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3
胡华文 光明 彭莉
摘 要:仙桃职业学院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原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为湖北省首批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专业,几年来,学校不断深化校企合作,抓牢、做实“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特色不断凸显。
关键词:订单;校企;特色
作者简介:胡华文,光明,彭莉,仙桃职业学院。(湖北 仙桃 433000)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03-0130-02
仙桃职业学院立足武汉“1+8”城市圈及仙桃周边地区,其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瞄准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需求,牢牢锁定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数十家大型企业开展合作。这其中包括美的集团——中国最具规模的白色家电生产和出口基地;康舒电子公司——全球五百强、国内最大的电源显示器、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之一;健鼎集团——全球五百强企业,全球第四大电路板,亚洲第一大内存条生产基地;纳伟仕集团——全球500强企业,主要从事影音类消费电子产品和手机制造。学院全面加强专业建设,工学结合,积极推动专业教学改革,全方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瞄准企业岗位需求,制定适应行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
1. 学院建立专业理事会,提供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组织保障。学院成立了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专业负责人、政府副秘书长、康舒电子公司仙桃分公司总经理林铭地、美的集团武汉分公司电子厂厂长徐鹰、健鼎集团仙桃工业园经理黎德全组成的专业理事会,形成了“政、校、行、企”四方联动,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发展、合作就业的“四合作”办学机制。
2. 量身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保证培养出的人才能够适应合作企业提供的岗位。例如,组建健鼎、美的“订单班”。针对健鼎、美的等企业部分特定岗位所要求达到的能力,做到一类企业一个方案,企业需要在哪里,人培方案的拓展点就到哪里。如根据健鼎电子有限公司对工艺文件编制的要求,学院编制电子产品准备工艺相关内容,把材料不良反应单、4M变更单、重工单等企业常用的工艺文件标准融入到电子产品生产组织与管理课程中,形成了以“健鼎”ICT测试岗位为代表的工艺类人才培养方案。再如,针对美的(武汉)集团的SMT波峰焊操作技术上岗证的标准,学院在SMT设备操作与维护课程中加入SONY贴片机的技术维护标准;又如,针对最新的国际RoHS无铅标准,学院在焊接工艺这门课中融入RoHS的标准和实施工艺,形成了以美的SMT设备操作岗位等为代表的技术服务方向人才培养方案。
3. 形成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长效机制,实现教学与企业需求的动态衔接。根据产品结构提升、产品特征变化、技术领域转移、企业需求调整适时、动态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如2016年通过合作企业调研和信息收集整理,质检员岗位在仙桃地区人才缺口大、市场紧缺,学院在人才培养方案增加了QC(质量控制)课程模块;2017年调整人培方案,增加可靠性工程技术模块,为工艺岗位提供课程支撑;2018级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电子助理工程师考证课程,满足订单企业技术服务岗位的能力需求。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中,学院实现了三年不断线的全过程工学结合、三年不断线的职业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
二、实行多学期分段式教学模式改革,顺应企业生产周期变化
1.学院开展“校企共育、学训交替、订单培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进工学结合。在整个“订单培养”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身份既是学校的学生又是企业的员工,企业和学校全程合作育人。企业首先根据岗位需求,提出人才培养标准,然后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开发课程、建立考核标准,学生经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就业。
学生按照教学计划完成必要的基本素质课程和思维能力训练课程学习后,可以根据企业对岗位能力提出的要求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模块。通过学校和企业合作模式,学生有更多机会参与企业生产,学习企业管理规范,从而培养岗位所需的职业素质。
2. 学院实行多学期、分段式教学模式改革,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以2015级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产业人才培养试点班,深化试行多学期、分段式教学组织模式改革。将每学年分为四个学段,上下半年各为两个学段,采取学训交替,即第1学期,学生在学校理论教学为;第2学期到康舒电子或美的公司安排的生产岗位顶岗实训。第3学期回学校理论学习;第4学期再回订单培养企业顶岗实训与培训。班级错位顶岗实践,保证企业员工不减少,学生顶岗期间,不同岗位轮换,保证每岗位轮到;企业顶岗时间,厂中校同步学习《电子产品工艺》等岗位相关课程,即学即用,学以致用,学用结合;这种多学期、分段式教学组织模式:可以将学校的教学活动与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开展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促进学生职业能力与素质成长,缩短岗位适应期;有利于教师双师素质成长;根据企业经营淡旺季的实际灵活安排教学和实训,即淡季在课堂,旺季进企业,达到了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共赢,保证企业员工数量满足生产需求,企业满意度高。
三、“赛教并行”,形成人才培养特色
1. 学院实行“赛教并行”的教学模式。学院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参加了四届全国电子大赛,并取得了3项全国1等奖、4项省级1等奖的优异成绩。学院在全国电子大赛的组织过程和取得的效果中受到启发,逐步形成了学科竞赛、专业技能竞赛、全国电子大赛三个层次循序渐进、依次提升的大赛体系,分别将之与基础课程学习、专业课程学习、专业核心技能课程学习一一对应,借此促进学生基本素养养成、基础知识的应用、专业能技能培养、专业核心技能培养、拓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院重视将大赛系统化、常态化、“赛教”一体化,形成了课内教学活动和大赛双线并行、相互补充的“赛教并行”、以赛促教的人才培养格局。实践证明,这一思路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效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仙桃职业学院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现已形成了焊接大赛、计算机组装大赛、收音机组装大赛、万用表组装大赛、直流稳压电源设计大赛、功率放大电路设计大赛等稳定的丰富多彩的技能竞赛活动。
2. 学院坚持以比赛促教学内容升级。通过走出去参加全国电子大赛,学院总结出许多教学上存在的问题。如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存在知识面窄、技术相对落后、实践环节薄弱、教学标准低等问题;又如过去单片机主要限于汇编编程,局限C51八位单片机系统,经由大赛启发,学院引进430十六位单片机系统,并且教会学生学会直接用C语言编单片机程序;过去电路设计与制板的实训项目限于单面板的制作,大赛培训期间,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较全面地掌握了双面板的设计、转印、腐蚀、过孔电镀技术;过去做显示仅限于7段数码管,大赛期间学院突破了矩阵键盘输入和LCD显示驱动技术,教会学生在硬件电路设计上掌握数模混合模式。诸如此类技术突破、教学内容的创新不胜枚举,全依靠全国电子大赛对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教学内容进行全面更新,尤其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质量得到了大幅提升。
以大赛开发的训练项目为载体,学院对三年级相关专业核心课程,如《自动控制原理》《EDA技术等课程》等课程进行整合,开发出基于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过程的项目化的《电子产品设计与实践》课程,完全按照大赛的模式进行教学,教学效果得到了质的提升。学院及时将大赛的成果及时转化为教学内容,借此使更多学生受益。
3. 以大赛促课程建设。受到大赛的启发,借用大赛的成果对基础课程《模拟电子技术》进行改革,学院形成了基于完整电子产品制作过程的新型课程。其中,《电路设计预制板》课程形成了以从简单到复杂的电路板制作项目为导向的项目化课程;《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形成了基础理论、单项实训、综合实训三个模块构成的模块化课程。
参考文献:
[1] 王晓冬.制度互补视角下英、德两国現代学徒制之比较研究[J].成人教育,2018,(10).
[2] 曾宝国,曾妍.基于利益博弈论的现代学徒制实施策略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8,(14).
[3] 刘哓明.校企合作应用型人才育人模式理论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4,(9).
责任编辑 陈 玲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