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我国高校大学生体育教学改革浅析

时间:2024-06-03

韦 清

摘 要:随着我国当代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学校体育教学方法的改革在不断地探索和研究,新的体育教学理念和体育教育思想的创新不断涌现,要求人们站在时代的前沿,去探讨学校体育教学方法变革的新思路,提出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教学方法创新的可行性方案,以推动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方法改革和教学思想的变革。

关键词:高校 体育教学 改革

随着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教学的思想、理论、教材、教学实践也在不断完善和创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进一步明确了“健康第一”的教学指导思想。如何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及终身体育的要求,以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人才,为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现实指导意义。

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现状分析

1.体育教学内容枯燥、教学质量不高

大学体育教学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但许多高校都局限于传统的竞技体育项目,理解为只有大量地向学生传授各种运动项目的技巧,才能发展学生的身体,增强体质。而忽视了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与爱好,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以及提高教学质量和丰富教学内容。

2.对于创造积极的教学情境和学习环境的意义认识不足

基于传统的体育认识与教学习惯,在一些高校的体育教学中,依然过分注重教学的组织性、纪律性,强调“教”的条理性、法度性和“学”的有序性、统一性等。这种教学,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不利于教学与教育对象、教学环境和谐关系的形成。

3.运动场地器材设施制约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实施

运动场地器材设施是完成学校体育任务、实现学校体育目的的重要物质基础,是检验学校体育发展程度的重要尺度。当前,我国各高等院校在不断进行扩招,学生数量的急剧增多,导致学生人均运动场地面积严重不足,已经影响了大学体育教学的质量和大学体育教学课程改革的实施。使许多学校在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中由于硬件设施的制约无法进行推广和借鉴。

4.偏重教学过程管理,忽视结果评价分析

一直以来,体育教学计划中的授课内容与授课学时矛盾突出,教师要在规定的学时内教授完规定的项目内容,还要提高教学质量,而且每个教学班人数多,教学质量就难以保证。在学生考试成绩评定过程中,授课教师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对学生成绩如实统计。可能造成学生不及格人数过多,不符合正态分布。

5.师资力量比较单薄

高校经过几年的扩招,在校生数量大幅度增加,体育老师的总体数量却增加不大,职称结构不合理,教授、副教授占的比例小,而讲师、助教占了很大比例,体育教师的学历结构也不理想,陈建嘉在对38所院校的调查中,无一个博士学位者,而硕士学位的教师仅占21.6%,很多大学仍然以本科毕业生为“主力军”。体育师资力量的单薄,势必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

二、提高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对策

1.加强体育教学管理制度建设

首先应该严格执行学校制订的各项制度。其次是结合体育教学管理实际制订体育管理制度,明确各类人员岗位职责。这一系列体育教学管理文件,使体育教学管理日益规范和完善,为提高体育教学管理质量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

2.完善体育教学过程质量监控

加强教学质量监控,是促进学校教学管理规范化、科学化,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加强教学管理质量监控应从学校的条件、教学秩序、教学过程、教学状态、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检查、监督、评议。

3.合理安排,改进学生体育管理工作

针对目前学生人多,器械、场地少,练习机会少的现状,体育教师应该改进传统的管理组织方法,应以引导为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结合自身特点发展的权利和需要。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

4.拓展体育教学内容,改革教材体系,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拓展新教学内容,适应现代社会要求

适当地增加一定比例的理论课教学,淡化“竞技运动”的模式,牢牢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首先考虑的不应该是用什么竞技运动项目作为教材的问题,而应该考虑使用何种内容和形式作为教材的问题,但这不是说学校体育中应排斥竞技运动项目的问题,问题是要善于选择,善于改造,以增进学生的健康为主要目标。拓展一些有趣味性、健身性、教育性的项目,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方法上,长期以来强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智力和各种非智力因素的作用,限制了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也束缚了体育教学方法自身的改革与发展。因此,在教学上应运用“情感教学法”、“快乐教学法”、“合作性教学法”、“创造性教学法”、“探究性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有效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创造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照顾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提倡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创造条件使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成功和满足,从而引导学生增强体育意识和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

5.建设高素质的体育师资队伍

体育教师是保障体育教学质量的前提和条件。扩招后高校要切实树立以教学为中心的观念,加强体育教学质量意识,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根据体育教师的教学业绩、科研水平和实际工作表现进行聘任,实行高职低聘或低职高聘,形成合理的竞争机制,制定体育师资培训计划,鼓励支持体育教师进修、考研,引进高水平人才,善用高素质人才。

6.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应将广泛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增强大学生体魄放在高校体育工作的重要位置,加大宣传力度,强化大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其充分认识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性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把同学们参加课外群体活动的情况纳入到体育课的考核与管理之中,把教师指导课外群体活动的情况纳入到教师教学工作的考核与管理之中。实行以学生系部为基本单位的联赛制等,从而有效地调动了学生、教师、系部三个方面的积极性。建立体育项目协会,实行会员制、俱乐部制。举办体育文化节,丰富大学生们的体育文化生活。在学生中广泛开展终身学习、终身锻炼的教育,积极倡导每名同学至少掌握一项体育项目的活动,进一步扩大学生课外群体活动的群众基础。积极开展课余训练。高校领导应该高度重视课余训练,应该认识到课余训练对学校运动水平的提高,文体活动的开展及校园精神文明的建设等方面的推动作用。把自己学校的运动水平作为对外宣传、扩大自己学校影响的一个重要窗口。各院校应充分利用政策优势,通过特招来吸收高水平运动员,同时加强高水平队伍的管理,制定相应政策来解决高水平运动员的学业问题、系统训练等问题。开展丰富多彩的高校大众体育竞赛活动,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中来,培养学生的体育参与意识。各高校应根据各自的条件,开展具有自己特色的体育竞赛活动。例如冬季的越野长跑、夏季的游泳比赛、秋季的广播操比赛等等。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高校体育教学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体育教学内容应该突出科学性、实效性和全面性;体育教学方法突出综合性,树立体育教学的多维综合评价观。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在完成教学大纲基本要求的前提下,突出培养学生的智力、情商与创造精神,以及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良好意识,使大学生的身心素质得以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培养合格的建设者。

作者单位:钦州学院体育系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