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指导对策

时间:2024-06-03

钱 骏

摘 要:在全国大学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全球金融危机的环境下,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如何改变大学生就业难、难就业的局面?本文通过笔者所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实践和探索,浅谈就业指导工作中的几点体会和感受。

关键词:就业 指导

2007-2008年是全省、乃至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最多的两年。在我们努力抚平天灾和人祸给我们带来的伤痛的时候,在我们为北京奥运和神七上天的成功而欢欣鼓舞的时候,我们又遭遇了百年一遇的世界金融风暴的寒流,许多企业纷纷裁员,毕业生就业工作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1.高等学校专业调整飘浮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

高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变化错位是制约毕业生就业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高校的运营机制一直是一种计划招生、统一分配的体制。很多高校的专业设置和调整不是面向市场需求。而是单纯立足于自身师资条件,招生和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结果专业过热的过热,专业名不副实,学业难与社会实践接轨,导致毕业生专业知识结构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这一矛盾在毕业生分配市场导向的今天明显显露出其不适应社会发展的弱点。

2.毕业生择业期望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的矛盾

大学生择业观与人才市场需求错位是目前大学生就业市场存在的普遍现象。有人说大学生身价不如农民工。一方面表现为大学生就业的薪资期望与用人单位所提供的实际待遇之间矛盾,大学生对薪资的期望普遍高于用人单位所提供的待遇;另一方面表现为大学生的自我意向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之间的矛盾。很多大学生头脑中精英意识过强,对薪资和职位的要求较高,眼高手低,不能胜任理想职位。由于他们不能恰当的给自己定位,导致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出现大学生就业市场“就业不难、择业难”的现状。一部分大学生宁愿待业或做临时工作,也不愿意“屈就”。

对于当代大学生自身而言,最大的问题不是就业指导或是生涯发展辅导,甚至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问题,而是不了解自己,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知道自身的优势、劣势是什么,所以,也就很难对自己的职业道路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规划。

二、如何改变大学生就业难

1.学校要有的放矢促进大学生就业,调整高校专业设置、课程设置

高校课程设置要面向社会,面向学生,了解社会所需人才类型,了解学生理想、热情。以我院为例,依托学校的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在深入调查社会、多方走访企业的情况下,树立新的人才培养观念,直接面向企业发展,培养具有正确的职业理想、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业务水平精的实用技能人才,走出了一条校企合作、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的办学途径。一方面解决了企业的用人需要,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发展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推动了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发展。

2.改变大学生自身意识

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要增强和规范就业意识。帮助大学生做好两种心理准备。(1)合理的角色定位。由于高等教育将实现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变。因此在现代社会,知识只是个人适应社会、成为社会合格成员而必须掌握的基本劳动技能和生存技能。大学生不应该是有优越感的特殊群体,而应该是就业劳动大军中的普通一员。有了合理的自身角色定位,才能正视自己的身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2)正确的职业评价。职业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大学生要摆脱轻视体力劳动或服务性劳动传统思想的影响。根据社会的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最大限度地发挥才能。特别要摒弃计划经济时代“一步到位”的传统就业观念,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观念。

三、笔者所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的几点体会

1.建构“领导主抓、全院统筹、系科为主、全员参与”就业工作体系,使之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就业工作关系民生和稳定,我们学院领导高度重视,把毕业生就业工作为“生命线工程”,学院成立“就业指导委员会”,各部门负责人、各系科主任、全体毕业班班主任全员参与,树立了“就业率是学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的指导思想,明确了“全程化、全员会、信息化、专业化”的就业指导要求,逐步建立起“领导主抓、全院统筹、系科为主、全员参与”的学院就业工作体系。制定了《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就业工作条例》、《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就业工作奖励暂行办法》,为就业工作提供了激励措施和制度保障。使毕业生就业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2.系部为主、重心下移的毕业生就业工作运行机制为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提供了机制方面的保障

责、权、利的有机结合是夯实工作任务、明确工作职责、保证工作正常运行的基本前提,我们学院实行系科联系企业制度。各系科在加强专业建设,深化教学改革的同时,积极与行业、企业集团联系,创造条件,逐步建立了实习、实训、就业基地。在毕业生就业工作过程中,各系科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就业工作各有千秋,就业指导形式不拘一格。

3.特色显著,就业促进初显成效

“办学质量”是学院的立院之本,而“就业”是学院的生命线,同时也是检验“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就业工作是一项学院系统工程,涉及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等各项工作;这两点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

坚持“学以致用”的院训、以“能力为本创特色”的办学理念,形成了“依托行业、强化应用、开放办学、高效管理”的办学特色。聘请社会各界和高校百余名专家组成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坚持“加强理论,注重应用,强化实践,学以致用”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双师型”队伍,倡导“双证制”毕业。同时,教学以市场为导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抓好毕业生的毕业率和学位授予率,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竞争力。为了促进毕业生就业,适应当前社会招聘会时间的前移,学院于2007年开始实行了“3+1”(或“3.2+0.8”)模式,促使学生尽快进入毕业实习阶段,将学生进入企业后的培训期和适应期放在大学里完成,为毕业生争取更多的就业机会。另外,教务处还开设专业选修课、加强双学位培养,实行多证书制度,都是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有效途径。我们改进了外语教学,大幅度提高了四级英语通过率,计算机的通过率也不断提高,使学院毕业生的学位授予率逐年提高!

参考文献:

1.陈水生.《大学生就业由校内分工变成社会分工的思考》.《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年16期

2.徐小波.《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思考》.《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3.段玉銮.《大学生的就业观与就业观教育》.《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5年08期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