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议利用小学语文教材课文留白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时间:2024-06-03

摘 要:“留白”是中国画中一种独有的艺术表现手法,在作品中巧妙的留下“空白”,给欣赏者充分的想象空间,从而深切地感受到作品中所表达的意境。类似地,在语文教材的课文中也有很多留白之处,或写的简略、或有意不写,如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巧妙利用教材课文中的留白之处,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将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为此,教师应充分利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精彩留白处、标点留白处、插图留白处、结尾留白处,引导学生写作,让学生从单纯地模仿、到炼字炼句、到自主写作,有效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和想象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材;课文留白;写作能力

作者简介:杨娟,江苏省沭阳县第二实验小学教师。(江苏 宿迁 223800)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33-0080-02

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大都文质兼美、韵味十足,但往往也会留下一些“无字处皆有意、无声胜有声”的空白,这些空白能给人以无限想象的余地。利用课文中的“留白”,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展开不同的想象、填补,不仅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及情感的理解,而且可以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为此,教师要善于深度的解读教材,挖掘课文中的言而未尽之处,让学生于留白处见真章,从而拓展学生的写作空间,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精彩处留白,引导学生写作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在课文中常常会出现一些精彩的、经典的段落,教师除了引导学生进行反复的诵读与体悟之外,还需要充分的利用这些精彩处的留白进行练笔,可以写一句话,可以写一段话,也可以写一篇文章,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积累语言、积淀语感,掌握写作方法,从单纯的模仿,到开始讲究炼字炼句,抒发真情,并渐渐脱离仿写,进行自主写作。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北大荒的秋天》一课时,课文描绘了北大荒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在课文中许多语句呈现的意境很美,值得学生仿写。如课文中第一段,写出了天空的美,“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間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色彩真多呀!在了解句子中这些词语的特点与意境之后,让学生进行仿写。

生1:这些云朵在夕阳的余晖中,眨眼间变成一头狮子,一匹骏马,一辆战车,一段天桥,就像是神秘的仙人在空中舞动着变幻莫测的身姿。

生2: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瞬间变成了一道雪白、一道粉红、一道碧绿、一道湛蓝、一道金黄,就像是漂亮的蝴蝶在空中扇动着五颜六色的翅膀。

又如,“成片的大豆摇动着豆荚,发出了哗啦啦的笑声。”将大豆比喻成人,在发出笑声,在文章中还有很多拟人句和比喻句,给人以生动的形象,让文章的意境变得更加优美,为此,让学生对这些句子进行仿写,不少学生写的相当出色。在精彩处留白,让学生通过模仿作者的写作方式、写作技巧及情感表达,积累了大量的好词佳句,同时,其写作能力也得到大幅度提高。

二、标点处留白,引导学生写作

标点符号是课文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文字相互配合,成为写作表达中不可缺少的元素。由于作者情感的表达、文章详略的安排等需要,在文本中常常会出现一些标点符号的留白,给学生留下了无限想象的余地和广阔的思维空间。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还要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和想象力。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母亲的恩情》一课时,在第一段中有一句“她想,孩儿这次外出,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师:从这句话里,你读懂了什么?

生:母亲盼儿早日归的心情。

师:文中的省略号,表示母亲还想了很多很多,你们猜猜看她还会想些什么呢?

生1:孟郊这次外出不知道带的银两够不够?真让人担心。

生2:孩子这次出去,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我真挂念他呀!

生3:孟郊出门在外,如果路上碰到坏人可怎么办呀!

生4:孟郊一个人到远方去,不知道会不会感冒,能不能吃饱?

生5:冬天到了,孩子会不会照顾自己呀,我好难过。

师:是呀,儿行千里母担忧,孟母将自己对孩子的思念及担忧,一针一线的都缝进衣服了。

想象力比知识更为重要。挖掘教材课文中的标点留白,可以让学生读到很多标点里所隐含的内容,有利于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真实触摸,引导学生进行补写,可以充分调动其生活积累,从而更好地理解文字里的和文字外的情感和内涵。

三、插图留白处,引导学生写作

在小学语文教材的许多课文中,都配有生动的插图,这些插图不仅具有导向性、启示性、直观性、形象性、趣味性等,还能为学生的写作提供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抓住这些插图留白处,引导学生进行写作,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观察力,也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并且将静止的画面变成了鲜活灵动的形象。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理想的风筝》一课时,这是一篇以学生语气回忆一位残疾教师的音容笑貌和在一起愉快生活的文章。后一部分着重写刘老师放风筝时的场景,表现了恩师乐观开朗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以及对生活的无限热爱,更加突出了刘老师未因自身的残疾儿灰心丧气,失去意志,和正常人相比,他甚至表现得更有活力,但是如何能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体会到一个残疾人对生活的热爱,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的插图留白处,引导学生观察,并且描述自己心目中的刘老师:

生1:春天充满着蓬勃生机,是战胜严寒后到来的,刘老师就好似在天空上自由飞扬的风筝,靠着他那条健康的腿和拐杖在快乐地飞翔,你看他的风筝飞的多高,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与残疾做着顽强的斗争,并谱写着一首动人的生命之歌。

生2:下课后的刘老师,就像一个孩子一样,在广阔的操场上追赶天上的风筝,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向往着天空、向往着飞翔,这就是我们的刘老师,乐观开朗的刘老师,自强不息的刘老师。

插图的留白正好弥补了文中作者无法表达的情感和说不尽的意境。学生在对插图留白进行填补的过程中,也加入了自己的心情与感受,就仿若走进了文本情境中,和主人公的感情融为一体,这样的写作是学生真实的思考与感悟。

四、结尾处留白,引导学生写作

一篇好的文章结尾处,就好像听一场震撼的音乐会一样,给人意犹未尽、余音绕梁的余味。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留白,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可以让学生展开无限的遐想,思维尽情地发散,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狼和小羊》一课时,文本的结尾处,这样写道,“狼说着就往小羊身上扑去”。

师:狼扑向小羊,可能有几种结果?先说一说,然后再写一写你最希望的一种结果。

生1:正当狼向小羊扑去时,小羊说:“狼先生,麻烦等一等!”狼纳闷着嘀咕:“又怎么了?”小羊说:“刚才被你吓了一大跳,现在浑身肌肉都是紧紧的,你现在吃我,真的不是时候。”“那你说该怎么办呢?”狼急得团团转。“这样吧,让我唱首歌,就当放松放松心情,好吗?”小羊说,“这是个好主意,你赶快唱。”狼催促道。“咩——”歌声传向了远方的羊群,羊爸爸、羊妈妈和小伙伴们一起循着歌声冲来,狼一看见吓坏了,一溜烟地逃走了。

生2:正当狼向小羊扑去时,小羊说:“亲爱的狼先生,我的身上太脏了,能让我洗干净了再吃,行吗?”狼眼珠子骨碌一轉,也对,洗干净吃起来味道才更鲜美呀!于是,狼点点头:“好吧!好吧!你快点!”于是,小羊假装到小河边洗澡,趁着狼不注意的时候,扑通一声跳下河,游泳逃走了,不会游泳的狼气急败坏地看着远去的羊,只好灰溜溜地回家了。

一篇篇意犹未尽的文章,能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活跃,让他们植根于课内,又想象于课外,灵活进行写作的训练,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全文的理解,同时也帮助学生积累了大量的语言,从而促进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写作资源,但限于文章篇幅和情感的需要,文章中往往会留下一些令人无限想象的“留白”,利用这些留白,可以让学生充分的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感悟文章的内容。为此,这就需要教师深入的钻研教材,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挖掘文本“留白”处,并巧妙地利用文本资源,因势利导,让学生放飞想象,去思考、去琢磨、去阅读、去写作,使课堂成为彰显学生个性思维的舞台,培养他们的独特体悟和创新思维,使之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 顾凌燕.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留白艺术[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5,(5).

[2] 杨君桥.文本留白:不可忽视的小学语文教学资源[J].教学与管理,2013,(32).

[3] 段林桥,闫鹏惠.小学语文教学环节中的“课堂留白”研究[J].课外语文,2017,(9).

责任编辑 范艳玲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