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人文素养应始终贯穿中学语文教学

时间:2024-06-03

梁启亮

摘 要:人文的主题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泛指人文科学体现出的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人文精神追求人生美好的境界、推崇感性和情感、着重想象性和多样化的生活,使一切追求和努力都归结为对人本身的关怀。中学语文教学中,应该把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贯穿始终。

关键词:语文教学 人文素养

人文精神就是要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和幸福为本。培养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提高人的素质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目标。在当今的高科技时代,网络犯罪和青少年犯罪呈上升趋势,手段恶劣,令人触目惊心,加强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加强人生观、价值观的渗透十分重要。语文学科责无旁贷,把人文精神渗透到语文教学中,让语文教学回归到人文教育的轨道,重视对人自身的关怀与完善,是语文教学值得研究、探索和实践的一个方向。

一、优化课堂教学,培养人文意识

(一)优化课堂阅读教学,培养学生人文素养

刘勰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课文作者往往以感情著文,文章的字里行间无不涌动着作者感情的波澜,流露着作者的真情实感。因此,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和领略作者的内心世界和人文情怀,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主要途径之一。如《我的信念》作者居里夫人对金钱、对生活、对工作、对科学的态度,就是我们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好素材。居里夫人淡泊名利、甘于寂寞的高尚品质和献身科学的人格魅力,在物欲横流的今天,会给孩子们的人文素养的培养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优化课堂评价语言,提升人文素养的高度

在课程理念上,新课标体现以学生为本:在价值观上一切为了学生,在伦理观上高度尊重学生,在行为观上充分依靠学生;在教学方法上,不再是“居高临下”地训斥学生,而是“蹲”下身子去与学生平等对话,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在学习评价上,尽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与肯定和鼓励。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善于鼓励学生,是教育中最宝贵的经验。”课堂上,只要经过自己的思考、努力,积极举手发言的就要进行肯定,差生的努力尤其要给予鼓励,不要因为答案的不标准或错误就冷落他。这样,使学生在受尊重的同时学会尊重人,在受到鼓励的同时学会鼓励人,被宽容的同时学会善待人。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提升人文素养的高度。

(三)优化课堂教学手段,深化人文素养的深度

古人云:“文以载道”,作为人类文化载体的语文,其语言文字、文学作品中饱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因素,蕴藏着浓厚的文化积淀,闪耀着理性思索的光芒,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最佳材料。“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眼中的庐山瀑布是那样壮美;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彰显的正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不屈意志;赤壁之战、草船借箭,闪耀的正是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惊人智慧……

如何将这些材料中的人文素养加以深化,除了阅读理解之外,借助其他艺术手段也可为我们的语文课堂增添色彩。毕竟,文学作品的艺术享受如果只凭口舌传达,未免太过抽象,但如果借助音乐(录音)、网络图片、多媒体教学等直观艺术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观功能就会有更好的效果。如《孔雀东南飞》所表现的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向往,表现对封建社会的憎恨与小提琴名曲《化蝶》又是多么相近。文学作品与其他艺术形式本来就是相通的。语文教师应该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丰富、充实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多的吸引学生关注的目光,加深学生对教材中人文素养的理解和吸收。

二、优化阅读指导,增加人文积淀

我们的学生才情萎缩,人文素养低下,其很大原因在于学生的阅读积累不丰:没有源源不断的精神养料的浇灌,怎能有“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豪情?没有“读书破万卷”的积累,如何有“下笔如有神”的生花妙笔?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始终贯穿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理念,除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外,还应指导学生如何进行阅读,以增加学生人文素养的积累。

首先,应该向学生介绍正确的阅读观念和相关理念

选择阅读其实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让他们明白要和书本中的人物交“朋友”,要与古今中外的伟人、哲人、文学家、思想家作打破时空的交谈。

其次,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语文课外阅读兴趣的形成涉及到多方面因素。布鲁纳说:“要使学生对一个学科有兴趣的最好办法,是使他感到这个学科值得学习。”教师应帮助学生明确阅读的目的,并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引导,使他们明白:通过尽可能多地阅读文学经典和优秀时文,从中吸取文化精髓、开拓视野、活跃思维、唤醒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第三,要对学生的课外阅读作具体要求

学生的课外阅读具有很大的自主性,但同时教师应对学生的阅读有所规范,以确保阅读的质量。例如,布置学生完成一定量的古诗文背诵。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认真做好阅读笔记,并作相应的检查,从而使课外阅读落到实处。

作为学生应该多读些课外书籍,更应该学会如何去读这些书籍。因为阅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使之心胸开阔,思想深刻、感情细腻、使人富有宽广的爱心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能提升人的心智,帮助人从狭隘走向博大,从平庸走向崇高。

三、优化作文教学,渗透人文精神

写作是一种高度综合化的精神活动,是主体内在精神和个体的自由显现。一篇小小的文章,往往能折射出作者的人生态度、价值取向、审美情趣、个性风格。所以在作文教学中要特别注重作文的人文性。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倡导“我以我手写我心”

文章应该是心灵泉水的自然流淌。让学生在自主中做到“心口如一”,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文章,还学生一种真正的心灵的自由。写作过程中,只要说的是真话,写的是真事,又是健康的,应该是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可以写崇高的情怀,也可以写平凡的有趣的生活;可以写现实的眼前景物,也可以写幻想的未来世界;可以评论经典,也可以改写名篇;可以“大江东去”,也可以“小桥流水”。总之,学生的自主写作应该是掠过晴空的云彩,它美丽多姿而又呈现出个性色彩。

(二)用爱心和责任感塑造美好心灵

因为爱心和责任感是一切善行的基石,是做人的基本素质。可以培育学生从爱自己最亲近的人开始,可以拟《谢谢你的爱》,《母爱深深是小河》,《父爱如山》等文题进行写作。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让学生描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以及其他一切亲人,然后,让学生有意识地描写邻里的互助,同学的情谊,老师的关爱,懂得他人给予自己的一份爱心,懂得去关爱自己身边的人,进而引导学生尊重我们这个时代的一切好人。教师还要因势利导,把爱心和责任感化作求知成才的原动力。因为父母亲人给了我们真挚的爱,祖国人民给了我们博大的爱,而我们不能沉溺于爱河,不图回报,不思进取。我们要以求知成才的实际,酬报亲人的热望,做祖国未来的优秀建设者。

人文素养的培养涉及到许多方面,以上三个方面显然不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全部内容,但是,就语文教学而言,他们无疑是其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长期的应试教育,使我们的语文教学在纯工具训练的歧途上已经走得十分遥远,以致有些积重难返了。如何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问题落到实处,我们还有一段艰辛的路要走。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的教育已经将人的发展放在首位,我们有理由相信,语文教学的路会越走越宽。

作者单位:广东省吴川市川西中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