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3
周琴枫
[摘 要]表现性学习就是通过在一定情境中的表现(主动作业)获取知识技能、培养情感态度的一种学习方式。体育课堂教学的特殊性和教师的言行举止也会影响学生的表现性。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正确对待学生的表现性,以真正达到通过素质教育,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并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体育教学 表现性
倡导“学以致用”是当今国际课程与教学领域改革的焦点之一。表现性学习是一种基本的学习方式──通过在一定情境中的“表现”来主动获取知识。表现性学习所信奉的基本理念是:儿童是天生的表现者,学生是表现的中心,教师是表现的促进者。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不管学生看到什么新的事物或者学到了什么新的技能,都会迫不及待地想让别人知道,以获得老师和同学的评析、赞美,从而求得心理的满足。这种自我表现性是人类的基本欲望之一,是显示或宣扬自己的优点,使自己突出,展示自身价值的积极意念。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正确对待小学生的表现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体育教学中小学生表现性的类型分析
通过对所教的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细心观察和调查研究,笔者发现小学生的表现性因各自的年龄、性别以及对事物认识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例如,近期学生都在学习第三套广播操,在学习过程中他们个个都表现得很好奇,很新鲜,同时课堂气氛也非常活跃。
1.从年龄阶段分析。在小学一至二年级中,学生的表现性带有天真、幼稚的特点,表现为明显外露。当老师需要请一位学生模仿动作时,他们即使不会做,也都会积极地举手,甚至离开自己的位置,可见其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到了小学三至四年级时,其表现性带有冲动、积极的特点,表现为毫无顾忌,不论能否正确完成动作都想尝试一番,如果没被老师请到,就会“表演”一番,他们比较遵守纪律,但主动性很强;直至小学五至六年级,学生的表现性就已具有一定的明确性,但反映方式仍很强烈,有一定的分寸和顾忌,不太会轻易地乱做动作,学会了细心观察。
2.从性别方面分析。在一般情况下,男生的表现性比较突出、冲动、主动、毫无顾忌;相对而言,女生的表现性则显得平稳、有分寸,但女生在小学低段时较男孩子的表现性更强烈,而随着年龄的增加渐渐“害羞”起来。据调查:有43%的女生在小学低段时表现性较强烈,29%的女学生从进入小学中段后开始慢慢减退表现性;而52%的男生在进入小学中段后,其表现性才旺盛起来。
3.从学生对体育课不同内容的认识分析。凡是适合学生心理特点,能引起他们学习兴趣的内容,其表现性就积极。如低段学生喜欢跑步;高段学生对竞争性和挑战性较大的比赛型练习,如跳“山羊”、不同形式的接力赛、篮球练习等有较为强烈的表现性,而对单调的队列、技巧等练习兴趣不大。
二、体育教学中影响表现性发挥的方面
表现性是一种情感因素,在体育教学中不难发现,儿童的表现性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笔者从所教年级中随机抽取了1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由此可见,影响学生表现性的因素主要有害怕、畏难情绪和自信心不足等,除此之外,教师的言行举止对他们的情绪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三、体育教学中要正确对待学生的表现性
教师要相信学生潜藏着巨大的发展能量,一堂体育课,学生的表现性是否强烈,将直接反映学生对体育课内容及教师教学手段的喜好程度。那么,应如何正确对待学生的表现性呢?
1.及时发现学生的表现性,消除害怕、畏难情绪。在体育教学中,他人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影响很大。教师的一句批评、同学的嘲笑都可能会使学生在心理上受到一定的影响。据调查结果显示:37%的学生由于这种原因而表现出特别“安静”,甚至出现了逆反心理。当这种情况产生时,教师就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同时也要对学生的举止加以注意。要鼓励学生大胆表现自己的才能,展示自己,让他们在实践中品尝自我表现的乐趣,从而增强表现性。
2.适时引导学生的表现性,防止虚荣心的膨胀。教师在鼓励的同时也要注意适时地引导学生。对于外向型的孩子,不可任其表现欲无限度膨胀,否则,他们就会误解教师的用意,从而热衷于自我表现,并滋生虚荣心,由此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只想表现自己,而忘记了课堂纪律,导致自我控制能力差、虚荣心强的现象出现。
3.善于保护学生的表现性,培养自信心。当学生对体育教学有了积极的表现性时,教师就要担负起珍惜、保护的重要职责。如在上三年级的《青蛙跳荷叶》时,一个平时不完成作业、上课不遵守纪律的男生,当同学们在学习青蛙跳过荷叶的优美姿势时,他站起来说到,“老师,这很简单!”同学们都以异样的目光看着他,只见他不慌不忙地做了一个跳跃动作,姿势非常优美,其他人都为他喝彩,这时,笔者也及时表扬了他,从此,他不仅增强了信心,对学习也更认真了。因此,教师要对后进生给予理解和适当的鼓励,绝不能对其表现性置之不理,以防打击他们的积极性。
4.精心培养学生的表现性,创造表现的机会。当学生对某项体育运动有一定的认识和兴趣时,就可能在教师还未启发、诱导的情况下,自觉地做这项运动的动作,并反映出“表现性”的情感冲动。如进行排球练习时,那些对排球有特别爱好的学生就会表现得特别活跃。其次,要创造学生有“用武之地”的外部条件,这就要求教师在适当的条件下多开展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以便适应不同类型学生的爱好与兴趣,使教学与教育目标紧密结合,从而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使之终身受益。
作为体育教师,要通过素质教育,巧妙地发掘、运用学生的表现性,并结合教育实践,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真正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让孩子在不断地自我表现中发展自我、完善自我。
参考文献:
[1]常汝吉.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牟锡钊.给学生表现的机会[J].素质教育,2004,(3):47—48.
[3]孙惠芳.让学生的表现欲望无限舒张[N].中国教师报,2003-08-05.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