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留心处处皆创新

时间:2024-06-03

王 颖

俗话说:“留心处处皆学问。”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时时、处处、人人都可以创新。”世界原本是多元的、五彩的。因此,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作为课堂改革的主要目标,是时代和未来人才培养的需要。

创新是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且作文教学具有得天独厚的有利因素和条件。笔者认为,“创新”是指作文教学的核心是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也就是说要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体会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把创新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扎扎实实地培养学生的作文创新能力。

一、观察生活寻找“新”

作文教学必须回归生活,以生活为本源。这是作文教学返璞归真、正本清源的关键所在。据此,教师应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人和事,积极引导学生去参观、调查,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激活学生创新的热情,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来自于生活,生活感悟才是创新的成果。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要善于帮助学生疏通源头,提取“活水”,并引导学生积极发现。发现事物的“新联系”是创造思维最本质的特征。

作文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主动求索,把生活信息联系起来,纳入已知的作文写作体系,必然有所创新。

二、引导兴趣培养“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写作训练有浓厚的兴趣是教学的最大成功。学生作文的创新精神的体现有许多来源于浓厚的兴趣。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因此,作文教学要十分重视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以此为创新的前提。

要让学生对作文有兴趣,首先课前必须认真准备,设计一些学生感到新鲜有趣、有吸引力的导语、动作等情境,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让他们像演员一样,在老师创设的环境中进入状态,敢于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想法,集中到探求知识的境界中去。教师还要适当给以褒奖,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让作文兴趣得以保持。

要让学生对作文有兴趣,学生首先要玩得有趣。玩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健康发展身心的主要方式;玩不仅是学生放松身心、劳逸结合的形式,也不仅能增加作文的素材,还是认识自己和周围事物的主要渠道之一,更是他们亲近大自然、亲近生活和伙伴的场所,发挥潜能,陶冶情操,增进学识,锻炼能力,发挥创新的学校。

要让学生把写作的兴趣继续保持下去,教师还要用丰富有趣的内容和生动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使学生的精神得到最大满足。

三、鼓励模仿感知“新”

这种做法就是在对旧知识的模仿中,多起点、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问题,在对旧知识的“迁移”和“拓宽”引申过程中使学生有新发现、新见解、新质疑、新设想,启动学生潜在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理解应用这一规律,应注意以下几点:

1.正确理解仿与创的关系。仿是学习表达的手段,创是表达训练的目的,仿是为了更好的创。不教给学生模仿,他们就品味不到在习作过程中的乐趣,让学生模仿,可以使学生发现巨大的勇气和动力。因此,作为教师,对学生的“异想天开”应多鼓励、赞扬,引导他们敢于想他人之未想,做他人之未做,这样,他们的创新欲望就会越来越强烈,这是一条普遍规律。

2.儿童对例文的模仿运用能力是作文素质的基本标志,也是学生个性发展基础之一。没有个性,人类的一切创造活动都无从谈起。学生在习作中不是消极地接受、索取,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构建作文,甚至创造作文。因此,作文教学应珍视学生的独特感悟和体验,鼓励他们在作文教学实践中自主探究、张扬个性。单纯地重文轻作或重作轻文都会影响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均衡发展。

四、积极评价鼓励“新”

在作文评价这一环节中,学生很可能突发奇想,产生灵感、顿悟,相信会在原来平淡的文章中改出个端倪来。

1.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展开不同意见的争论,使学生突破常规的禁锢,积极、独立地探索问题。学生摒弃了单向线性的狭隘思路,就可以求得多种设想、方案和结论,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2.进行二次修改。经集体评改和自我评改后誊到作文本上的学生作文,教师一般只批不改,或以问代批,让学生受到启发后,再次进行修改,收到点石成金之效。

五、大胆想象拓展“新”

想象是儿童的天性,更是小学作文的重要内容。想象是创新的先导,是模仿到创新的阶梯。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想象是拓展思维空间的内驱力,是人们对头脑记忆表象进行加工创造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任何一种思维活动,都离不开积极丰富的想象。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提供一些“悬念”问题,激发儿童的想象力,放飞想象和幻想的翅膀,拓展生命体验,引导写想象中的事物,为学生的创新提供空间和时间。有道是“心无所羁创新来”,教师应具备创新的意识,把创新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敢想、敢做、敢说、敢写、敢于创新,使作文创新真正成为一种需要,扎扎实实地一步一步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者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抚宁镇渤海寨小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