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3
张安明
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在这个土壤上。”
但在我们生物课上,师生心灵之扉紧闭,有时彼此都在说违心话;做着违心的事,教师则无一例外地予以廉价“表扬”,或者视而不见。缺少“情感”的生物课堂教学,就如同一个人虽五官端正,却没有“神情”一样,会给人以面黄肌瘦、病弱无力的感觉。要从根本上扭转这一局面,必须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的情感。
一、用教师的热情感染学生
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崇高的,神圣的,教师的自身情感直接影响学生。
教师要给学生亲切感、信任感。教师要对学生倾注全部爱心,关心爱护学生,尊重信任学生,满腔热情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尤其对弱势群体要倾注更多的爱。例如,在生物课堂讨论中,有些胆小的同学不爱发言,这时,老师就及时地用目光激励他们,即使他们在回答中出现错误,也首先肯定他们的大胆,指出答案正确的地方,然后指出需要进一步修改的地方;通过对学生的点滴成功给予真诚的鼓励,使其获得成功的体验,满足自尊、爱的归属心理需要,增强自信。学生感到教师可信、可亲、可近,产生一种满意、喜爱的情感,听课效果自然提高。
另外,教师要在课堂上流露出积极的情绪。如果情绪热烈高涨,就能给人以欢乐、鼓舞和奋进,使人充满信心,进而感到轻松自然。
二、教学文本要情感化,借以丰富学生的情感
情感总是由一定的客观事物引起的。生物学教学时,教师可通过对教材文本的处理,使教学文本故事化;甚至在教学中插入类似《动物世界》的故事讲述,起到激发学生情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效果。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青少年学生渴望丰富的情感体验,强烈的感情共鸣,适时的情感发泄。因此,生物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采用情境导入、激情讲解、联想引发、情景再现、情境体验,背景穿插、感情渲染、气氛烘托等方法,激起学生内心的感情波澜,引发学生的情感,使之与课堂教学内容产生共鸣,进而理解生物学的真谛、发展情感。
三、用现代教学手段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学活动是培育生命的一种艺术活动。在教学中,只有当学生的情感升华为一种审美体验时,才会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生物学习中去。因此,教师要善于调动电影、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手段,创设一个自然和谐,有利于身心开放的“心理场”,激发并保护学生的想象力,激活学生的创造精神,使学生进入“愉悦”的自由状态,产生愉悦的审美体验。
自己在教学《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一节课时,先播放一段电影剪辑,让教材提供的客体成为声、色、光、影彼此相通、交相辉映的动态世界,而后提出问题,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情感在课堂上的综合运用,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为有效。中学生物如果缺乏积极情感的投入,课堂教学活动就变得机械、沉闷、枯燥和程序化,缺少生气和活力。因此,为了提高课效,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必须适时进行情感传递和情感熏陶。
作者单位:江苏省赣榆县塔山二中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