的监控,在于学生自觉主动地对自己的行为、心理加以监控和调适。自我监督要解决的问题,是让学生自己随时督察自己的行为与预先所设定的行为模式、目标是否存在或发生偏差;自我控制,则要求个体对自身的行为能主动掌握、调整、力求使自己的思想或行为符合预定目标。

学生通过自我监督、自我控制所形成的良好品质,是完成自我教育过程的有效条件和重要保障。在学生的自我监督和自我控制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制定计划、怎样确定自我目标、怎样克服自己的缺点、怎样与干扰作斗争,怎样克服不良行为习惯等,教师还应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辅助性的引导,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治疗。

四、监督学生进行自我体验、自我强化

进入中职学习阶段后,许多学生开始把自己看得平平淡淡,认为自己无能,低人一等,没有前途等,从而产生自卑、自叹、自怨自艾甚至自暴自弃等心理。特别是有的学生自幼被父母说成“成不了大器”“没出息”等,学生听的多了,就会将自己归于某一类,认同错误的形象。在教育中,教师通过让学生自我体验、自我强化等途径,使学生经历愉悦的经验与成功的经验,有助于引导学生克服已经形成的错误的自我形象,帮助他们发掘和实现自我潜能。如初步实现某个目标,使学生将自己行为的结果与阶段性目标相对比,使学生感受达到、甚至超过预期阶段目标,由此产生成就感,如果检查结果没达标,也会促使学生警惕、思索、改进。

自我教育是教育的过程,也是教育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要引导、点拨、帮助、督查等协助作用,创设有利于自我教育的环境,形成有利于自我教育的氛围,使学生能够真正成为自己的主人。

作者单位:吉林省通化市职教中心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