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让数学课堂“生”动起来

时间:2024-06-03

张伟

【摘 要】“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内容之一,这部分内容涵盖的知识点较多,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学中必须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因势利导,才能便于学生理解,增强教学效果。

【关键词】人教版;五年级;数学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15-0090-02

一、教學背景

“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 正方体”中的最后一节内容。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会计算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体积和容积的基础上进行的。教材的编排是让学生设法求出两个不规则物体(①橡皮泥:可塑形;②梨:不可变形)的体积。学生只有在课堂上充分动起来——动眼观察,动手实践,动脑思考,才能找到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透彻地理解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依据,同时掌握数学学习的基本方法——转化法。因此,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必须让本节数学课堂“生”动起来。

二、课堂写真

片段一:

1. 教师拿出8块正方体积木

师:谁能把这8块积木拼成一个长方体?

(学生上台拼出一个长4、宽2、高1的长方体)

师:如果每块积木的体积是1立方分米,请你告诉大家,你拼的长方体体积是多少?

生1:我拼的这个长方体体积是8立方分米。

师:谁能上来把这8块积木搭成一个正方体?

(生2上台搭出一个正方体)

师:这个正方体体积又是多少呢?

生2:还是8立方分米。

师:还有谁能搭出一个与众不同的形体?

(生3上来搭出一个不规则形体)

师:请问,你搭的这个物体,体积是多少?你知道吗?

生3:还是8立方分米。

师:为什么这三个形体不同的物体,体积都是8立方分米?

生4:因为这三个形体都是由8个小正方体组成的。虽然外在形状发生了变化,但所占空间大小都是由8个小正方体组成,所以都是8立方分米。

师:大家认同他的想法吗?

生:认同。

师:看来,物体的形状发生了变化,它的体积却没有发生变化。

【评析】教师一开始就让学生动手搭积木,通过形体的变化来感受体积的不变,初步感悟变动形体而体积不变的等积变形的数学思想方法。

片段二:

课件出示例6

师:观察题图中的橡皮泥和梨在形体上有何共同点?

生1:它们的形状都不规则。

师:本题的题目是设法求出下面两个物体的体积。同学们,你们可不可以根据这两个物体共同的特点,把题目改一下?

生2:我认为可以改成“设法求出下面两个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师生情不自禁地都鼓起掌来)

师顺势板书课题: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评析】让学生的眼睛灵动起来,观察并发现两个毫不相干的物体(橡皮泥、梨)的共同点——形体不规则,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是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片段三:

师:同学们,亮出你们手中的橡皮泥,说说它的形状规则吗?

生:不规则。

师:大家开动脑筋想一想,如何求出手中这个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呢?同桌交流一下想法。

(留2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同桌交流)

师:说说你们交流的结果吧!

生1:把这个橡皮泥捏成一个长方体,量出长方体的长、宽、高,就可以求出这块橡皮泥的体积了。

生2:把这个橡皮泥捏成一个规则图形,长方体或正方体都可以,量出需要的数据,就可以求出橡皮泥的体积。

(配合学生的回答,教师播放动画课件)

【评析】通过重新塑形来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不是本堂课的重点。因此,让学生动脑去思考,动嘴去交流,努力形成具有数学思维特点的智力活动,让数学学习过程成为数学思维的过程。

片段四:

(通过播放“乌鸦喝水”的配音动画短片,引导出用排水法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来完成,用排水法对土豆体积进行测量和记录)

师:请同学们动手操作前先看清大屏幕上的操作要求。

①操作前:讨论出测量方法和步骤,明确分工;②操作中:轻声交流,做好记录;③操作后:注意安全,保持卫生。(小组合作测量,教师巡视,充分了解各小组操作情况)

师:下面请第3小组的组长上台,汇报一下你们组的测量过程。

生1:我们组通过讨论认为这样测量可以求出这个土豆的体积,先将小量杯装满水,轻轻放进大量杯中,不要让水洒出来,再将土豆轻轻放入装满水的小量杯中,这时小量杯中的水就会溢出一部分进入大量杯中,最后又轻轻地将小量杯从大量杯中拿出,通过大量杯上的刻度读出大量杯中水的体积,这个体积就是土豆的体积。

师:表扬第3小组的同学们!他们在整个操作过程中非常细心,有条理。谁能替他们说出这样操作测量出的是土豆的体积呢?

生2:因为土豆有多大体积,浸没在水中后,就会排出多大体积的水,这些排出的水流到了大量杯中,所以大量杯中水的体积就是土豆的体积了。

师:请各小组把这个操作过程完整地操作一遍吧!

(全班学生按组再次操作)

师:下面再请第2小组的组长上台来汇报你们组的测量情况。

生3:我们组是这样测量的,用大量杯先盛一些水,记录下这时水的体积,再将土豆浸没在水中,水会上升,会得到一个新的体积,记录下来,把后来的体积减去前面的体积,就是水上升的体积,也就是土豆的体积。

师:第2小组所用的测量方法与第3小组不同,谁能告诉我第2小组这样也能求出土豆的体积,道理何在?

生4:跟第3小组测量的道理差不多,土豆的体积有多大,就会让水上升多大体积,上升的水的体积就是土豆排开水的体积,也就是土豆的体积。

师:那各小组也把这个操作过程完整地操作一遍吧!

(全班学生按组操作)

【评析】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积极思考、主动探讨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在此环节中通过巡视,仔细观察他们思考和操作的过程,及时了解他们思维中的障碍,启发他们突破困难,同时发现有代表性的事例进行汇报交流,达成共识,通过课堂上全体学生的再次互动,完成由少数学生的领悟过渡到绝大多数学生的领悟。

三、分析研究

不规则物体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如何求出生活中存在的一些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是本节课探究的主要任务,其中用排水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是本节课探究的重点。在教学过程中,笔者突出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一教学理念,整堂课让学生手动、眼动、脑动、嘴动,只有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才能生动。

1. 动手变形体,动脑悟等积

在激趣导课环节,笔者安排学生动手搭积木。把动手的游戏项目植入课堂,激发学生兴趣,调动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在“动”中体会“不动”,在“变”中感受“不变”,初步感知“等积转化”的思想。

2. 动脑展开想象,动嘴交流思想

对于捏橡皮泥,学生有着丰富的经验,借助此经验,让学生展开想象,同桌之间交流,得到求不规则物体——橡皮泥体积的方法——捏成规则的长方体或正方体来求。在小组合作测量环节,让学生先讨论出测量方案,也是展开想象、交流思想的过程。学生在想象中探索分析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在交流中初步判断方法的可行性和合理性,从而养成乐于思考、勇于质疑、言必有据的良好品质。

3. 身体全方位在动,课堂处处在动

《乌鸦喝水》的动画视频,冲击到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激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心动助推行动,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學生兴致盎然,舀水、倒水、浸入土豆、测量、读刻度、记录等一系列活动,让身体的各个器官共同协作,课堂上人人有分工,人人有事做,井然有序。学生通过合作和交流,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同时得到他人的鼓励和引导,理解他人的思考方法,经历从不同角度寻求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和局限性,从而掌握一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初步形成评价和反思的意识。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S].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雷玲.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 赵熹民.经典教学案例与创新课堂设计(小学数学)[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

(编辑:易继斌)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