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为学生动态生成创设平台

时间:2024-06-03

蒋红霞

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有时学生的回答偏离预设的现象,这就要求教师善于把握好课堂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让学生主动生成。

一、利用学生已有经验,促使生成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非常重视生成性教学,这是由课堂的复杂性所决定的,也是由新课程的教学目标所决定的。要使课堂教学得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就必须着眼于教材,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化选择出发去拓探、拓宽课程的内涵和外延。在过程中,学生通过在生活中寻找,询问父母,翻阅有关书籍,都能以自己的方式去获得知识,自然地生成知识。从而使教学异彩纷呈,收到了良好的教堂效果。

二、利用合作交流方式,促使生成

学习需要独立的思考,也需要伙伴的合作。每一个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质量是合作学习实效性的基础。每个学生是否经过自身充分的思考也是实现有效交流的前提。而在与其他伙伴紧密、丰富的合作中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交流自己的所思所想,有助于学生更深层次的探索和发现,也有利于学生在认知、心理、情感几方面获得成功的体验。所以,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根据具体情况合理组织学生的独立探索和合作交流,促进有效互动。第一要保证学生有一定独立思考的时间。第二要提供合作性任务,组织不同形式不同级别的师生、生生间、小组与小组间、小组与个人间的交流讨论,形成多元网络式的互动。如教学《素数和合数》一课,学生合作学习后提出了很多问题如“素数和合数是无限多的吗?为什么?、判断一个数是不是素数,还有没有别的方法……”课后,向学生了解质疑情况,他们说,通过小组合作发现了原本自己没发现的问题。其次,有时,觉得对某知识不理解,但具体是什么问题却说不来,通过合作,这种情况就解决了。最后,有的问题可以随时通过别人的帮助得到解决。而最重要的是每小组中的后进生也都能提出一、两个问题,改变了无问题的状况。学生通过合作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三、利用学生智慧火花,促使生成

新课程强调开放型的课堂教学。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意想不到的“高见”和“智慧火花”,给师生带来一种意外发现的满足。对这些信息,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地把它们纳入到预定的答案中去,那么刚刚擦出的“火花”就会即刻消逝。因此,教师只有用心倾听、及时捕捉和充分肯定,努力创造条件去扶植它、栽培它,让智慧闪耀光芒。开放课堂滋长的这些信息才能成为有价值的信息、有用教育的资源。如在教学完《长方体和正方体》时,学生开始争论一张长方形纸是不是长方体,这时面对争论,让学生想办法为自己的说法来做个实验证明,结果有几个同学拿一本作业纸重叠起来成为长方体。这下全体同学心服口服,统一了意见,从而使学生的体会加深了。

四、激发学生积极情感,促使生成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情感是知识生成的纽带,更是激发课堂活力的源泉,一个有生命的个体只有在充满情感的学习环境中,其认知活动才能主动参与,充实过程。我们教学过程也是如此,只有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时,才能让课堂焕发活力。因此,学生在不断生成的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面对课堂上的数学问题,学生的学习态度是越来越积极还是越来越消极?这一切必须为我们教师所关注,这种关注同时还要求我们教师用“心”施教,不能做知识的传声筒。如一位老师在教学“长方形面积计算”时,对学生的“长+长+宽+宽和长×2+宽×2”的结论很是不满意,学生还没汇报完,教师皱起眉头就不耐烦了:“这种计算方法不方便,有没有更方便的?”当学生终于说出按“(长+宽)×2”的计算方法后,老师才兴奋了。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看到,教师这样做,全然不顾学生的心理感受,相当于暗示了大多数学生:你的思考是有欠缺的。这样做,只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泯灭他们的创新性。而另一位老师也遇到了同类问题,对学生的表现先是肯定,在引导:“两个长相加,两个宽相加,还可以怎样表示”,在老师的合理引导下,课堂引起高潮,学生思维活跃,最后水到渠成总结出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因此,我们教师只有关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起学生热爱数学的积极的情感态度,建立起学习的自信心,才能让课堂处在动态发展生成学习过程中!

总之,现在有许多教师往往认为动态生成仅指那些出乎意料的场景。其实不然,叶澜教授在面向“21世纪的新基础教育”报告集中强调教育活动的“动态生成性”,教学过程是生动可变的,课堂的活动来自于学生动态的发展,教师必须紧紧抓住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因素,使之成为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的催化剂。

作者单位:江苏省溧阳市城南小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