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等

时间:2024-06-03

金云如

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阅读的心理过程看,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是相互依存,相互存在,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阅读教学的实质是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结合体,它具有全面性、深刻性、联系性、创造性。

在阅读教学中,小学生阅读思维存在很多缺陷:不善于全面看问题,以偏概全;不善于认识事物的本质。浅尝辄止;不善于联系地看问题,孤立思考;不善于创造性地分析问题,生搬硬套。因此,阅读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扎实的基础知识。还要注意根据阅读思维的特性培养学生的思维素质。

一、全面性

阅读思维的全面性要求在阅读时能够对课文中提出的问题进行全面思考,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展开,不能做片面的分析了解。“整体——部分——整体”的阅读思路,正体现了这个特征。一篇课文是一个整体,词语、句子、段落与篇章有联系,如果只抓住片言只语就当作全面,是必要犯以偏概全的错误。因此,要根据不同类型的课文题材,提出不同的思维要求,让学生通过初读课文,沿着一定的轨迹展开思维,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从中学习不同的思维方法。如:写人的文章要注意写了什么人,主要写了什么事。写事的文章要注意写了什么事,说明了什么。状物的文章要注意描写了什么事务,它有什么特点,等等。

二、深刻性

阅读思维的深刻性要求阅读文章时能进行深入的思考。由表及里,透过事物的外部现象,抓住问题的本质。否则,阅读理解只能停留在浅表层次。针对这一特性,我教给学生“追根法”,引导学生“打破砂锅问到底”,对课文进行追根寻底的分析。如:教学《郑人买履》一课时,组织学生讨论:这个郑人错在哪里?我们班的一个学生回答:“他错在只相信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最终没有买到鞋。”这个道理是浅显的,没有暴露问题的本质。我引导学生用“追根法”尽心追问思考。先问:“这个郑人错在哪里?”学生回答:“他错在只相信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最终没有买到鞋。”再进一步追问:“这说明什么?”学生就明白了:这个人就错在做事墨守成规,不知变通。这样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揭示了问题的本质。

三、联系性

阅读思维的联系性要求阅读时能够广泛联系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性思考。如:联系上下文,联系学过的课文,联系写作的时代背景,联系生活实际等等。在联系中有比较,有比较就有鉴别,就能加深认识,思维就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培养学生阅读思维的联系性,可以教给学生“找联系”的方法,找到与本文、本题、本句有联系的内容,并把它们联系起来进行思考。如《刘胡兰》一文中“刘胡兰像钢铁铸成似的,一点儿也不动摇。”对于这一句的理解,如果不联系上下文,就很难明白其真正的含义。对此,要启发学生找出上文中刘胡兰对于敌人的各种手段采取的对策:“大声回答”“愤怒地回答”,从而体会出刘胡兰在敌人面前英勇斗争,坚贞不屈,她的革命意志坚强,像钢铁铸成一般,是无法摧毁的,敌人的利诱威胁,严刑拷打,都不能动摇刘胡兰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由于结合了上下文,再来理解比喻句就不困难了,理解了比喻句,对这个自然段内容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四、创造性

阅读思维的创造性,要求阅读过程中不是按照一般的思维方法或应用现成的结论来解决问题,而要善于变通,善于创新。否则,思维囿于一般程式,不能灵活地解决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阅读思维的创造性,可以教给学生“求异法”,引导学生变换角度地思考,寻求问题的“异”之处。进行灵活思考,从而展开发散思维,以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如:《草船借箭》,课抓住题目中的“借”自来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借”是经同意暂时使用别人的东西,用过还要归还的意思。诸葛亮使用计谋取得了曹操的箭,更没有归还的意思,怎能用“借”呢?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它们可以从新的角度来考虑“借”的含义。如:课题中用“借”字更突出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曹操好像是自觉自愿地把箭交给诸葛亮的,以后交战时箭还要“还”给曹军;课题中用“借”字很风趣、幽默,讥讽了曹操的自以为是,赞扬了诸葛亮的聪明才智。通过这一方法,便得到了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效果。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根据教材的特点,教会学生在不同的环节采取不同的思维方式,把学生的思维活动巧妙地贯穿于听说读写的训练之中。这样,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使阅读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浅谈目标导引下的自主学习

周洪海

所谓目标导引下的小学数学自主学习,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在恰当的学习目标导引下,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方式,在主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的学习过程。

一、目标呈现的情景性

学习目标的定位以及如何呈现,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自主学习的质量。教学中我们注重学习目标不是由教师为学生确定,而是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确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

1.目标源于实践,创设生活情景。我们把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作为教学活动的开始,创设生活情景,情景中蕴含数学学习目标,激发学习情趣,产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需要,使数学知识生活化;同时创设情景,使学生从静态学习走向动态学习。通过实物操作、表象性操作进入符号操作,让学生由实践活动产生学习需要,由需要产生学习目标。

2.目标始于问题,创设问题情景。人的学习潜能表现在对知识的探索过程中,使我们可以创设问题情景。学生对问题的获得有一种需要,从而为求知提供了磁场。例如在教“有余数除法”时,今天正好是11月1日,星期四,思考50天以后是星期几呢?学生顿生疑惑,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从而明确学习目标。

3.目标赖于兴趣,创设兴趣源点。兴趣是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目标的灵丹妙药。数学学习目标的呈现应该向着趣味化方面发展,教师在数学情趣中扮演探索真理的引路人。

二、注重自主探索的开放性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联系。

目标导引下的自主学习尤其重视学生自主探索,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通过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等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有关数学知识。例如,“圆的周长”这节课,学生的自主探索过程我们是这样设计的。

1.自己演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上台操作,将“圆的周长”放在投影上演示,使学生对“圆的周长”概念有一个形象的感知。

2.自做实验。学生人人动手操作,想办法求出直径分别是3厘米、4厘米、5厘米的圆的周长。

3.观察思考。圆的周长可能和什么有

关系?有怎样的关系?圆的周长如果不通过操作测量等方法怎样计算出来?这个设计体现了这样一种思想。注重让学生根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三、提高合作交流的实效性

在目标导引下的自主学习的实践中。我们十分重视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让学生在同桌间、小组内、班集体范围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与过程,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为提高合作交流的有效性,我们认为需要培养学生间的“合作技能”,大致包括:

1.听的技能。养成学生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能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对别人的发言作出自己的判断,丰富自己的理解。

2.说的技能。有敢说的勇气,说话时声音响亮,条理清楚,语句完整,语言简练且突出重点。

3.交往的技能。尊重他人,不随意打断别人的发言,善于采纳别人的意见,体会他人的情感,控制自己的情绪。

四、强调评价的素质化

评价应贯穿于数学课堂教学的始终,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创造性的思维活动等需靠正确的以学习目标为依据的教学评价去引导,去激励和调控。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全面考查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效途径。

因此,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要以素质化的要求,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1.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评价者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自己,要更注重开展自主评价。我们要改变学生处于被评价的被动局面,采用教师对学生评价和学生之间的互评以及学生的自评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对学生数学自主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理解掌握,更要关注学生情感和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重视考察学生的数学思维过程。

3.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使对学生学习状况的评价更加客观和公正,应采取多种方式,既应包括对学生书面作业情况的评价,也应包括通过观察、提问、交谈等方式对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