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3
吴永涛 华桂荣
摘 要:语文是其他学科教学的基础,也是人际交往的工具,值得语文教师进行深入研究。文章立足于课堂教学,阐述了开展中学语文活动式教学的原则,辩证地剖析了科学建构语文活动化课堂教学的策略,旨在最大限度地增强语文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中学语文;活动式教学;教学效果
作者简介:吴永涛,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城关高级中学教师(湖北 武汉 431400);华桂荣,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辛冲街第一初级中学教师。(湖北 武汉 430400)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06-0042-02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通过各种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习惯与实践能力,实现由传统模式下的被动学习到自主学习的转换。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结合中学生思想活、潜能大的特点,从教材内容到教学手段,从教学方法到考试评估,对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发现活动式教学是增强语文教学效果的一种有效方法。
一、把握活动式教学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的强烈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前提。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主动学习、自主探究的实践活动,可以避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达到新课改的目标和要求。
在活動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把握如下原则:①参与原则。积极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②整体原则。着眼于全体学生或整体活动,着眼于综合能力的提高;③积累原则。积累各种学习心得,积累丰富资料。在把握活动式教学原则的前提下,必须努力地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首先,让学生开阔视野,启迪思维。教师应促使学生树立实践即学习的观念,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习知识,达到知识的沉淀与固化,在实践活动中正确使用知识,总结心得体会。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模仿、组织“诗词大会”“我是演说家”“我爱发明”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其次,倡导“自主学习”,回归课堂主体。活动式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在此背景下的教学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地动脑、动口、动手的实践活动。在语文课堂上,必须盘活学生的大脑,让其用心思维;启开学生的嘴,让其开口说话;放开学生的手,让学生正常操作。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情境,将课堂交还给学生,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例如,留足学生自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将每周语文课1/3的时间交给学生自主安排,杜绝“满堂灌”“一言堂”,以学生自学、讨论、小结为主,教师只作适当地引导、点拨,如此宽松、有序的自主学习氛围,为学生最大限度地展现个性特征、获取语文知识、提高运用技能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开展形式多样活动课教学
良好的教学环境形成了,学生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再来开展教学,就能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在实践操作中,可分为课外活动课与课内活动课,课内活动课又可分为辅助性课中活动与全程活动课。每节课前开展各种活动,如课前三分钟演讲、五分钟背诵、每日课前五分钟说话训练等。通过这些辅助性课中活动,学生的知识在一点一滴地积累,能力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表现欲也得到了充分的满足。
当然,课堂改革重点还是全程活动,依照听、说、读、写能力训练的侧重点分别采取以下形式:
1. 说话训练课。语言交际能力是学生进行人际交往的重要途径,是一个人社会交往能力的重要表现,更是综合能力与素质的体现。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强化说话训练,让学生能独立思考,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
2. 听、写相结合的活动课。这种课型分两个阶段:一个阶段是老师讲,学生听,即老师向学生提供信息的过程;另一个阶段,让学生围绕一个主题筛选教师提供的信息来写作,这也是对学生听、写能力的检验。在开展活动时,针对中学生“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不足,而把“家事、国事、窗外事、事事关心”有余的特点,将所讲内容向“窗外”延伸。这样,既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又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3. 读、写相结合的活动课。这种活动课既可先读后写,也可先写后读,训练重点还是在于写。前者如作文互改课,让学生互读作文,然后分组进行讨论、修改、写评语。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持续的低分,会严重打击学生的学习信心。笔者认为,可以进行如下操作:作文不分等级,总分不封顶,对学生作文中的每个精彩之处都用高分予以肯定和鼓励。
4. 听、说、读、写相结合的活动课。笔者认为,平时可以不搞单元测验,因为这种加重心理负担的方式是不受学生欢迎的。那么,教学效果如何检验呢?可采用知识抢答的方式来完成这个任务:首先是出题,这项工作可由学生来做,提高学生复习的热情。题目征集后,由老师进行检查和筛选,力求去粗取精、难易适当,保证无知识性错误,且有一定的趣味性。对于选项的设置也有一定的要求,数目以2~4个为宜,视难易程度而定。然后,进行分组答题,老师根据参赛选手的表现,可迅速感知教学得失,并及时采取弥补措施,对答错题目予以讲解。于是,教学效果的检验就在团结而不乏紧张、活泼又不乏严肃的气氛下轻松而又愉快地完成了,而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在中学语文活动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发展,内在潜能被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不仅如此,学生还能激发教师、带动教师,促进教师向更高层次跨越,形成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此时,师生互动、学生互动,全方面地激活课堂,使教学呈现出勃勃生机。
参考文献:
[1] 吴静.谈中学语文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J].新课程研究(上旬),2010,(8).
[2] 刘爱会.精心设计“五环节”教学 努力达成三维目标[J].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2007,(8).
[3] 李惟熔.让我们的课堂“动”起来——动态实施教学设计的感悟[J].化学教与学,2010,(10).
[4] 党宁蔚. 以“活动”促语文教学灵动[J].新课程研究(上旬),2012,(9).
[5] 徐贤友.无法预约的美丽 灵动生成的智慧——语文课堂教学中生成性资源利用策略初探[J].写作(上旬刊),2012,(24).
[6] 惠艳.主动转变教学习惯 提升语文生命质量——语文教学“生命课堂”构建策略初探[J].语文天地(初中版),2015,(6).
[7] 贾鑫.新课改背景下的中学语文活动化课堂教学研究[J].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9.
[8] 马文萍.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英语活动化教学的优化对策[J].中学教学参考,2016,(16).
责任编辑 易继斌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