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3
袁庆梅
语文课堂呼唤动态生成。构建生成性阅读教学课堂,是新课程下小语教学的理想境界。所谓“动态生成”是指教师利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根据自身的经验产生对文本、对事物的独特体验、感受和理解所生成的新的资源,把学习引向深入,帮助学生先完成自我知识建构的一种教学模式。那么,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把握课堂的动态生成呢?
一、留设教学空白,创设动态生成空间
所谓“空白”,在接受美学中,指的是作品未明确展示的部分,即作品给读者留下的联想和再创造的空间。有经验的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好像只是微微打开一个通往一望无际的科学世界的窗口,而把某些东西有意地留下不讲”。这就给学生造成了暂时性的知识“空白”。当学生发现从教师和教材上得不到所缺的知识时,那块“空白”就会使他们迫不及待地到广阔的知识海洋中去寻找。实践表明,语文教学中预留空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探究并解决问题的兴趣,引起学生的联想、想象,使语文教学实处含虚,虚处含实,形成无穷的意味、悠远的意境。反之,如果教学中,教师将内容面面俱到地讲给学生,过于注重教学的“实”,这样就会从根本上剥夺学生思考的权利。正如叶澜所说:“一个真正把人的发展放在关注中心的教学设计,会为师生教学过程创造性的发挥提供时空余地。”
二、营造民主氛围,孕育动态生成思想
作为教师,我们自然向往课堂上不可预约的精彩,也常常会陶醉其中。回首一些课堂,我们所谓的规矩、礼节造就了紧张、拘谨的课堂,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一味地顺着我们的思维、我们的预设去思考、去学习。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语文课堂的氛围应该表现为和谐、民主、平等、互动,充满生命活力。
例:特级教师支玉恒老师在教学《欢乐的泼水节》最后一节时,许多学生都陶醉在泼水节所营造的欢乐气氛中,突然一生提问:“老师,现在地球上的水资源越来越少了,傣族人过泼水节要泼掉许多水,这不是在浪费水资源吗?”面对这样一个似乎“走题”的问题,支老师沉着冷静引导大家交流讨论了“水对于傣族人民的意义”这个问题,课堂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由此可见,民主、互动的课堂氛围是精彩“生成”产生的前提。学生的思维被解放了,“生成”的障碍就会消除。
三、灵活调控流程,展现动态生成精彩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不断生成的。成功的教学不可能是对教案机械的、照本宣科的结果。在生成的课堂中,离不开教师适时、机智的点拨、指导,正是这样的灵活、机动使课堂动态生成并形成高潮。面对课堂意外,教师应灵活机动、积极引导、调控流程,妥善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才能牵手“精彩”,带领学生驶进“美丽的港湾”。
例:教学《徐悲鸿励志学画》一课中的第二自然段时,一生突然举手质疑:“那个外国学生为什么这样傲慢,这样看不起我们中国人?”对这课堂上的意外提问,这位教者没有慌张,而是及时放弃原先设计好的教学程序,对学生进行灵活调控:
调控一:
师:这位同学提的问题很有价值,谁能回答这个问题?
生:因为徐悲鸿是个穷学生。
师:有道理,仅仅如此吗?再去读读书。
生:因为那时是在1919年,当时我们中国很穷。
师:对,当时的清政府软弱无能,国家贫弱不堪,所以我们中国人经常受到外国人的欺负。
调控二:
师:面对如此傲慢的外国学生,如果你在场,你会怎么做呢?
生1:我会说,我们中国不会永远贫穷的,总有一天会超过你们!
生2:我会对他说,你别得意,我会证明给你看我们中国人有多了不起!
生3:我会告诉他,你现在这么说你会后悔的!
生4:我会暗下决心,一定好好学画,为国争光!
本课的教学中,通过教者的两次调控引导,学生加深了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不知不觉中走进了徐悲鸿的内心世界,对理解下文有了情感上的充分准备。实践表明,在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中,教学的流程可以在生成中“变奏”,研究的主题可以在生成中适度“更换”,预设的目标可以在生成中随机“升降”,环节的推进可以在生成中相应“增删”。通过教者对教学流程灵活机动地调控。学生获得了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也闪耀着创造的光辉,师生都能感觉到生命活力的涌动。
叶澜教授指出,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能发现意外的美丽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路线而没有激情的行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只有运用动态生成的理念处理我们的语文课堂,才能让学生个性得以张扬,思维火花得以绽放,才能让语文教学因动态生成而香满课堂!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