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3
张建鹏
学校体育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体育运动使人身心健康、适应社会,从根本上提高人的生活质量,使人对未来充满信心。要做到这点,就需要不断的学习,在不断的学习中,发展完善自我,要做到这一点,离不开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保证。
体育教学最终目的在于培养适应现代生产和生活的人,为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条件。这就需要通过体育教学对学生身体形态、技能培养、知识传授等方面进行培养。如何有效地利用在校期和课堂教学,就需要良好的习惯作基础。
一、体育习惯的特点
1.后天性。体育习惯是通过后天练习而成的,在一贯的教育要求下,使个体行为具有方向性和坚持性。参与体育活动的经常化和运动技能达到熟练化有助于体育习惯的养成。显然体育习惯的养成要靠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力量。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强调指出:什么是体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2.稳固性。从体育习惯的养成过程可看到,它源于在某种时间、情境下的练习和重复,痕迹的加强是行为倾向明显,实践证明,凡有体育习惯的人,条件具备了会积极锻炼,条件不具备他们要创造条件去锻炼,他的体育行为已经从“必须遵守变为习惯于遵守”。
3.指向性。体育习惯与体育需要紧密相连。因此,它具有明确的指导性,首先指向于自身的心理过程,把体育需要转化为锻炼动机,再把动机转化为行为。其次他指向于习惯的外部条件。具有指向性才能保证习惯转化为行为过程,并使行为过程始终围绕习惯指向的内容展开。
4.有力性。体育习惯一经形成就可以成为体育锻炼行为的内部动力,此时,主体的行为是靠内心驱使的,而不靠外来的约束和强制,同时借以满足习惯要求的动作技能也在不断练习中更加熟练,它的自动化系列程序对习惯行为也起着省时省力的作用,使体育锻炼的效果大大提高,并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二、体育习惯的培养
1.从小培养。喜爱活动是儿童的天性,特别是9~11岁的儿童,最需要身体的活动。因此,积极引导中小学生特别是小学生,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即符合他们的需要,也容易养成他们的体育习惯。
2.技能指导。体育习惯是一定条件与一定运动技能自动化行为方式的连接,所以运动技能是体育习惯的表现方式。为此,在中学校体育中,把锻炼身体、掌握技能与习惯培养统一起来是可行和有效的。
3.坚持实践。练习是形成习惯的必要条件。任何习惯的养成都必须付出实践,只有反复的实践,方能养成行为习惯。因此,必须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体育环境,提供具体的学习榜样,激励其参与行为,才能使他们的体育习惯在实践中得到培养。
总之,从学校来看,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指导思想,为学生提供体育锻炼的必要场地、器材与时间,体育教师上好体育课,组织开展好生动活泼的课外体育活动与群众竞赛,对学生体育习惯养成具有直接的、有效的作用,甚至对他们一生的体育锻炼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作者单位:河北省香河县第五中学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