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3
祁斌
初中体育教学不但与学生的身体素质息息相关,而且有效的体育教学还对学生其他课程的学习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体育与健康并重,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以育人为宗旨,以学生为主体,重视教学方法特别是学习方法的改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全面发展。这也就是要求我们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要进一步完善体育与健康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健康教学和保健知识的教学,提高学生健康意识,养成自主、积极锻炼的爱好和习惯。
一、树立“健康第一”的体育教学思想
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是未来社会建设的栋梁,让其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坚强的意志、健康的身心是体育教学的重中之重。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学校都在片面地追求升学率,而忽视了体育教学的重要性,甚至于任由其他基础文化科目挤占体育教学的时间,学生学业繁重,没有放松,锻炼的时间和机会,导致青少年各项身体指标的持续下滑,严重影响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二、开发“特色体育”提高教学的效率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了“终身体育”的观点,这也就是说,初中体育的教学不单单只是为了达标,为了通过中考的测试而已,而应该是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终身体育爱好和习惯为目的的。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打破传统体育教学形式和内容的局限性,因地制宜地引入、补充一些其他的大众化的体育项目,如广场舞、太极拳等等。教学中,除了灌输终身受益的体育知识之外,还应教给学生体育锻炼的方法,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三、注重“学生主体”的自身健康发展
学生是体育课堂教学的主体。每一位学生由于先天或者后天的影响,体质都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个体差异性。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既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给他们适当的机会,又要分层对待每一位学生,给他们不同的要求,提高学生的体育锻炼自信心,促进其生理和心理的全面发展。
四、注重“心理健康”的重点培养发展
由于受到来自家长、学校以及社会各个方面的影响,初中生的压力越来越大,心理健康的状况也越来越差,特别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怀,帮助和鼓励,消除他们的消极心理,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使其能积极向上,不断发展。
编辑 谢尾合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