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3
摘 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基础层次的学生更好地学习,是任课老师需要深入思考和实践的课题,文章从课堂教学、课堂管理、课后作业、课后引导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可接受知识;落实练习;教学策略;成功感
作者简介:钟丽贞,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实验中学教师。(广东 广州 510800)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33-0067-02
当前,学生数学学习水平的差异很大,很多学生都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表现为: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不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课外作业不完成;自信心不足;没有掌握好学习方法。因此,对于这部分学生该如何教他们去学,让他们在课堂上能动脑、动手、动口,参与到学习中去,是任课教师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一、要传授学生能接受的知识
笔者曾听过一节“单项式乘多项式”的公开课,教学对象是农村地区的学生,数学基础薄弱,上课教师的学案配置了前置作业,题目都是文字应用题列式子,对学生来说题量大、难度深,结果耗时过多,成效也不显著。究其原因,是因为教师所设计的练习中有很多与新知识有关的变式题,且明显高于学生的学习水平。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全班只有几个学生能跟上老师的进度,最终导致预设的教学任务无法完成。由此可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设计一定要贴近学生的学习水平,面对整体水平不高的学生,一定要有所侧重有所舍弃,不能为讲遍所有题型而教,不能为完成教学任务而学,安排教学内容的前提是必须让学生听懂,弄明白,只有这样才能切实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
比如,在“单项式乘多项式”这一课中,笔者认为可先复习小学学过的乘法分配律:① 4×(25+9)= ②()×6= ③ a(b+c)= ④(a+b)c= 通过探究得出“单项式乘多项式”的法则后,先完成以下简单练习,再让学生理解法则:①(2x+1)×3= ② -2(x+1)= ③ a(a+b)= ④(1-x)(-x)= 接着再进入课本例题的学习:①(-4x2)·(3x+1); ②(ab2-2ab)·ab,结果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由此可见,在学习例题之前要让学生轻松入门,再学习例题方可水到渠成。在法则的探究上,通过运用学生熟悉的小学知识顺理成章地得到单项式乘多项式的法则,符合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原则。此外,在学习例题前,通过四道简单的练习,巩固新学的法则,这样设计能不断分散学习难点,让学生可接受,能学习,学生才能回到课堂,愿意学习。
二、要让每个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课堂
基础班的学生不爱学习又好动,如果教师经常在上课过程中针对个别学生强调纪律,不但影响教学进度,而且还会打断其他学生的思维状态,影响学习。因此,笔者实行“点名式”的课堂教学,上课时更加注意每个学生的一举一动,一有苗头,立刻点名,把问题小化,防患于未然。例如,A同学扭转头准备和后面的同学说话了,我就说:“A看这。”或者说:“A听课。”然后继续讲课;如果课堂上B同学不动笔,我就说:“B拿笔。”继续讲课;如果C同学上课趴桌子或低头玩,我就说:“C抬头。”继续讲课。由此,既没有影响整个的课堂进度,又达到了提醒相关学生注意听讲的目的。
实践证明,运用这种“短快”的讲话方式,效果是比较明显的。当然还有一些细节的问题,比如,点名时几乎是不带姓的,只喊名,这样做学生会感觉到老师的亲切,也能暂时地专心听课。值得注意的是,对不同的人,要用不同的语气,如对胆小的人,语气要坚硬,对胆大脾气犟的人,语气要温柔,等等,目的就是用最短的时间让学生的注意力回到课堂。
三、应落实课堂练习
数学的学习单凭听讲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让学生动脑动手进行练习才能有效达成教学目标。在课堂上,教师应设计容量合适的练习题,保证学生每节课有20分钟左右的练习时间。那么,如何才能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课堂练习中来呢?这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笔者认为,可以主要采用以下两种形式:一种是教师一边讲学生一边跟着练,采用边讲边练的方式;另一种是学习新知识后,再做练习,是讲完再练的方式,其中,边讲边练的方式比较适合作图的学习。例如,学习作角平分线,教师可在黑板上示范,再让学生跟随着画,直到全部画完。其他数学内容适合用讲完再练的方式,练习时最好是限时训练。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可轻步巡视学生的解答情况,在不影响学生答题的情况下,对其完成的部分练习进行批改,对的用红笔在上面打钩,并给予肯定;错的圈出来让学生思考改正,对于个别不懂的学生给予及时辅导。实践证明,用这样的方式,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练习中来,而且大部分学生的积极性都很高。
四、有效的课堂教学离不开作业的完成
针对部分学生做作业不积极的情况,开始时,教师可要求学生在课内完成作业,下课时收齐,题量以一到两题为宜,题目要简单。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私底下多布置两道作业题,让他们觉得自己是受教师重视的,做起作业来动力十足,对这些学生要全班表扬。对于不能独立完成作业的学生,利用这时间进行个别辅导,以作业题的变式题为他讲解,明白后让他独自完成作业题,作业完成质量好的或者有进步的,以微信的形式给家长发表扬信。这样坚持一段时间后,学生会慢慢养成主动做作业的习惯,甚至可以放手让学生回家完成作业。
完成作業并交作业是学生的一大难题,不交作业的情况会反复出现,教师要成为有心人,善于利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对学生进行教育,善于通过细节引发学生的自我反思,让学生在心灵上产生触动,最终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五、应让学生体会成功感
数学学困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在多年的数学学习中,由于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外界条件的诱惑、教师放弃等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数学学习停滞不前,对数学学习缺乏主动性和参与性,往往认为自己不行,甚至形成自卑心理。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重拾自信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体会课堂参与的成功感。在数学课堂上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培养其学习信心,使之能笑对肯定亦能接受否定。有时,笔者也会故意在学生面前失误,并且说:“错是难免的,人就是在不断纠错中进步。”让他们感受到老师也不是如此完美,让他们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不怕犯错,大胆改正,让他们在数学课堂上自由呼吸,学得自在无负担。实践证明,一系列让学生展示自我的教学设计的实施,学生也确实享受到了学习带来的乐趣,增强了数学学习的热情。
2. 体会解题的成功感。下课后教师应不急于离开教室,以备学生问问题。在实际教学中,笔者经常与学生交流,并就相关难题进行探究,让学生通过互助合作,最终找出正确的答案。若能长期坚持下去,学生还会深入思考,并与同学讨论、分享数学题,由此,使学生体验到成功感,从而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
3. 体会测验考试的成功感。笔者认为,能刺激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另一个兴奋点是每次测验考试能独自解答出来的题目越来越多,成绩比自己预想的要高。在实际教学中,笔者通常是利用学校统一订的教辅资料,在每次测验之前,结合学生学习该章的情况,把出错较多、能反映该章主要知识点的基本题型在教辅资料中给画出来,告诉他们这里囊括了本章的所有知识点,只要把这些都弄懂了,测验就能取得好成绩。渐渐地,主动练习的学生越来越多,他们的数学成绩也都有了明显的提升。
总之,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要一切从零开始,耐心地引导他们学习,使之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从而逐渐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戴健林,吴江霖.心理学概论[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 余文森,林高明,陈世滨.有效教学案例与故事[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 朱泽玲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