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3
宋洪亮
《锐角、钝角》教学片断一
师:现在四人小组合作,把画好的角放在一起,看一看:角的大小;想一想:可分几类?分一分。(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分类)
师:哪一组来汇报?
生1:我们组把角分成了三类,一类比直角大,一类是直角,还有一类比直角小。
师:先看比直角小的角(逐一出示),比直角小吗?(学生逐一判断)
有比较难判断的吗?
师:这个角比较难判断,你有什么办法?
生1:用直角比一比。
师:明白他的意思吗?
生:把三角板的直角放在角上,比一比。
师:你能来比一比吗?
(学生上台,先把三角板直角的顶点和角的顶点重合,移动三角板,使一条直角边与角的其中一边重合)
师:点对点,边对边,你能判断了吗?这个角比直角大还是小?
生:小。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角的另一条边在三角板直角的里面。
师:对啊。当一个角比直角大还是小比较难判断时,就用三角板中的直角去比一比。
师:再看看这一组同学画的其他角。
(教师又逐一出示角,让学生判断。遇到难判断的,让学生上台比一比)
师:下面同学有比较难判断的角吗?
(用三角板中的直角比)
师:分组检查刚才的角,看判断得对不对。
师:看比直角小的角,你能给它取个名字吗?
生1:小角。
生2:瘦角。
生3:尖角。
师:你们都抓住了这类角的特点:瘦瘦的、尖尖的、小小的,数学家取了一个名字叫锐角。(板书:锐角,并让学生读一读)
师:那比直角大的角叫什么呢?
生1:大角。
生2:胖角。
师:是啊!数学家取的名字叫钝角(板书:钝角,并让学生读一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锐角和钝角”。
《锐角、钝角》教学片断二
师:这是一副三角尺,这样拼(如图),拼出了什么角?
生1:锐角。
生2:钝角。
生3:直角。
师:意见不统一,怎么办?
生:用直角比一比。
(师拿直角比)
生齐声说:锐角。
师:用这副三角尺,还可拼出一些角,拼一拼,看一看,拼成了什么角?
……
用同样的两块三角尺能拼出锐角、钝角和直角吗?
反思
一、在活动中探索,经历建模过程
学习活动中,孩子更愿意自己去经历、去实践。他们或许会相信你告诉他们的,但他们更愿意相信自己所看到的、经历的事,这就是一种“体验”。学生在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中,已经学会如何辨认角和直角,并已建立了正确的表象,而锐角和钝角就是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分类、概括得出的,这就更有必要让学生经历概念得出的全过程,这样学生才会有清楚、准确的认识。本节课的设计,让学生画几个大小不同的角,然后再分类,预设中可能有两种分法,一种是分成两类的,一种是分成三类的,实际学生都是分成三类的:一类是直角,一类是比直角小的,一类是比直角大的。由此让学生自己取名:比直角小的角是锐角,比直角大的角是钝角。在这个环节中,让学生经历锐角和钝角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对锐角、钝角的认识建立在以直角为轴心的知识体系中,从而顺利地建立了锐角和钝角的概念。
二、在判断验证中完善,稳固地建立概念
作为教师,适时引导、提醒学生借助有用工具判断角,实质上是数学方法的启迪,是数学魅力的展现,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内驱力。在教学中让学生经历“拼角、感受角、判断角、验证角”的过程,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学生在做中学,玩中学,兴趣盎然,体验到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同时,在各环节教学中,多次组织学生以直角为标准进行验证,同时引导学生思考“锐角和钝角有没有用直角验证的必要”,让学生把数学知识学活学巧。
三、在交流中发展,提升数学的思考性
课堂中每个活动后,都要采取不同的方式给每个学生提供充分交流的时间和空间,鼓励人人动脑想,人人开口说,互相提示,互相补充,让有问题的孩子发现自己的问题,让有能力的孩子展现自己的能力。在“拼角”活动中先让学生用一副三角尺拼出各种不同的角,让学生在交流中感悟两个较小的锐角可以拼出一个锐角,两个较大的锐角可以拼出一个钝角,直角和锐角拼出来肯定是钝角。再让学生用两块一样的三角尺拼出各种角,这时有的学生说不行的,没有两块一样的,有的同学自然地想到了同桌两人合作,发展了合作能力。最后做知识的延伸,用两个直角拼,让学生猜还是不是角?如果是角是什么角?大多数学生说不是,有的说是,留给学生课后思考。这样,不同层次孩子的思维都有提升,得到不同的发展。
本节课的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的,让学生在主体积极参与、操作、交流、动脑、动口的探究性学习中建立概念、理解概念和应用概念。实践证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焕发师生生命的活力,让课堂更精彩、更有效。
作者单位:浙江省嵊州市剡山小学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