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城市“亮起来”更要“雅起来”

时间:2024-04-24

张朵

城市的夜景灯光显然不是一种简单而想当然的门面装点,而是一种具有一定原则、格调高雅的城市艺术再现。

观灯是我国传统文化之一,自古就有元宵佳节观灯赏景、燃放烟火的习俗。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早在宋朝,诗人就已经使用灯光来比喻心情,懂得了灯火阑珊对应着白怜幽独的情怀。

在技术革新的今天,灯光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光”作为传播信息的一种媒介,对城市的活力及经济促动作用也愈加直接和全面。

“小资”的夜上海、“休闲”的夜成都、“慢摇”的夜昆明、“繁忙”的夜香港……一座城市的“夜生活”质量是考察这座城市国际化程度、大众消费取向和投资发展空间的重要因素。让城市亮起来、美起来,已成为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识,“亮灯工程”也已经成为提高城市生活品质、改善美化城市环境的重要举措之一。

城市亮灯=城市+灯光?

什么是城市“亮灯”?一般认为,是城市为了改善夜间景观、美化形象、提升品质、拉动经济,而对商业娱乐场所、旅游景点景区、标志性建筑物、街区道路等公共场所进行灯光亮化的工程。

然而,这些场景我们并不陌生:细长的软灯带给建筑捕边、勾勒亭台楼阁;绿得诡异的灯光挂在沿街的树木植被里忽明忽暗;跨江大桥七彩变幻,亮蓝、青绿、骚粉、血红、明黄……硬核地刷着“亮瞎眼”的存在感。

一位参与过城市亮化工程的设计师说,很多时候,项目组到别的城市转一圈下来,攒出一套借鉴方案,删删减减再极力丰富,结果就是你抄我、我抄你,从以前花花绿绿的霓虹灯,变成现在花花绿绿的LED灯……

不少城市的夜晚,无论人们是否需要、是否有商业价值,都强制性规定沿街建筑要有轮廓照明,甚至在尚未形成居住规模的新城区,不管位置有多偏僻,街道上有没有行人,其亮化标准也不逊于市中心的繁华街道,而照明灯具也越来越高、功率越来越大,似乎全亮起来了,就一夜繁荣了。

这些亮化的景象展现在我们面前,美不美暂且不说,毕竟审美各有所好,就如钱钟书先生在《谈俗气》中说,“俗”这个字眼太主观,不同层次人的审美,不管所处层次是高是低,永远对其他层次充满鄙视。但这些五彩斑斓的光,有没有实用性,是不是真的催生了夜间经济,拉动了夜间消费,这本帐明白人应该算得清楚。

城市亮灯,其实是个讲究活儿

城市的亮化依附于一定的建构筑物及建构筑物所处的空间环境。照明设计,从立意上天然肩负着体现夜间环境特征、构建夜间环境符号的重任。人们希望通过环境符号的构建,获得精神上的体验,满足情感上的需求。而符号的构建,来源于人们对特征的认识,这种认识可以是自然的(如地理特征),也可以是人文的(如历史和文化特征)。

从这个角度出发,城市的夜景灯光显然不是一种简单而想当然的门面装点,而是一种具有一定原则、格调高雅的城市艺术再现。灯光的设置需要经过充分的调研和论证,需要整体的规划与设计。如果不顾城市自身的环境特点和历史文化特色,只是简单模仿,那么,这样的夜景灯光必然趋于单调而拙劣。

城市亮灯需要深入研究自身各个区域的特点,充分考虑不同区域的环境特征,以形成不同区域的夜景亮灯个性。例如,繁华的商业区以广告灯饰为主,城市公共空间以地标建筑灯光为主,而风景区则以路径照明勾勒为主。

灯火家家市,笙歌处处楼。让城市亮起来却不能是灯光污染、能源浪费。夜间灯光长时间照明影响动植物的正常休憩和生长,对生态环境容易产生污染已经是一种共识。

不少城市景观照明的亮度越来越高,你的建筑亮,我的比你更亮,你的灯多,我比你的灯更多,特别是一些商业场所,灯光似洪水般冲洒在建筑立面上,而且几乎都是从正面投光,建筑物的立体感、墙面的色彩和不少高级装饰材料的质地难以辨认,照明效果就更无从谈起。

这些不良现象的发生从根本上讲都是犯了一个“照明未能与周围环境有效融合”的毛病,未能认清“照明是为周围环境服务,而不是环境为照明服务”的设计理念,进入了本末倒置的误区。

城市亮化如何体现城市的节能意识,是一座城市应该具有的品质和责任担当。

去年10月,《杭州市区城市照明总体规划(修编)》草案公布,首次引入“黑天空( Dark Sky)”概念,黑天空概念在国外已相对普及,但在国内,还没有一个城市在规划的层面上提出过这个概念。杭州是首个将“黑天空”概念引入城市照明规划体系里的。

黑天空概念強调的是用灯节制,并非完全不设照明,重点在“亮哪里”“怎么亮”上。黑天空保护区内允许设置功能照明设施,以保证人在夜间正常活动,但是功能照明不能有上射光,即不应有向上照射的光线,且保护区内不允许设置景观照明设施。它指向的是,城市照明要与城市的生态环境相呼应,呵护美丽杭州的生态环境。利用“黑天空”概念,防止光污染,促进打造低碳城市,同时践行“亮灯不扰民”。

城市亮灯,要臻于至善

夜景灯光不是一道简单的“城市+灯光”加法题,用“光”点亮城市是一项精细化的系统性工程,需要高起点的规划、高强度的投入、高标准的建设和高效能的管理,进而达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三效合一”的最佳目标。

以G20峰会为契机,经过二十多年的持续推进,杭州的“亮灯工程”备受老百姓、业界好评,为国内城市亮化提供了一个“样本”城市的做法与经验。

作为旅游名城,杭州的亮灯工程肩动于上世纪九十年代。2002年5月,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同志视察杭州,他在夜游西湖时指出, “西湖在800年前的南宋时代,就是灯红酒绿的夜游圣地,而当下却黑灯瞎火,还不如800年前老祖宗搞得好。”

杭州市委市政府雷厉风行抓落实,经过现场踏勘发现,虽然西湖和城市主要商业街有一些亮灯,然而总体上看,仅仅是“亮起来”了。亮灯采用的手法很简易,视觉效果美感严重缺乏。特别是西湖,远远地只看到斑驳的亮点,更像是灯塔,夜游西湖只能靠猜亮点来判断是什么景点。因此,杭州明确了亮灯的目标不仅仅是“亮起来”,而且要“美起来”、更要“雅起来”。由此,开肩了夜景亮灯新篇章。

系统的规划是城市照明的基础,杭州城市的整体亮化工程是在规划的控制下有序推进。2003年以来,先后编制了西湖、京杭大运河、钱塘江、武林商圈、黄龙商圈等一系列区域性规划,经过持续四年的努力,2008年,一个以西湖、运河、钱塘江(钱江新城)为骨架,以城市重要商圈230多栋大楼亮灯为补充的“'3+X”杭州城市夜景景观框架体系正式成型。

2019年初,杭州市委市政府办公厅联合下发了一个重要文件《关于加快杭州亮灯工程建设的若干意见》,在“发展灯光经济,打造亮灯产品”目标的指引下,经过几年努力,对即将成型的亮灯工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内领先,世界一流”。

2013年,《杭州市主城区照明总体规划(2011-2020)》(以下简称“总规”)正式批复并开始实施。原本计划将于2020年完成项目,由于G20峰会的举办契机,杭州加快了亮化建设投入,根据总规确定的实施重点,梳理亮化項目、把控亮化效果、把握实施进度,提前4年完成了各项规划确定的建设目标。

规划的落地需要资金的支持到位,不然只能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2008年,杭州市财政安排了有史以来最高额度的8000万亮灯专项资金,肩动了西湖核心景区亮灯工程整改完善提升工程、钱江新城城市阳台亮灯工程、运河亮灯工程、主城区道路亮灯工程。20 14年,市政府正式批复了《杭州市区亮化资金补贴政策》,在原有2008年亮化资金保障的基础上,更加细化、落实了亮化管理中设施养护费、电费补贴范围、市(区)比例、条件及管理责任等。近年来,市财政每年都安排3500万的工程建设资金,3000万的长效管理资金,用来补贴城区以及撬动社会资金参与亮化工程的持续建设与管理。

文化内涵是景观照明的生命,光是具有文化性的。无论是光的诗意表达、还是情绪和语言的表达,都是情感、文化的推介。杭州对各类夜景照明载体尤其是三大核心区的地理和文化特征进行了分析,采用不同的灯光手法,表达不同的文化体验和精神追求,最终形成了“梦系列”的亮灯主题。

西湖核心景区为“西子寻梦”,表达对回归自然、天人合一中国梦的寻觅。按照“宜静不宜动、宜纯不宜杂、宜淡不宜浓”原则,让西湖之夜营造出“整合是一体画卷,分开是不同画面”的“水墨江南”中国画卷,展现千年古都、文化胜地,山水相依、湖城合璧的独特。

运河两岸为“星河枕梦”,寓意杭州安居乐业、幸福休闲的生活品质,表达对美好幸福生活中国梦的向往。对30余个沿河节点、河上桥梁、沿河亭台楼阁进行亮化提升,以点串线,以线构图,将整条运河打造成一条明暗错落的生活之河、雅俗共赏的文化之河、安居乐业的祥和之河、优雅闲适的市井之河,展现精致生活、安居乐业的独特韵味。

钱江新城为“之江追梦”,主要反映钱塘江大气开放的气质,寓意浙江包容大气、勇立潮头的创新精神,表达对创业创新、自强不息中国梦的不懈追求。主要对核心区中轴线两翼3 5公里内的33幢建筑外立面及城市阳台等公共部位实现灯光联动,以“水城光影”为主题演绎杭州城市发展从西湖时代走向钱江时代。

经过景观设计和提升,西湖、运河、钱塘江形成了明暗相宜、动静融合的城市夜景体系。而灯光之下的夜生活,也更加迷人和充实:夜读、夜跑、夜食、夜坊、夜吧、夜市、夜剧场等等。不夜之城到处都是元气满满的人潮,哪里都可找到适合自己的玩法。夜晚多元的文化姿态和休闲生活方式,正成为杭州人值得骄傲和推荐的城市生活内容。

优秀的团队是亮灯建设的关键,只有建立一个有效的管理架构,才能在城市亮化建设中做到统一组织、统一指挥、统一推进。杭州市专门成立了亮化领导小组,下设亮化管理办公室,分管市长担任亮化领导小组组长,城管局主任担任亮化办主任,此外,各个区也设有分支的亮化小组和领导小组办公室,由此形成管理体系。

而作为具体实施单位,杭州市城管局亮灯监管中心的职工们也兢兢业业,全身心投入到亮化工作中。翻开亮灯中心职工们的工作记录,会看到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了种种难题的发现和破解经过。由于工作的特殊性亮灯中心的职工个个都是城市“夜游神”,当城市已经入睡,他们却依旧投入工作,并致力于创新亮化管理,以提高工作效率。

在亮灯中心主任张平看来,亮化工程是一项实事的惠民工程,提升了老百姓的幸福感。为赢得市民支持、鼓励社会参与,中心建立了专家库作为亮化工程建设和宣传的智脑,参与规划、设计、施工的全过程把关;项目基本完工后,又组织各领域专家开展点评,认真研究和吸纳专家意见,进一步提升亮化档次和效果。对于与市民利益切身相关的项目,多次在媒体上公开征求社会意见,使得亮化效果体现普通市民的意志。通过“专家把关、百姓参与”的举措,社会各阶层都发出了自己的声音,从而赢得了实施过程和最终效果的总体和谐、普遍认同和广泛好评。

钱江新城G20峰会主题灯光秀运行期间,城市阳台夜游游客由原来的日均人流量500人,增长至5000人以上,高峰期达到3 5万人左右;运河一期亮化提升工程完工后,仅半年夜游船票销售额及游客同比增长35%。来访游客络绎不绝,说明了老百姓对杭州夜景灯光的真实认可。

“杭州夜幕降临的时候,每天晚上7点,在西湖、运河、钱塘江两岸灯光亮起时,我们感觉这个城市才刚刚苏醒,并且开始习以为常。”

杭州,这座城市夜里的光,让建筑和夜晚焕发了生机。它不是只有炫酷的物理形态,而是致力于营造整体、平衡的建筑光环境,给市民审美的享受、人文的气息和心灵的探索。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