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论校长如何引领学校教育价值观的转变

时间:2024-06-03

项慧芳

[摘 要]教育价值观是人们对教育感知、认识的重要内容,是指导、支配和评价教育行为和功效的核心观念。正确的教育价值观,有助于教育过程有效地展开,有助于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使教育活动既合乎规律,又体现价值。校长应从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和实践、优化办学理念、更新师生评价机制、改变管理方式及重建学校文化等五个方面引领学校形成正确的教育价值观。

[关键词]校长 教育价值观 转变

教育价值观是人们对教育价值的看法,即对教育价值的认识、态度、评价等的总称。它是人类价值观在教育方面的具体化,是人们对教育感知、认识的重要内容,是指导、支配和评价教育行为和功效的核心观念。学校,作为实施教育的主阵地,培养人的主战场,其教育价值观的转变尤为重要。那么,作为学校领军人物的校长,应如何引领学校教育价值观的转变,促进学校的发展呢?

一、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和实践,促进学校教育价值观的转变

教育价值观受社会、阶级、认识以及个体状态的制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其不同主导性的教育价值观:中国古代教育受以教治国的思想影响,其教育主要是伦理道德教育,以此来服务于封建统治的“礼”和“道”;近代教育注重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其教育价值观以个人为中心,注重满足个人发展的需要;当代教育与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紧密联系,教育必须为现代化建设服务,注重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今面对经济全球化,新科技革命的到来,知识经济的出现,21世纪的教育将发生革命性的变革。要使学校教育价值观与当前社会相适应,其最首要的任务就是加强适应当今时代特点、符合社会需要和个体需要的教育理论的学习和教育实践的探索。

1.校长要成为“首席学习者”。通过学习开阔自己的思维模式,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本领和思想素质;通过广泛学习相关理论,对学校教育和发展产生新的哲学思考;通过不断地实践探索,提炼先进的办学理念。

2.以科学的教育价值观为导向,合理引导教师的教育需要,激发教师内在发展的动力。校长要引导教师分析各社会主体对教育的要求,把握代表社会属性方向的、主流的、共同的社会要求,而且要注意区分基本教育要求和最高教育理想,从现实性和前瞻性两种角度把握社会要求。另一方面,要注意满足教师合理的群体需要与个体需要,引导教师顺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自觉抑制不合理的群体需要与个体需要。

3.通过各种学习、研讨,使教师形成关于各种教育现象的正确认识,掌握基本的教育规律,并将校长提出的理念转变为自己的认识;通过行动研究的方法,引导教师将学校的各种理念转化并落实到自己的教育教学等工作实践中。学校鼓励教师用自己所学和领悟到的理念大胆实践,不断积淀,并逐步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

4.校长要能将其先进的理念通过学习和实践活动转化为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信念和追求,转变为教师正确的奋斗目标。当个人对集体的目标有认同感以后,就会产生肯定的、积极的态度,就能自觉担负起责任,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当教师确信自己是学校的主人的时候,才会使自己的教育需要与学校总体的教育价值观有机地统一起来。

二、优化学校办学理念,引导学校教育价值观的转变

办学理念是“一校之魂”,指挥或影响着学校的一切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说,办学理念就是学校生存理由、生存动力、生存期望的有机构成。它具有以下特性:

1.导向性。办学理念是学校发展的目标和方向,是行动的指南,其功能在于引领教师朝既定的教育目标努力拼搏,使学生成人成材,使办学符合党的教育方针并具有特色。

2.精神性。办学理念有特定的精神内涵,反映学校成员对教育和学校工作的理性认识,要能够被教育实践工作者所理解和接受。

3.渗透性。办学理念应能渗透到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之中,它不但可以指导教育教学实践,还可以转化为教育实践的途径和方式。

4.前瞻性。学校应该站在一定的高度,纵观社会发展的趋势,从而预见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教育发展趋势。学校办学理念必须与时代同步。

5.激励性。办学理念对师生产生鼓舞和推动作用,它能强化师生的责任感、义务感和自豪感,对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产生产生巨大的激励和调控作用。

因此,学校办学理念在形成和提炼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整合科学的教育价值观,要在教师共同意愿的基础上形成,要有特定的精神内涵和鲜明的个性,要有一定的超越性和稳定性等。只有这样,学校办学理念才能为全体学校成员所认同和支持,成为学校的主流理念,乃至成为全体学校成员共同持有的理念,并变成师生日常工作和学习中的自觉行动,从而发挥它应有的规范引导作用,有效地促进学校教育价值观的转变。

三、更新师生评价机制,引导学校教育价值观的转变

评价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判断活动,它是指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对教学过程中师生通过学习活动而产生的发展变化及构成变化的诸种因素所进行的价值判断。评价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环节,也是保证学校教学活动沿着正确的方向向前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更新师生的评价机制,充分发挥评价的调节、监控、导向作用,才能有效地引导学校教育价值观的转变。

1.更新教师工作业绩评价的机制,合理引导教师的教育价值评价。一方面,要确立适应科学教育价值观的工作业绩评价的指标体系,改变只凭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教师工作业绩的单一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系统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另一方面,要通过评价帮助教师寻找自我价值感,使教师感受到自己的尊严,感受到自己的权利,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从而建立良好的自我概念,同时激发内在动力。

2.更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机制,合理引导学生的教育价值评价。学生评价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学生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不断实现预定发展目标的过程。因此,对学生的评价应该是发展性的评价,也就是对学生为达到目标付出的努力和体验给予及时的评价,关注、赏识学生的每一点进步,从而使他们时时感到来自教师、家长、同伴的支持和帮助。同时,在这种评价中不断矫正自己的行为,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四、改变管理方式,促进学校教育价值观的转变

在学校管理中,要改变那种“以管人为中心”的管理方式,代之以“以人为中心”的人性化管理方式,即要尊重教师和学生的人格,尊重教师的工作和学生的学习,关心每一个教师和学生的情感,关心每一位教师和学生的存在和价值。只有这种“以人的发展为根本,为人的发展服务”的学校管理才能真正达到“管是为了不管”的最高境界,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教师和学生工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1.理解尊重为先,营造和谐氛围。尊重人和理解人,是人性化管理最主要的手段和最基本的要求。尊重人的基础是相信人,相信人的潜能。营造尊重人的氛围,就是要落实自主权,尊重人的自主性,让人有自主的时空;就是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教师,尊重教师的劳动成果。因此,校长要善于尊重和倾听别人的意见,不自以为是;要博采众家之长,全面客观看问题,善于与人沟通,遇事多商量。

2.提倡主体参与,发扬管理民主。人性化管理的核心是发扬民主,让师生感受到自己的主人翁地位,从而激发其对工作、对学习、对学校的热情,使之更好地为学校发展贡献力量。如果一味地依靠强制约束,只能使师生消极地形式化应对,对于提高管理效能很难奏效。校长要淡化管理者的角色和地位,强调建立平等民主的对话模式,鼓励教师在各种场合中与管理者大胆互动、平等交流,并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不断地刺激教师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自主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之中。教师就在这种参与中,不断体验到自己见解被重视的喜悦,获得与学校发展共荣辱的归属感,从而激发起教师主动要求进步和提高的内在动机和愿望。

3.加强班子建设,提高管理服务。学校班子成员是学校的核心,提高其政治思想和业务水平是人性化管理的关键。作为班子成员,首先要从思想上树立人性化管理的理念,同时要努力学习并实践科学、先进的管理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更好地为师生提供管理服务。

五、重建学校文化,促进学校教育价值观的转变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内部所形成的为其成员共同遵守并得到同化的价值体系、行为准则和共同作风的总和。学校文化可分制度文化、课程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和环境文化等。虽然人创造了文化,但文化一旦形成,也就反过来以隐性的方式,深刻地影响、塑造和改变人。素质教育倡导的是提高所有受教育者全面素质为价值取向的教育价值观,它需要民主、合作、学习、创新的学校文化与之相适应。因此,校长应从学校文化的反思与重建入手,引领学校教育价值观的转变,要特别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文化建设:

1.营造以人为本、民主和谐的制度文化。制度文化是学校文化的基础,它包括学校的管理制度、行为准则、岗位职责、校风学风等。校长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文化,在教育理念上要体现“育人为本”,即“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学校充分体现教育民主和面向全体的基本原则,使全体学生得到身心的发展、人格的健全。从学校发展的角度,体现为“以教师的发展为本”。

第二,营造合作开放、互助学习的教师文化。教师文化是学校文化的主体,它规定着学校的价值体系,规定着学校的传统。校长要在教师中大力宣传终身学习的意义,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鼓励教师参加多种形式的学习,倡导教师之间的学习交流与探讨,提高自身的学习与反思能力,让校园处处洋溢着浓厚的书香气息与文化氛围,形成相互尊重、彼此依赖、团结协作的文化氛围。

2.营造自主和谐、全面发展的学生文化。学生文化是指以学生为主体的文化,具体来说是指体现学生群体所特有的价值观、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的文化。校长要树立科学的学生观,树立学生是发展中的人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不仅考虑自己教什么、怎么教,还要考虑学生的需要、感受、意志和想法,尊重学生的选择权、发展权、尊重学生特定的学习与发展方式。

总之,校长应当成为学校教育价值观转变的领导者。只有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才能有助于教育过程有效地展开,有助于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有助于教师的教学活动出效益,出质量,使学校各项教育活动既合乎规律又体现价值,极大的推动学校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剑平.试论当前中国教育价值观的更新与变革[J].科技资讯,2006,(31).

[2]吴洪艳.中小学校长应具备的先进教育理念[J].中国电力教育,2005,(7).

[3]桂守才,王晶晶,姚本先.教师教育观念的再认识[J].当代教育论坛,2007,(10).

[4]胡凡刚,刘永琪.网络文化背景下教育价值观的转变与重塑[J].当代教育论坛,2004,(12).

[5]魏先河,罗明才.优化办学理念实现超常发展[J].新课程研究,2008,(6).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