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3
蔡文广
提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培养学生能观察现象、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掌握一些化学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逐步形成学习化学,服务社会、生活良好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关键词:实验教学思维训练
实施新课程以来,提高化学实验教学质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实验教学仍然是化学教育中薄弱的一环。究其原因,除了部分学校和教师对实验教学不够重视和实验条件缺乏之外,实验教学过程中忽视必要的严格的思维训练,也是重要的因素。本人在教学中的体会是:在具备必需的实验设备和条件之后,提高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强化实验教学中的思维训练。为什么要强化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思维训练呢?
一、强化化学实验教学思维训练,是掌握化学科学知识的必然要求
化学实验既是化学学科的基础,又是掌握化学知识规律的入门的向导和手段。学生从实验事实出发,形成化学概念,上升为化学规律,进而编织知识网络,建筑知识架构,不经过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思维过程,要使学生由感性上升至理性,是难以完成化学学科学习任务的。因此,教师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应当适时引导学生结合实验现象,观察反应过程,激发思维活动,实现感性阶段向理性阶段的飞跃。
二、强化化学实验教学思维训练。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习活动的核心成分是思维。强化化学实验教学思维训练,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基本过程。中学化学思维训练的重点应该放在思维品质——独立性、整体性、逻辑性、精密性、发散性和敏捷性等的形成与锻炼上。而化学实验活动的过程,自始至终都充满着培养和锻炼学生上述多种思维品质的契机。化学教师如果没有引导学生在实验教学中有效地把握这些契机,就是教学的严重失职。
三、强化化学实验教学思维训练,是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开展的重要环节
化学实验教学是化学科学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正如著名化学家戴安邦先生指出的:“化学实验教学是实施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培养化学科学素质应把着力点放在实验功能的开发上,把化学实验功能运用到学生学习化学的思维训练上。
现行一些学校“应试教育”死灰仍在复燃,“素质教育”难以深入推行,不少化学实验教学出现许多大家司空见惯却又不能容忍的现象,化学教学还局限在黑板上画实验,课本上练实验。一些能做的实验,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或动手实验时,也是只求机械记忆仪器名称、实验步骤、现象要点,把生动活泼的实验活动,变成呆板的条条框框,而忽略了诱导学生把在实验观察时激发起来的兴奋点,及时转移到透过现象认识变化的原理和实质上来。
本人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提炼出“获知激趣、活跃思维、求真理、育德树人”的教育教学理念,通过较为长期的运用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通过化学实验教学,学生在知识、能力、品格、整体素质等多方面得到综合提高,走上社会多年的学生仍深有感触,“当年学习化学实验思维训练的获取与提高,至今的成人成材与事业有成”很大程度上都得益于化学实验教学的思维与训练。
四、强化化学实验教学思维训练,是确保学生学好化学的重要手段
如何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的思维训练,本人认为,重点是要围绕实验引导学生展开思维活动,将化学实验理论的主要内容概括为实验、装置、操作“三大原理”。教师应当在具体的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围绕对上述“三大原理”的探索、理解和辨析,自始至终渗透着思维训练活动。
1.实验原理的思维训练。“实验原理”即反应原理,指的是每个具体的化学实验,反映了或说明了或推断了什么样的物质发生何种变化的理论。可以围绕如下的角度引发学生思考:
(1)变化实质——什么化学物质(有时还应进一步分析为什么要选用这些物质)发生什么特征、属何类型的变化?得到什么结果?为何会得到此结果?
(2)定量关系——反应物之间采用怎样的物质的量(或质量、或体积、或微粒数目)的关系?为什么要采取此种定量或过量关系?
(3)反应条件——实验时应选择怎样的物质状态、加热的程度?甚至包括需要多高变化温度?是否需要一定的压强或催化剂条件等?为何要选择这样的条件?
2.装置原理的思维训练。“操作原理”指的是为了达到某个具体的实验目的,应当选用何种仪器、设备,采用何种组合、连接方式的道理。可以围绕如下角度引发学生思考:
(1)仪器选用——根据实验原理,对特定的反应物或生成物,应选用哪种量取、混合、反应、加热、除杂、干燥、检验、收集、吸收、分离、缓冲(安全)的仪器?为何选用这些仪器更适宜?
(2)配套组合——根据实验需要,选用的仪器之间,大小、规格应怎样协调、搭配?如不这样组合会出现什么弊端?能否作调换或代用?
(3)连接顺序——为达到良好效果,选用的仪器应采取怎样连接的位置顺序和安装拆除的先后顺序?为什么要安排这样的顺序?不遵循此顺序会带来什么不良后果?
3.操作原理的思维训练。“操作原理”指的是根据具体的实验目的和仪器,进行实验操作活动的理由。可以围绕以下角度引发学生的思考:
(1)操作步骤——达到某一实验目的,应当经过哪些操作步骤?这些步骤先后顺序如何确定?为什么要经过这些步骤?为什么要安排这种顺序?省略或调动某些步骤会有什么影响?
(2)注意事项——实施某个实验步骤时应注意做什么或不能做什么?原因何在?
(3)安全措施——实验过程可能会出现什么不安全的事故?如何防范?万一出现事故应如何处置?依据何在?
综上所述,本人在化学实验中,围绕“三大原理”引发学生展开思维活动的角度,是从化学实验教学的整体来阐述的,从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准的实际出发,抓住某些侧重点展开思维训练,引导学生从某些典型的实验探索人手。上升到一般性、规律性的认识,逐步提高学生思维品质的层次。围绕“三大原理”的教与学,强化学生的思维品质的训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体会:
一是深入挖掘启发学生思维的潜在因素。教师备课时要善于透过课本里叙述性的文字,将隐含在其中的“三大原理”的因素挖掘出来,设计层层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诱导他们研讨探究。
二是教育学生逐步养成细心观察的良好习惯。开始学生对化学实验都颇有兴趣。但往往只是好奇心驱使所致,由于观察实验时目的性不明确,难以集中注意力于那些关键设备的主要现象,加之演示实验时仪器小而教室范围宽、学生多,所以他们观察实验并不准确。为此,在可能条件下。教师宜改演示实验成并进实验。或借助PPT、DVD光盘等播放实验录像,穿插围绕“三大原理”的系列思考题,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思考,展开思维训练活动。
三是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化学实验活动中,为了避免学生先入为主,想当然,走过场,要提倡学生养成据实完成实验报告的良好习惯。即使实验失败或出现异常,也要按照观察到的实情填报实验现象和结果,然后及时分析失败或异常的原因,从分析原因的过程中锻炼思维。
四是紧密联系社会生活的实际。新课程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改造自然、服务社会,作为化学学科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的实验活动也不例外。因此,除了课堂实验教学分析思维训练之外,还要特别重视对学生直觉思维的训练,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